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會議期間,毛澤東問新四軍某負責人:“那個高敬亭,不殺頭可不可以?”回答是肯定的:“應該可以。”若有所思的毛澤東點點頭。1975年11月30日,毛澤東接到高敬亭的女兒高鳳英請求澄清父親被害原因#65380;作出結論的信。毛澤東指示有關部門重新審查,在有關高敬亭的材料上指示:“我覺此案處理不當。”經中央軍委組織有關部門核查,1977年4月27日,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于給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通知》肯定了高敬亭功大于過的歷史,認為“將其處死是錯誤的”。
脫穎而出
高敬亭,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董店一農家,幼年喪母。就讀私塾6年,綴學后隨父務農兼在殺豬行做小幫手,掙錢補貼家用。

大革命失敗后,高敬亭的父#65380;兄#65380;妻#65380;兒被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民團殺害。1928年春,高敬亭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次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鄉蘇維埃武裝委員,自此與槍桿子結下不解之緣。作戰勇敢的他因粗通文墨而嶄露頭角,1930年光山縣蘇維埃建立,高當選主席。漸次任鄂豫皖特區#65380;省蘇維埃主席,參與領導武裝斗爭,先后創建光山獨立團#65380;赤衛師#65380;游擊師,指揮攻占地主山寨等80多處。
高敬亭所部編入紅四方面軍后參加1932年11月的反“圍剿”,失利后,紅軍主力撤出鄂豫皖邊區。省委重建紅二十五軍,任該軍七十五師政委的高敬亭與師長姚家芳(前)#65380;丁少鄉(后)率部轉戰鄂東北#65380;皖西北,參加反“清剿”中的郭家河#65380;潘家河#65380;楊泗寨#65380;長崗嶺等戰斗的領導。
1934年1月,在軍事形勢異常險惡#65380;斗爭歷程異常曲折的環境中堅持鄂豫皖革命斗爭的高敬亭,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9月,他任中共皖西北道委書記,領導該地區的黨政軍工作。11月,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奉中共中央命令,率主力配合中央紅軍長征,鄂豫皖省委責成高敬亭組建鄂豫皖邊區黨的領導機構#65380;重建紅二十八軍。其時不足兩千人的紅軍被分割在幾塊蘇區內,危機四伏。在革命成敗關頭,高敬亭挺身而出,擔負起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重任。1935年2月,由高敬亭自任政委(未配軍長)#65380;下轄1個師和1個軍直手槍團,共1400多人的鄂豫皖邊紅二十八軍,在安徽省太湖縣金家大屋宣布成立。巍巍大別山高高揚起工農武裝革命大旗,鄂豫皖邊區的黨政軍工作在高敬亭等統一領導下展開。
屢創輝煌
紅二十八軍成立伊始,高敬亭接偵察員報告:安徽前代省長#65380;時任財政廳長余誼密回到老家潛山縣官莊過年,20多名武裝人員陪侍,當地群眾要求部隊去收拾。高與師政委方永樂研究決定:部隊喬裝星夜馳往。2月15日拂曉晝行200多公里的紅軍指戰員突入官莊,捕殺了余誼密,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大別山紅軍的舉動震驚了蔣介石,蔣惱羞成怒后大罵國民黨第十一路軍總指揮劉茂恩是“徹底的飯桶”;急電鄂豫皖“剿總”指揮梁冠英:“……限本年六月底肅清匪患,否則以縱匪論處,以重軍令。”梁冠英急調13個師61個正規團在地方反動武裝配合下,以25萬兵力“清剿”紅二十八軍。
孤軍作戰的紅二十八軍被敵重重包圍,爬山#65380;越嶺#65380;鉆林,半饑半飽#65380;艱難困苦,槍彈越來越少,傷亡越來越大。面對惡劣環境與嚴峻形勢,高敬亭意識到必須迅速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1935年5月初,紅二十八軍在安徽霍山縣黃尾河召開干部會。高敬亭和干部們在總結軍事工作經驗教訓中認識到單純依靠主力部隊,忽視地方游擊武裝是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會議決定派得力軍事干部幫助地方發展武裝力量,主力部隊則跳出包圍圈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會后,高敬亭率部在湖北隨州桐家畈殲敵600多人#65380;繳槍200多枝;6月中旬,在河南光斛山殲敵1個團#65380;繳輕機槍18挺#65380;迫擊炮2門#65380;步槍500多枝#65380;俘敵300多人#65380;活捉敵營長兩個。5#65380;6兩個月的戰斗,扭轉了紅二十八軍的被動局面。不久,梁冠英的鄂豫皖“剿匪”總指揮的職務被革,頂替他的是衛立煌。
為對付衛立煌,高敬亭在短時間里組建了79個便衣隊,在鄂豫皖邊22個縣建立起游擊區和秘密根據地。5至10人一隊的便衣隊白天隱蔽,晚上向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發動組織群眾斗地主#65380;打土豪#65380;開倉分糧救濟窮人;擴大紅軍游擊隊殲滅反動民團#65380;鎮壓反動分子,為人民群眾撐腰出氣;安置紅軍傷病員,為紅軍籌糧籌款;發動群眾偵察#65380;收集情報,配合部隊作戰;建立和發展黨組織。高敬亭依靠紅二十八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在大別山游擊戰爭中創造#65380;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套游擊戰爭戰略戰術思想原則。這些游擊戰略戰術思想及戰例,成為毛澤東后來總結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戰術原則時的參考和素材,從一定意義上豐富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高敬亭組建的便衣隊實際上是黨政軍三位一體的武工隊,是秘密蘇維埃政權的支柱,是游擊根據地的保障,成為主力紅軍牢固堅實的后方基礎。國民黨豫皖綏靖公署公認不諱“剿匪”失敗,“皆像此等赤匪,多為本地土著,所到之處有人勾引通窩,以致行動自由飄然不定,兵來匪去已成慣技”。可見,便衣隊是大別山游擊戰爭紅軍勝利的法寶。在3年游擊戰爭中高敬亭指揮不足兩千人的部隊,牽制了國民黨數10個團,殲滅18個整營加15個整連,共計5000多人;紅二十八軍則發展到3000人,軍事素質和裝備都得到提高和充實。
抗戰爆發,高敬亭接到中共鄂皖區負責人何耀榜轉來的中共中央有關第二次國共合作精神的文件,他率先停止內戰#65380;一致抗日。主動派人與老對手#65380;國民黨鄂豫皖邊區督辦公署主任衛立煌聯絡:舉行“岳西談判”。談判成功,高敬亭以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身份在協議書上簽字。國共兩軍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未建立前舉行談判,高敬亭創南方8省游擊區之先例,他堅持誠心和談,又做好反攻準備,為后來的國共談判提供了經驗。國共兩軍對峙局面結束,鄂豫皖邊區軍民同心協力抗擊日軍,高敬亭在南方游擊區中保存兵力最多。
同根相煎

在3年游擊戰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功績的高敬亭,“殺害”了一同浴血奮戰的紅二十八軍主要領導人之一方永樂,鑄成嚴重的政治錯誤。
組建紅二十八軍時,高敬亭任未設軍長的軍政委,方永樂任軍部僅轄一個師的師政委,地位和權力僅次于高敬亭。驍勇善戰#65380;足智多謀#65380;關心同志的方永樂在紅二十八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他對鄂豫皖邊區黨政軍領導人#65380;革命經歷豐富#65380;有著共產黨人在艱苦歲月里保持堅強黨性原則#65380;有著軍事指揮員特有素質的高敬亭十分尊重#65380;信任#65380;支持和擁護。當然,在某些原則問題上未免有分歧。
高敬亭任鄂豫皖省委黨委#65380;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政委時因積極推行“肅反”政策,在七十五師中捕殺了1000多人,被當時的省委和軍領導封為“肅反專家”。他代表省委檢查皖西北工作時夸大“敵情”向省委報告:“皖西北……是反革命者在領導。”省委錯誤地撤了皖西北道委書記郭述申的職,讓高敬亭接任。上任的高敬亭高擎“肅反”大旗,先后殺害了當地游擊隊司令員和兩名縣委書記。此后,任紅二十八軍政委的高敬亭“肅反”的弦不松#65380;勁不減,戰士丟失槍機部件#65380;寫錯標語中的字等皆當作“反革命”槍決。高敬亭在軍中“肅反”擴大化的做法,方永樂表示嚴重異議。高敬亭認為方永樂的認識#65380;觀點#65380;立場違背了他的意志,傷害了他的尊嚴,極為不滿,在自信力的驅使下高敬亭將方永樂打成“反革命”逮捕拘禁。當紅二十八軍加緊內部“肅反”之時,敵一○三師突然包圍軍部及部分主力。囚籠中的方永樂流著淚說:“老高,我是不是反革命等這次戰斗后你再審查,你要槍斃我,也要等我把部隊帶出去以后再說。”敵人圍攻上來了,高敬亭不得不答應方永樂的請求。
方永樂即指揮部隊投入戰斗,搶占主峰阻敵。善于山地戰的一○三師咬住不放,方永樂察覺情況危險,果斷命令手槍連保護高敬亭突圍,自己帶少數戰士打掩護。高敬亭沖出去了,方永樂沒有突圍出來。幾名拼死突圍的戰士淚珠滾滾地報告高敬亭:“方政委見軍政委沖出去了,站起身#65380;流著淚,端著機槍掃射敵人,把身體暴露……他身上中了數十彈呀!”高敬亭淚如泉涌,把同根相煎的痛苦深深埋藏。
東進抗日
1938年2月,紅二十八軍與豫南游擊隊共3000多人編入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下轄4個團,占新四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強。3月8日,四支隊奉命從湖北黃安七里坪#65380;河南確山竹溝出發東進抗日,中旬集結安徽霍山以西。休整后繼續東進,4月底到達抗日前線舒城#65380;桐城#65380;廬江#65380;巢縣#65380;無為等地展開游擊戰爭。5月16日,在蔣家河口斃日軍第六師團守備隊20多人,自己無一傷亡。是日,蔣介石致電葉挺#65380;項英:“貴軍四支隊蔣家河口出奇挫敵,殊堪嘉慰。”5月11日,高敬亭指揮四支隊殲滅日軍500多人#65380;俘敵10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收復廬江#65380;無為兩座縣城,初創舒城#65380;桐城#65380;廬江#65380;無為等抗日根據地。正當四支隊在抗日前線取得節節勝利和不斷發展的時候,高敬亭與王明領導的中共中央長江局#65380;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員會之間在建立大別山根據地問題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在長江局的一次會議上,王明#65380;項英斥責高敬亭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是“不服從統一戰線#65380;消極抗日”,“不許在大別山留一兵一卒”。高敬亭當場指責王明#65380;項英是“右傾投降主義”者,雙方鬧翻了臉。
意識到大別山軍事重要性的桂系將領白崇禧,命令第五路軍開進大別山。王明等高喊著“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幫助五路軍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1939年初,桂系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一面拖欠#65380;克扣四支隊薪餉,限制其發展;一面擴大反動武裝與新四軍爭奪皖東,四支隊陷入桂系和日軍的夾擊中。此時,中共中央電示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江北新四軍向津浦路東敵后挺進。”可是,思想僵化的高敬亭不服從中央#65380;新四軍軍部向東挺進敵后開辟根據地的指示,抱住大別山不放。當初,高敬亭立足于戰士土生土長,群眾基礎好,在地處中原#65380;南瀕長江#65380;北臨淮河,兵家必爭的大別山建立根據地是正確的。然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央有明確指示,處于逆境的四支隊仍按兵不動,正確就變成了錯誤。
1938年以來,中央從延安#65380;長江局#65380;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等陸續派干部來四支隊工作,協調高敬亭與新四軍軍部和中央的關系。高敬亭對此很反感,尤其對派任四支隊政治部主任的戴季英(在鄂豫皖蘇區與高敬亭共過事——筆者注)更甚。他認為在鄂豫皖以“肅反”著稱的戴季英是中央派來監視他的,想方設法排斥。對第七團正副團長楊克志#65380;曹玉福說:“這批人是來奪權的……你們遇事還是同我商量商量,切莫上他們的當。”毫不退讓的戴季英不甘示弱,暗中和高敬亭較起勁來,高敬亭則胸有成竹。
1938年11月,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率軍部特務營抵江北,根據中央指示對高敬亭耐心教育,直接向四支隊干部傳達中央關于江北新四軍向津浦路東敵后挺進的指示后,高敬亭勉強率部由舒城推進,于1939年3月底達合肥眾興集。不久,他借故有病帶回手槍連和特務連。4月底,葉挺攜鄧子恢#65380;羅炳輝#65380;賴傳珠等抵江北。5月5日葉挺在廬江東湯池宣布:由張云逸任指揮#65380;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統一指揮江北部隊作戰。再次命令高敬亭部東進合肥#65380;定遠#65380;全椒地區開辟根據地,高敬亭接令后按兵不動。葉挺以江北指揮部名義直接命令四支隊第七#65380;第八團東進,高敬亭不得不率隊跟進。四支隊到達合肥青龍場,葉挺在連以上干部會上重申中央東進命令,全體干部舉手贊成執行中央指示,高敬亭被迫同意東進。會后,他遲遲不下達東進命令,部隊行動后擅自寫信命令第七#65380;第八團停止東進。此刻,高敬亭一手提拔的第七團正副團長楊克志#65380;曹玉福侵吞金銀財物后叛投桂系,激起四支隊上下對高敬亭的強烈不滿。這時,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65380;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項英發動“反楊#65380;曹斗爭”,與高敬亭積怨很深的戴季英主持這場“斗爭”,把高敬亭“居功自傲”#65380;“山頭主義”等問題端出來,項英當機立斷把“反楊#65380;曹斗爭”轉為“反高敬亭斗爭”。逮捕了高敬亭之后,“反革命”#65380;“反黨”#65380;“破壞抗日”等政治罪名接踵而至。遭到嚴刑拷打的高敬亭一次次凄然淚下,他多么希望戰友們為他說句公道話呀!可是,領受過高敬亭驕傲自大作風,目睹高敬亭一次又一次違背中央指示的戰友,能將他的思想認識問題錯誤與“反革命”罪行分得開嗎?
苦果自食
1939年6月20日,項英以“反黨”#65380;“反中央”和“可能率部投敵”等罪名,向中共中央和國民黨軍事當局發出電報:“擬槍決高敬亭”。
處國民黨陪都重慶的蔣介石接報,半信半疑,慢條斯理地對高參們說:“項英要殺自己一員虎將,來電要我定奪,恐有詐。衛立煌17萬正規軍打了3年抓不到的高敬亭,共產黨送來了,真是不可思議!”某高參細嚼電文后喜形于色地說:“委座,情況可靠。在共黨長江局的一次會議上,項英要高敬亭把大別山讓給我們,高敬亭當場指責王明#65380;項英是‘右傾投降主義’,他們鬧翻過臉。共黨內顯赫一時的項英,豈能忍受高敬亭的頂撞?”“哦,這樣嗎!照準。”
項英發出電報的第二天起連續召開斗爭高敬亭大會,會上發言者一個比一個更激烈,帽子一頂比一頂更大,能用的措辭都用了。最后,大會宣布高敬亭“不服從軍部領導#65380;排擠延安干部#65380;山頭主義#65380;宗派主義”四大罪狀,“處以死刑”。突如其來的打擊令高敬亭無法承受和接受,他抵觸#65380;他抗議,他堅持自己有缺點#65380;有錯誤,絕不是“反革命”#65380;“破壞抗戰”,然而,苦果釀成,悲劇上演,誰能阻止其發生與發展?
6月24日,蔣介石“照準”的復電飛到項英#65380;葉挺手上。高敬亭坦然地說:“死,對于共產黨人無所畏懼……我是忠于工農革命的軍人!”說著立定,端端正正地戴上軍帽,舉起剛勁有力的手恭恭敬敬#65380;莊重嚴肅地向葉挺敬了最后一個軍禮。葉挺認真地還禮,感慨地說:“你是位真正的革命軍人!”高敬亭聞言淚如泉涌,萬分感激地凝視著偉岸威嚴的葉挺。熱淚盈眶#65380;哽咽難言的葉挺向警衛班戰士揮揮手,幾十名警衛戰士“護送”著高敬亭一步一停地向荒野走去。來到一塊沖天矗立的巨石下,高敬亭倚靠巨石挺胸抬頭仰面,咬著牙#65380;閉著嘴#65380;瞪著眼……刺耳的槍聲響起,高敬亭慢慢倒下,殷殷熱血染紅了巨石#65380;碧草,浸潤泥土……
蔣介石的“命令”執行了,中共中央對“高采取一些過渡辦法”的電文到了。中央指示“由軍部派遣一得力干部到四支隊工作,以幫助四支隊之改造與整理”,調高敬亭去延安學習等“辦法”實行“過渡”,可惜太遲了。歷史的遺憾已經鑄成,高敬亭不能死而復生。事后,主要當事人作了嚴肅檢討,主動承擔責任,真心悔恨。
高敬亭罹難后,“反高敬亭斗爭”發展為“肅清高敬亭余毒”,四支隊中一些人遭到過分打擊,干部恐慌,陷入混亂。軍部即將四支隊分為由徐海東#65380;羅炳輝任司令員的兩個支隊。兩位司令員正確對待高敬亭的功過是非,認為殺害高敬亭是極其錯誤的,熱情誠懇地對待原四支隊的干部和戰士,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奮勇前進。徐海東#65380;羅炳輝多次向第四#65380;第五支隊指戰員表示:高敬亭帶領同志們堅持3年游擊戰爭,把鄂豫皖蘇區的紅旗扛下來了,是有功的;高敬亭在“肅反”擴大化等方面的錯誤雖然是嚴重的,但是它是執行錯誤路線的錯誤,是思想認識問題,不是什么“反革命”#65380;“破壞抗日”問題。經兩位司令員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四支隊的干部戰士正確認識了高敬亭和自己,放下思想包袱的他們輕裝上陣,英勇投身到抗日烽火中。
業績永存
高敬亭被“槍決”近39年后的1977年,強加在高敬亭頭上的“反革命”#65380;“反黨”#65380;“反中央”等帽子被“推翻了”!1980年4月,高敬亭陵墓在合肥青龍廠被找到,合肥市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1983年10月,國家民政部追認高敬亭為革命烈士。國內有影響的報刊陸續登載高敬亭革命事跡,人們逐漸了解高敬亭。
原新四軍名將葉飛撰文指出:“高敬亭指揮四支隊開進皖中……殲江北日軍巢縣守備隊后,為牽制日軍西進,破壞日軍補給,在安合公路兩側對日軍連續作戰數十次,斃傷日軍1000多名,擊毀軍車150多輛,繳獲大量軍用物資。”1997年中國軍事科學院出版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高敬亭”詞條,肯定了高敬亭“轉戰鄂豫皖邊,揮戈皖北抗日”的輝煌戰史,實事求是地指出了高敬亭在“執行中共中央關于東進敵后方針等方面犯有嚴重錯誤”,科學#65380;客觀#65380;公正地評價了高敬亭的功過是非。
2002年12月8日,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為高敬亭烈士紀念銅像舉行了揭幕儀式。紀念銅像揭幕后安放在由原上海市長汪道涵等10位原新四軍第四支隊老戰士倡議#65380;捐資30萬元援建,1988年落成于安徽舒城東港村韋家太屋,命名“敬亭小學”的希望小學校園里。原國家主席李先念1988年題寫的“紀念高敬亭犧牲五十周年”#65380;徐向前元帥題詞“堅持鄂豫皖武裝斗爭未斷,功昭大別山,業績永存史冊”,分別刻在基座上。
2003年4月6日,原新四軍第四支隊領導機關舊址:安徽舒城縣高峰鄉東港村人山人海#65380;莊嚴肅穆,中共舒城縣委#65380;舒城縣人民政府在這里隆重舉行原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烈士銅像揭幕儀式。屢立戰功卻沉冤39載的高敬亭,再一次引起世人的關注#65380;回憶#65380;思念#65380;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