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中文百科對播客(Podcasting)的解釋如下:
“這個詞來源自蘋果電腦的iPod與廣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指的是一種在互聯網上發布文件并允許用戶訂閱feed以自動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來制作的電臺節目。這種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開始在互聯網上流行以用于發布音頻文件。播客與其他音頻內容傳送的區別在于其訂閱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傳送信息,該技術允許個人進行創建與發布,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說出他們想說的話。相同的技術亦可用來傳送視頻文件,在2005年上半年,已經有一些播客軟件可以像播放音頻一樣播放視頻了。
所謂feed是一種向用戶提供持續更新的內容的數據格式,我譯為“導讀”。內容提供者可將導讀予以聯合發布,供用戶訂閱。在一個地方提供多種導讀的做法,被稱作“聚合”(aggregation)。這些新的技術術語目前尚無標準中譯,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是一件很頭痛的事。
播客的工作原理是:內容提供者制作一個可在網上獲取的文件(例如一個MP3音頻文件),可以放到公共服務器上,也可以用BitTorrent來尋找。然后,內容提供者用一個導讀文件來指明這個音頻文件的位置,并把這個導讀告知目標聽眾。導讀通常是RSS格式的,其中包括出版日期、名稱、對音頻文件的文字描述等。用戶使用一種叫做“聚合器”(aggregator)的軟件訂閱和管理導讀,它會找到音頻內容中最近更新的項目,自動將其下載到電腦或iPod上。
播客開始的吸引力在于它允許個人傳播自己的“廣播節目”,但它很快就被用于各種廣泛的用途,包括傳遞學校課程、博物館聲音導游、會議通知,乃至警察局散發的安全信息。當然它的賣點仍然在于把個人由內容消費者變成內容生產者,并且可以免費向全世界范圍的聽眾傳達所生產的內容。
2007年1月《紐約時報》的一篇特寫提供了一個播客的生動例子。這篇題為《歷史老師成播客名人》的文章記敘了中學老師拉斯·布朗沃思白天充當普通老師,晚上制作有關拜占庭王朝的播客節目的故事。他的節目《拜占庭十二統治者》在不到1年半的時間里,成為iTunes服務中教育節目的前5名。
研究拜占庭帝國是布朗沃思的業余愛好,他在技術公司工作的哥哥安德斯鼓勵他把自己的心得錄制下來,然后放在安德斯的個人網站上。沒有什么人注意到這個網站。然而,2005年6月,當蘋果公司開始用iTunes播放播客節目時,安德斯把弟弟的節目放了上去。1個月之后,有1 392人下載;1年之后,這個數字達到了4萬;到2006年12月,在蘋果公司和《連線》雜志將該節目評為全美最有影響的播客節目時,下載人數已經達到了14萬,聽眾甚至遠及阿富汗。
播客的出版/訂閱模式是“推送”技術(push technology)的一種,內容提供者選擇把哪些文件做成提要,而訂戶在大批提要中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電視是典型的“推送”媒體,觀眾只能得到推到他們面前的東西。遙控器給觀眾有限的選擇能力,即使得他們可以自由地“拽取”一些內容,但它的互動性遠遠無法跟鼠標相比。網絡主要是一種“拽取”媒體,如果用戶不去點擊某個站點,或者在瀏覽器中鍵入網址,那么什么也不會發生。在客戶端/服務器的網絡架構中,只有當客戶端請求某種數據時,服務器才會予以傳送。網絡的互動性正是建立在這種架構上。曾經一度有人做過努力想把廣播的推送模式應用在網絡上,最典型的是1997年發布的PointCast,它可以自動地把定制新聞、天氣和股價等信息發送到用戶的桌面,然而,3年后它就失去了市場。原因或許在于,定制的內容仍然是Web 1.0的內容,其價值不足以讓用戶覺得必須使用。
現在,RSS導讀的提供者是無數的個人,我們可以看到,推送技術在Web 2.0時代卷土重來了。向PDA和手機上傳送數據都屬于推送,而就播客而言,雖然播客網站也提供直接下載或流媒體播放,但這種技術的最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自動下載在線下收聽收看,也是可以隨身攜帶的。這使得播客同時具備時移(time—shifted)與位移(place—shifted)兩大好處,它根植于互聯網,同時又延伸了互聯網這個平臺。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博客正在改變印刷媒體,而播客將改變的是多媒體(音樂、廣播、電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