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似乎很喜歡鉆研奇怪的技術,比如我們經常在日本公司的展會上看到些唱歌跳舞的小機器人。9月在北京召開的富士通中國論壇上,展出了以玉米為原料制造的筆記本機殼。但是讓我更激動的是大投影屏幕上突然出現的另一顆植物種子。啊是蓖麻。對于我這種年齡的人來說,這東西再熟悉不過了上小學的時候,每到春天老師都會發給每個同學幾顆蓖麻種子,到秋天我們上繳所有的收獲,那時的課本里有篇課文就是“蓖麻全身都是寶”。
用蓖麻為原料制造的塑料,用在富士通筆記本一個很小的地方——USB口上的蓋子。“你看,多么柔軟啊,怎么折疊彎曲,都不會泛白。”富士通的技術人員輕聲贊嘆到。我用手輕輕觸摸,心底也在默默感嘆:“這么多年了終于親眼看到了蓖麻的商業價值。”
這次展覽上,在我看來更具商業價值的一項新技術,是富士通的一款信息處理軟件“CGM網絡評價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對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la)的文章進行自動解析從中篩選出評價信息,并利用有關模型進行分析。所謂的CGM是指由消費者本身自行所產生的媒體資訊。簡單來說這就是一款博客分析軟件用于幫助企業了解自己在網絡博客上的口碑。
據現場的技術人員介紹,這款軟件在日本已經產品化,今年1月富士通研究所完成了中文版的開發。
網絡營銷正成為商家必爭之地,只要到新浪或者搜狐的汽車論壇上瀏覽一下,就可以知道,在這個網絡時代,來自其他用戶的建議對于潛在購買者有多大的影響,而從那些過度活躍的內行用戶的發言和爭吵中,也很容易想象廠商們對于這塊陣地的重視。
提到網絡營銷,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百度、Google,剛剛宣布要試水的淘寶,以及SEO——搜索優化服務。富士通的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博客因為這里正成為用戶交流心得的集散地國內已經有一些人建立了專門的“用戶體驗”博客,并靠此賺錢。當然除了一目了然的“專業博客”,更多的產品評論散落在那些草根用戶博客中,據CNNIC的數據顯示中國國內經常更新的博客數量正在逐年增加到2006年8月約有770萬個。
如何從浩若繁星的這些博客文章中挑揀出這些對于企業、品牌以及產品的看法,并準確的歸類和分析呢?
富士通首先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劃分為6個階段,Attentlon(注意)、Interest(關心)Desire(欲望)、Experience(體驗)、EnthusIasm(熱情)、Share(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AIDEES模型來分析用戶在不同階段的言論。系統可以即時采集網上的評論內容,并從中提取對相關產品的評論語詞,定量計算對產品的主觀性評論的語氣情感強度。
和其他產品一樣,富士通開發這項技術的初衷是服務干日本企業。對于已經進入或者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日資公司能夠為其提供中國市場中企業公關、產品宣傳品牌推廣效果、消費者評價等的定量分析。
在研發中富士通技術開發中心特地在日資企業比較活躍的同時博客和論壇發言也比較多的汽車行業收集了數萬頁數據 生成了相應的中文評價分析系統,最終的結果以圖表的形式展現不同時間里針對企業和產品的正負面評價信息 并將頻繁出現的評價做出列表。此外還可以對多個企業,多種車型間的評價信息進行對此。利用這張表,廠商可以對日本和中國同時上市的車型和產品形象等進行實時比較,采取不同對策,從而實現面向全球市場的品牌分析的應用。
可以想見將來當“偷工減料”“單薄”“騙子”等中文詞匯頻繁出現在網上時,日系車企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判斷出用戶憤怒的程度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