人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許多領導者盡管在事業(yè)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卻得不到下屬的承認和認可。其實這與每位領導的為人處事方法有很大關系,更和領導的心理有關。那么,哪些最常見的領導心理在影響著為人處世的方式呢?
大男子主義心理
拿破侖一生最有名的名言是:“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字。”可他哪里知道,他一生的悲劇就在于這句話,因為正是這種信條導致了他過高估計自我能力。
作為一名男領導,其職位越高思考的范圍就越寬,他的決策常常從宏觀上定位、從大局上著眼,這就導致了領導和下屬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下屬投入50%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的事情,領導可能只關注5%。
解決策略:下屬最希望得到領導的肯定。一位優(yōu)秀的領導,絕對善于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如果能隨時隨地仔細觀察并且重視他人工作上的表現,慢慢就可以清楚了解他人的想法及感受,進而加以引導和激勵。
企業(yè)組織內部的維系要靠“同舟共濟”的精神力量,有些領導可以跟下屬稱兄道弟,同吃一鍋飯,但又不會輕易放權,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握好新生企業(yè)的命運。
解決策略:為凝聚整個團隊的力量,領導必須要講究民主,以調動各成員的潛力、工作積極性和熱情。
征服下屬心理
魯迅先生說:“如果有人提議在房子墻壁上開個窗戶,勢必會遭到眾人的反對,窗口肯定開不成。可是如果提議把房頂扒掉時,對方心里的秤砣就變小了,對于墻壁上開個窗口的勸說目標也就會順利答應了。”
每個領導都有征服下屬的心理。其實這種心理很正常,關鍵是他的征服之心是否能自然地表露出來,并得到下屬的支持。某公司因為市場開拓需要,打算讓家住市區(qū)的推銷員小王到近郊區(qū)的分公司工作。如果直接說公司派你去郊區(qū)工作,對方肯定難以接受。該經理采取的方式讓他先嘗嘗“冷水”的滋味,再將“熱水”端上,如此對方就會欣然接受了。經理找到小王說:經過公司研究,決定讓你去擔任新的重要工作。有兩個地方,你任選一個,一個是在遠郊區(qū)的分公司,一個是在近郊區(qū)的分公司。小王雖然不愿意離開已經十分熟悉的市區(qū),但也只好在遠郊區(qū)和近郊區(qū)中選擇一個稍好點的近郊區(qū)。
解決策略:社會上流行的冷熱水效應可以緩解征服員工的壓力,人們在判斷事物時,無疑要進行相互比較,有時為了讓某人接受某事,不妨用另一件更困難的事(冷水)作反襯,一般人都會趨利避害,兩難取易。
雞蛋里挑骨頭心理
如果讓諸葛亮這個擅長運籌帷幄、具有遠見卓識和氣魄的人去做決勝千里之外的將士,跨馬揚刀,沖突于敵陣之中,顯然是不可思議的。因為諸葛亮的專長就是出謀劃策,而上陣殺敵只能是張、關、劉之輩所為。相反若把趙、關、劉三人放在諸葛亮的位置上,同樣是用人非用其長。
有一類專門挑下屬缺點和錯誤的上司,又可稱之為吹毛求疵的上司,他們似乎有一種挑剔的心理,他們自己未必十全十美,卻要求屬下十全十美。一般說來,識人之短容易,識人之長、能說人好話并非易事。可現在我們見到更多的一種情況是:當一個雇員退休或逝世時,他的上司往往對他和他的工作說些好聽的話,但是,當他活著和在職的時候,從來沒有贊揚過他。相反,上司們總是吹毛求疵,動輒批評。因此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雇員議論他們的領導,說他只會大聲訓斥他們的錯誤,從來不表揚他們。這種抱怨多得出人意外,而且是來自那些多年來忠心耿耿地努力工作的那些人。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須盡量發(fā)掘下屬的優(yōu)點。作為主管,就是要以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對人才從大處著眼,從長處著眼,看人的本質、主流。當然,發(fā)現了缺點之后,也應該馬上糾正,以七分心血去發(fā)掘優(yōu)點,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點,就可以達到善用人才的目的。”
解決策略:每個人都有缺點,即使不挑他也還是存在。但是,除了缺點之外,每個人也還有長處。領導正確的做法應是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而不要反過來,以挑下屬的缺點為樂。
(本文部分內容摘選自劉青,《工作中的心理學》.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