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揭開生命之謎

2007-04-29 00:00:00
文史春秋 2007年1期

第一次見到談家楨教授是1987年。當時我在廣西農業大學任講師,談家楨應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邀請到廣西作學術報告。期間,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王蓉貞和廣西農業大學校長馬慶生陪同和主持報告會。

1991年,我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工作時,到上海組織一流科學家和科普作家編寫“新編十萬個為什么”叢書,馬慶生教授寫了推薦信,介紹我認識了談家楨。談家楨在上海陜西南路63號的寓所里熱情地接待了我,并欣然答應擔任《少年科學文庫》的顧問,還親自為《新編十萬個為什么·生物工程卷》撰寫了幾篇稿件。

談家楨教授住在一棟歐式二層樓房里,庭院里種植了各類植物和花卉,還有高大的法國梧桐樹和丁香樹。在二樓會客廳里,談老給我講述了他在美國留學.1956年參加青島“雙百”方針會議,曾受到毛澤東主席4次接見和難忘的杭州西湖長談,受命建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1992年6月率大陸科學家代表團首次成功訪問臺灣,以及關于基因工程、克隆技術、遺傳學發展態勢等等情況。在會客廳和書房,我還看到了談老與鄧小平、江澤民、朱镕基等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與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蘇步青的來往信件和互贈的題詞,與其導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摩爾根在美國實驗室工作時的合影。談老的書房四壁都是書,擺滿了世界各國授予的榮譽證書、獎章,可以說是書香無限、蓬篳生輝,令人肅然起敬,激起我對科學家的無限愛戴和崇敬。

1994年、1995年、1998年、1999年,談家楨教授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的邀請,先后4次到廣西的南寧、柳州、桂林、陽朔、北海、宜山、合浦考察和講學。期間,每次我都陪同,他先后考察了南寧青秀山自然保護區、北海銀灘、合浦紅樹林、柳州大龍潭風景區、桂林陽朔漓江、柳州沙塘和宜州原浙江大學舊址。考察期間,談教授還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政領導、大專院校、科技教育界、新聞出版界作了多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記得1998年春節,春寒料峭,談家楨教授在北京開完全國政協會議之后,專程到南寧作短暫考察。在邕期間,談老先后考察了廣西大學、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廣西植物園,并出席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新聞出版局舉行的《談家楨與遺傳學》出版座談會。在邕期間,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副書記馬慶生,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振潛、甘幼王乎,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陳雷卿、梁超然、陳震宇等領導同志分別會見了談家楨。談老雖年屆九旬,卻依然耳聰目明、慈祥豁達、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行動敏捷、憶舊趣濃、談鋒甚健。

2000年9月,我到上海出差,專程去看望了談家楨教授,談老夫婦在眾仁花苑與我共進了午餐。席問,我告訴談老,打算將我所寫的關于近十年來我所接觸過的兩院院士的文章結集出版,請談老作序并題詞,談老笑允。年底,談老將序言和題詞從上海寄給我,使我極為感動,深受鼓舞。

2006年8月12日,我在上海開會,再次到上海華東醫院看望了98歲高齡的談家楨教授,進行了半小時的交談。談家楨教授是國際著名的遺傳學家、中國遺傳學的開山宗師,他的人生道路與中國遺傳學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的傳奇經歷被看作是中國遺傳學發展的縮影。近十年來,我與談家楨交往過程中,深感他的科學成就斐然、品德崇高,他的精神風貌值得我們這一代人發揚光大。

教會學校受啟蒙卻懷疑上帝造人

談家楨是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遺傳學開山宗師,有趣的是他早年是在家鄉寧波教會學校接受啟蒙教育和基礎學科教育的。談家楨的父親是寧波一家英國人辦的郵局里的一名小職員,工作勤快、認真負責,深得上司賞識。但他文化水平低,又不識英文,三十多年來只能在縣一級或市分支郵政局工作。他頻繁地調動,在談家楨四五歲時,他升任為二級郵政局局長,每月工資大洋百余元。他認為,他經濟生活的改善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全都因他進入外國人辦的郵政局,受益于教會,他相信教會辦的一切事業。因而在孩子進學校問題上,他固執地把談家楨兩兄弟送進本地的一所教會小學,照他的話講,以后會前途無量。

12歲時,談家楨和哥哥一同進入英國教會辦的寧波斐迪中學,每天早晨例行地要作祈禱,《圣經》是重點課,必須熟練地背誦《新約》與《舊約》。談家楨在小學讀書時已有了這樣的經歷,他不僅熟讀《圣經》,而且還到教堂做禮拜。

他覺得在教堂里聽聽圣歌,看看善男信女那股虔誠勁,很有趣。但他始終是一位身在教會而不信教的學生,他對《圣經》中談到的上帝創造了人感到納悶,他懷疑上帝并沒有那么萬能。究竟是上帝創造了人?還是人創造了上帝?這個疑問在他心底里埋藏了很久,以至于當外籍教師提問他“人是誰創造的”問題時,他不愿用《圣經》上的教條來回答,但又不知如何回答為好,一時憋得臉色通紅,自然受到外籍教師的一頓訓斥。

課后同學們都說談家楨傻,說他應該按《圣經》上說的重復一遍便不會難堪了,談家楨卻堅定地說:“雖然我現在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將來一定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就是這一信念,引導談家楨一輩子在探索生命的奧秘,并大有作為。

1926年7月,談家楨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并被學校免試保送進蘇州東吳大學。他從一所教會創辦的中學又踏進一所教會辦的大學。在選擇專業上,他曾想攻讀平時基礎好的數學,但由于對生物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多年來懸在頭腦中的那個疑團——人究竟是怎樣變過來的?這需要一個科學的解答,因此他選擇了生物學專業。上世紀20年代,中國學術界已由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興趣轉移到對孟德爾新遺傳思想的介紹和傳播上來,廣大學者對孟德爾雜交試驗的獨特的實驗方法和所得出的遺傳規律感到耳目一新。對于有著強烈求知欲的青年談家楨來說,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從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濃厚興趣,開始學習孟德爾遺傳學說的新思想。

在東吳大學生物系,外籍教員泰斯克講授的“進化遺傳與優生學”課是談家楨在東吳大學學習時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門課程,這對他畢生致力于遺傳進化論和優生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他還如饑似渴地閱讀了一大批關于進化論、遺傳學和優生學等方面的書籍,達爾文的原版《物種起源》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里讀完的。他從這些書中,找到了“人是誰創造的?”答案,并萌發了用遺傳學原理改良人種的大膽設想。

談家楨大學畢業時,獲學校保送至燕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聞名遐邇的美國摩爾根教授的弟子、一位從事遺傳學教學和研究的教授李汝祺,開始了以亞洲瓢蟲為實驗材料進行色斑變異遺傳規律的研究,并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完成了研究論文,通過答辯獲得了碩士學位。

按照李汝祺的意見,談家楨把碩士論文分成各自獨立的3篇。其中兩篇與李先生聯名發表在《北平自然歷史公報上》,另一篇是整篇碩士論文的核心部分,經李汝祺教授的推薦,直接寄往摩爾根實驗室。

談家楨非常敬仰遺傳學泰斗摩爾根,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摩爾根的學生。摩爾根審閱了談家楨的論文,甚為欣賞這位中國青年研究者的才華。

他把論文轉交給他的助手、國際著名的群體進化遺傳學家杜布贊斯基教授。杜氏也曾想利用瓢蟲的色斑多態性進行遺傳進化規律的研究,但一直未能如愿。談家楨的論文令他十分高興,他直接給談家楨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表示對這個課題及已取得的成績極為欣賞。后經摩爾根和杜氏的推薦,這篇論文在美國發表。

自此后,談家楨與摩爾根及杜氏取得了聯系。研究生畢業前夕,談家楨遇見了在協和醫院工作的東吳大學姓施的老同學,談家楨正準備離京返母校任教,這位同學在談家楨的紀念冊上寫下了“中國的摩爾根”6個字。這不是簡單的6個字,而是談家楨為之奮斗了60年的座右銘。

1932年,談家楨回到母校東吳大學生物系任講師。這年夏天,他同父輩好友的女兒傅曼蕓結為伉儷,并在校內租了一幢二層的樓房,夫妻倆過著寧靜的小康生活。但他去摩爾根實驗室深造的意愿從未放棄過,他直接寫信給摩爾根,表達了自己的希望。不久,談家楨接到了摩爾根的回信,表示無條件地同意他到摩爾根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

1934年,談家楨西渡重洋,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部摩爾根實驗室深造,1936年獲博士學位。他是經典遺傳學創始人摩爾根的入室弟子,在繼承發展摩爾根遺傳學說方面有杰出的貢獻:上世紀30年代,他開創性地從事果蠅種系進化和亞洲瓢蟲色斑變異的遺傳學研究,40年代提出了“異色瓢蟲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理論”,在國際遺傳學界引起巨大反響,受到高度重視和評價。

1937年,抗日烽火燃起,談家楨懷著科學救國之心,返回祖國。在祖國,談家楨一直致力于開拓中國的遺傳學研究,竭盡全力,到處吶喊,活躍在學術界的第一線,培養了大批人才。他一生辛勞,把自己的畢生精力貢獻給遺傳學,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遺傳科學的帶頭人。

毛澤東一再關照談家楨身手不凡

1956年,青島遺傳學座談會發言記錄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年輕的遺傳學在中國命運艱辛,若不是毛澤東一再關照,結果實在很難想像。

作為美國摩爾根的入室弟子,在上世紀50年代初“一邊倒”強行灌輸蘇聯米丘林生物學的高壓下,談家楨自然首當其沖地遭到批判,但他沒有喪失科學家的勇氣,斷言回擊了對他“資產階級立場”的指責:“我不能理解,科學與階級立場有什么關系?”1956年,根據毛澤東“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的精神,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在青島召開了一次遺傳學座談會,談家楨就“遺傳學的物質基礎”、“遺傳學與環境的關系”、“物種形成機制與遺傳機制”等問題傾吐心聲,提醒國人注意國際遺傳學發展動向,并介紹了剛問世的分子生物學。

1957年3月,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有意將談家楨從復旦大學挖到中國科學院,而高教部長楊秀峰則執意不放人。兩位大學者都有些耳聾,形成了“兩聾搶珠”的有趣場面,兩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激烈的挖角爭論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結果由毛澤東出面調停,提出了“劃條二三八線,到此為止,以后科學院不得再從高校中挖人”。

之后的一個晚上,毛澤東指名要見談家楨。當陸定一把談介紹給毛澤東時,毛澤東親切地握住談家楨的手說:“你就是遺傳學家談家楨啊!”談家楨向毛澤東概述了不同學派在“青島會議”上討論的情況,毛澤東聽后說:“過去我們學蘇聯有些地方學得不對頭,應該讓大家來搞嘛!”

1957年7月,“反右”進入高潮。當時上海有人已將談家楨劃為“內定右派”,當談家楨正為宏愿又將成為泡影而憂心忡忡時,毛澤東在上海又與他談了一次話,并一語雙關地說:“談先生,老朋友啦!”接著又風趣地說:“辛苦啦,天氣這樣熱,弦不要拉得太緊張嘛!”毛澤東的一句話,“內定右派”煙消云散。1958年歲首,在西子湖畔,毛澤東又與談家楨等人共進晚餐,商討科學技術趕超世界水平的問題。毛澤東問談家楨:“把遺傳學搞上去還有什么困難和障礙?”談家楨坦言:“‘雙百’方針提出后,雖然復旦大學在開設米丘林遺傳學的同時亦開設了摩爾根遺傳學課程,但有些人把這些看成是統戰需要,是對高級知識分子的照顧,依然有阻力……”毛澤東堅定地說:“一定要把遺傳學搞上去,有困難我們一起來解決嘛!”

1961年4月,毛澤東第四次接見談家楨,鼓勵談家楨堅持真理,一定要把遺傳學搞上去,科學技術要趕超世界水平。談家楨后來回憶道:“當時毛主席是那樣地重視科學,關心知識分子,鼓勵我們走向社會,深入基層,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毛主席提倡‘雙百’方針,當生物學領域中教條主義地對待米丘林學派和摩爾根學派時,毛主席卻積極地鼓勵我堅持科學,大膽開展遺傳學研究。直到1974年冬天,毛澤東已病臥在床了,他還派王震同志到上海來看望和問候我,真是終身受誨,終身難忘啊!”

1961年底,以談家楨為所長的復旦大學遺傳所正式成立,短短幾年間,便在人體遺傳學、植物進化遺傳學、微生物及生化遺傳學等基礎理論領域取得了可喜成績,輻射遺傳學研究更已接近當時國際水平。可是“文革”災難中,談家楨還是在劫難逃,無法幸免……待到嚴冬過去,他已人老境,但仍抓緊分分秒秒整頓研究所,重建實驗室。

1985年談家楨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繼華羅庚、夏鼐之后,第三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1986年籌建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1989年復旦大學杭州校友會發起成立了“談家楨生命科學基金會”,并頒發“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學金”。談家楨獲“求是杰出科學家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獎”。

海峽兩岸血濃于水與蔣緯國敘師生情

1990年,臺灣浙江大學校友會通過臺北科學會幫談家楨辦妥了大陸同胞旅行證,邀請他去臺灣歡度80華誕。然而臺灣當局卻以他的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身份為由拒絕他入境。

1991年,由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出面,仍險些再度被阻,直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教授與沈君山教授多方斡旋、交涉與疏通,才峰回路轉,終于促成了以談家楨為團長的大陸第一批杰出科學家于1992年6月8日赴臺灣訪問。

這一訪問,標志著海峽兩岸各領域的雙向交流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訪臺期間,最戲劇性的場面是談家楨與他60年前任教蘇州桃塢中學時的學生、國民黨元老蔣緯國的重逢。師生倆以一口脆亮的寧波話暢敘別情,言語間充滿了對故鄉的懷念。分別時,蔣緯國帶了禮物送給老師,其中有他自己設計的印有蔣緯國英文名字的絲巾和領帶。

隨后又贈送給老師一只桌型電子鐘,鐘面上刻著這么一段話:“我們的基本立場是——出發點:一、海峽兩岸都自認為是中國人。二、所以我們只需要一個中國。我們的愿望——國家戰略目標:一、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過好日子的機會。二、我國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現在,這只電子鐘已被保存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里。

在臺8天的短暫訪問,談家楨廣交舊友新知,他深為兩岸有廣闊的合作領域而鼓舞。他對島內同行表示,考慮由兩岸遺傳學界共同投入一項為期20年的與美國人合作的研究計劃,這是一個探討各人種基因差異的長期項目,這個課題將對中國下一代的優生、對中國人口素質的提高產生巨大影響。

夕陽紅映話科教世紀之交再奮蹄

少小離家求學的談家楨至今鄉音未改,說起話來,仍是一口濃重的寧波口音。訪談中,談家楨論及的話題甚為廣泛,其中有關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及社會發展的關系,仍是談論的中心話題。

他說,各個學科的互相滲透是當前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休戚與共,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為同盟。他認為2l世紀將是人體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將成為下一個世紀科學的主角。遺傳工程的發展有著誘人的經濟前景,它將導致傳統工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革,在解決人類面臨的難題中發揮巨大的潛力,并將迅速影響到科學技術、工藝學、農業、醫學等眾多領域,給人類帶來大量有價和無價的效益。

1988年,談家楨出席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第十六屆國際遺傳學大會。談家楨大聲疾呼“理、工、農、醫”結合,他認為農學研究的對象是動植物和微生物,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現代生物學的基礎是現代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物理運動和化學運動是物質的低級運動形式,有生命物質的運動是高級運動形式。因此,從現代生物學的發展而言,缺少物理和化學的知識,不可能得到突破性的發展。這就給大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工、農、醫結合的綜合性教育,不僅適合我國經濟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

訪談中,談家楨還提出了創辦科技特區的設想。他說:“科技特區是為了突破傳統的科研體制,是科研體制改革的嘗試。”科技特區有幾個特點:科技人員是流動的,采用聘請制;它是一個純粹的科研機構,職工的衣食住行由社會解決;特區將在加強與外國先進科學和技術的引進交流方面發揮其優勢,吸收外籍華人投資、講學、工作,手續簡便,來去自由。科技特區建立后,將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快出人才、多出成果,縮小與國外的差距。談家楨身體力行,主張科學家參與企業活動,把“產、銷、用”三者密切結合起來。科技人員有較快掌握國際科技發展動態的職業優勢,溝通情報,有的放矢地組織外銷,避免盲目生產;學者可以利用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直接向國外介紹工廠的產品,促進國際貿易和科學技術的交流,促進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推廣和設計制造。

談家楨對廣西一點也不陌生,早在1938年,因當時日寇入侵,他便隨浙江大學南遷,經香港、梧州輾轉至柳州,盤桓數日,才又轉至宜山(今宜州市),并在宜山工作生活了一年多。當時是敵寇入侵,山河破碎,滿目瘡痍。時隔半個世紀,1987年,他又沿著抗戰時“浙大”的撤退路線,舊地重游,后又再訪廣西,感慨頗深,而今是國家自立,山青水秀,一派繁榮。談家楨憶舊趣濃,談鋒所至,往事仍歷歷在目。他說:“廣西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了,抗戰時期我在浙江大學任教時就隨校遷徙到過廣西,自1987年后,我先后4次到廣西各地考察,每次來,看到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有新的變化,心里就十分高興。”

談及廣西正在實施的“科教興桂”戰略,談家楨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科學性的發展思路。他說,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科技、依靠教育,科技和教育必須結合起來。教育搞好了,勞動者素質提高了,才能促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真正實現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談家楨有不少學生在廣西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師生間的密切聯系使他對廣西在生物工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進展及成果有較多的了解。他說,廣西大學農學院及廣西醫科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者在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些還在國內外產生了影響。他認為這方面今后還要加強,也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支持、多鼓勵。談家楨語重心長地說,廣西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一定要認真加以保護,并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利用,為人類服務。廣西發展生物工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希望廣西的科技工作者在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和更多的成果,并祝愿廣西早日實現“科教興桂”的宏偉目標。

年屆98歲高齡的談家楨以其對科學的杰出貢獻,受到世界科學界的尊敬,先后被美國、意大利、第三世界等科學院授予院士,又是世界科學院院士及發起人,正如蘇步青教授給他的題贈所言:“名聞世界,壽比南山。”

如今,安度幸福晚年的談家楨,仍在為“把遺傳學搞上去”作著擘畫。1997年7月,他針對世界上開展的跨世界“基因爭奪戰”,給中共中央寫了關于“保護基因資源”的信。他在信中敏銳地指出,美國于1990年便開始繪制人體全部基因圖譜,現在已領先了一步。信中提出,要保護我國基因資源,并要制定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加快我國基因工程產業化進程。

江澤民同志看到信后非常重視,作出批示:“嵐清、宋健、佩云同志,我仔細閱讀了這份來信,我認為談家楨同志的意見是十分懇切的,建議你們召開一次會議認真研究一下,提出解決的辦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得珍惜我們的基因資源。”

談家楨在得知了江澤民的批示后,高興地笑了。他說,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中國的科學事業一定會繼往開來,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2006年8月12日,我到上海開會,正巧女兒也從北京到上海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一起來到上海延安東路的高干療養院華東醫院看望談家楨院士。

這天,上海天氣特別晴朗,華東醫院綠草茵茵、松柏蒼翠,滿園花香。醫院的護士長聽說我們來探望談老,十分高興地說,昨天晚上談夫人邱蘊芳就說了今天上午10點鐘你們要來,不過要約法三章,遵守規則,談家楨已經是98歲高齡了,談話時間只能在半個小時以內。

走進談老的房間,只見談老坐在沙發上看報紙,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滿面紅光。房間墻上掛著兩幅醒目的照片,一幅是他在實驗室的工作照,照片上的談老拿著顯微鏡正在做實驗;另一幅是和夫人邱蘊芳在黃山迎客松前的合影。

早晨的一縷陽光從窗口射進房間,顯得溫暖和明亮。

談家楨在華東醫院的房間里,還陳列著兩塊銀質牌匾,一塊是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名譽會長的聘書。另一塊是1999年9月25日,由國際小行星協會命名委員會命名國際編號3542號小行星為“談家楨星”的中英文銀質牌匾。另外還有一塊是科學出版社頒發的“知名作者”獎牌。

在會客室里,擺放著一盆淡雅的花卉,倍顯溫馨。談老精神煥發,記憶很好,他深情地回憶起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曾4次到廣西考察講學的情形。作為一個生物學家,他十分熱愛廣西,廣西這個山青水秀、綠色植物和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的寶庫讓他難以忘懷。他非常懷念抗日戰爭在廣西柳州、宜州教書的日子,特別懷念他在廣西工作的學生。

夕陽無限好,我在黃浦江畔聆聽談家楨那顆不老的心在有力地跳動。在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途上,談家楨的科學精神和治學品德在深深地影響著海內外莘莘學子……

談家楨小傳:

談家楨(Tan Jiazhen),遺傳學家。1909年9月15日生于浙江寧波。1930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畢業于北京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理學碩士學位。1936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歷任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理學院院長。解放后任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長、遺傳研究所所長、生命科學院院長、校長顧問。曾任遺傳學會理事長、《遺傳學報》主編、第15~17屆國際遺傳學大會副會長等職,現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1978年起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83年起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上世紀30年代起從事亞洲異色瓢蟲色斑的遺傳變異和果蠅的細胞遺傳圖及種內、種間遺傳結構的演變研究。為創設現代綜合進化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異色瓢蟲復等位基因嵌鑲顯性遺傳和果蠅性隔離形成的多基因遺傳基礎的發現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對我國遺傳學工程起了推動作用。上世紀60年代在領導中蘇合作的獼猴輻射遺傳的研究及上世紀70年代末起致力于組織分子遺傳學和植物遺傳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欧美h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微拍| 国产99在线| 青草视频久久| 91一级片| 福利一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久久五月天综合|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久草性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视频日本|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色综合成人| AV熟女乱|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无限乱码| 伊人成色综合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 黄色成年视频|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性欧美久久|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日韩午夜伦|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在线| 午夜视频www|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a国产精品|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日本不卡在线|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欧美日韩动态图|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不卡网| 欧美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