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安福的游客都知道安福有一座名揚省內外的千年文廟,如果你細細地品味她,將會為她精美的姿容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癡迷……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們在專業人員的陪同下,估且探一探她的“門道”。
安福文廟(也稱孔廟)坐落在安??h城南側,于南宋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開始建造,經歷了元、明、清三代并多次維修擴建,至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是江西省保存較完整的孔廟之一。
安福孔廟是根據明清兩代皇帝欽定的天下孔廟樣式建造的,又結合了南方園林建設的特點?,F存主體建筑有靈星門遺址、下馬碑、泮池、圓橋、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廡、西廡、露臺、大成殿、石雕陳列館等。主要建筑分三進貫穿于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利用層層推進的門闕、津橋、院落來豐富空間的變化;以柱廊回折來體現殿堂的幽深肅穆;以雙層出閣的屋頂和龍首飛翹的檐角來襯托門殿的莊重雄偉。那青石砌筑的露臺;清爽耀目的筒瓦;整齊柔和的窗欞格扇……晨鐘暮鼓聲、香火繚繞霧,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久遠的古代文明世界。
從靈星門遺址兩個石鼓中央穿行至鵝卵石鋪成的道口,一塊禁碑直面來客:“文武官員于此住橋下馬”。順著石道直通圓橋,圓橋為三拱石橋,連接泮池上的南北入口通道。泮池是孔廟特有的建筑,傳說為孔子洗墨而設置,也有面水為吉的含意。古代童生入縣學便稱為“入泮”。
過圓橋經過一條筆直的卵石道,便可走進大成門。大成門氣勢恢弘,十根碩大石柱高高聳立,石柱上的半拱托起粗大的梁架。中間兩根鏤孔飛鳳盤龍柱,一鳳一龍駕云海波濤騰空而起,栩栩如生。每一片龍鱗、每一葉鳳羽,都雕刻精致,線條流暢,深淺相宜,毫無瑕疵,體現了古代工匠的嫻熟技藝。大成門前后有廳,廳中抱夏出閣,富麗堂皇。廳堂兩側為鄉賢祠和名宦祠,古時用來紀念愛民官吏和本地賢達。
進入大成殿,三尊高大塑像威嚴地立于神臺之上。中間面目慈祥、腰佩長劍、打著手印的即為孔子,左右分別是孟子、荀子,均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神臺下左右兩側排列有明代狀元、內閣首輔彭時,理學家鄒守益等20尊人物塑像,他們是安福籍古代文化名人,曾被當地民眾奉至鄉賢祠。將他們與圣人共奉大殿,即是安??讖R的地方陳設特點,也表達了世代安福民眾對這些忠良名士的崇敬之心。
各地孔廟均為儒家活動場所,安??讖R卻與道家和諧相處、相互依存,成為另一道別致的人文景觀。道教上清派開山師祖魏夫人曾在孔廟左側池塘里立丹霞觀,煉丹修道。相會荷池內哇聲如潮,憂人清修,魏夫人遂丟一丹丸入也,從此雖見青蛙蹦跳,不聽青蛙吵鬧。至清代,丹霞觀遺跡仍存,與孔廟附屬建筑“文昌閣”、“明倫堂”、“正齋”及“青云橋”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安??讖R之所以輝煌,是因為安福民間崇文尚教的傳統經久不衰?!氨P箕曬谷,教崽讀書”是婦孺皆知、代代相傳的家風古訓。安福自古稱“文章理學忠節之幫”,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無論是城里還是鄉村,無論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還是貧寒小戶,都不遺余力倡建書院、擴修學宮、弘揚儒學,為推動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再者,安福古代建筑人才也享有盛名。明代正德年間進士、工部尚書歐陽必進曾為皇帝主持修繕北京紫禁城中的東西門樓,新建了三座殿堂。安??讖R的維修擴建與他的直接指導分不開。
隨著旅游業的篷勃發展,一批批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美國、法國、德國等有關專家慕名到孔廟實地考察訪問,國內幾所名校的博士研究生,省內外資深學者也選擇安??讖R和安福古代文明作為研究課題。
安福文廟,正以其美侖美奐的姿容迎接四海賓朋!
(作者單位:安??h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