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黨“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黨已經充分認識并明確表達出了“改革無禁區”的開放思想,這是特別讓國人欣喜的地方。
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在北京結束。這次會議的重要性不用贅述,作為新聞媒體,我們更關注本次大會胡錦濤所做報告和分組討論中出現的一系列新提法。應該說,這次會議還是有相當多值得贊賞的新表述、新思路,當然,從黨的文件中的文字表述到踐行展開,在嶄新的時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還有待于領導層的解放思想和強有力推動,有賴于全黨干部群眾以積極進取的心態認真推進,大膽探索中國未來要走的道路,更有關于我億兆公民能否發動起來,以個人的創造力與發展增益整個國家的進步,并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與勇氣去影響別人,監督政府。
正如一些論者所言,胡錦濤長達數萬字的報告,其精華可以濃縮在以下的一段話之中:“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并豐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
這些需要不斷探索和回答的問題,都算得上是最本質的“天問”,由黨的總書記在給執政黨的全國代表所做工作報告中一一列出,充分體現出黨不斷超越自己、以實事求是來解放思想的進取之心。黨已經充分認識并明確表達出了“改革無禁區”的開放思想,這是特別讓國人欣喜的地方。正如胡錦濤所強調的,改革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接下來的改革,正是需要這樣開山破路的突擊精神。
以報告中的幾處開創性的新提法為例。胡錦濤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前20多年里,中國政府關于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則,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幾年前才改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但顯然中央高層正確地判斷了經濟快速增長伴生的貧富懸殊對中國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威脅。經濟學家林毅夫和劉鶴等都曾經介紹過,一些拉美國家出現的發展停滯現象,即“拉美陷阱”,與收入分配不當有很大關系。那些國家在初次分配喪失公平而出現大量貧困和失業人群時,政府為了獲取選民支持,出臺許多超出發展水平的高福利政策進行二次分配,結果造成很高的財政赤字,國家財政破產和金融危機頻仍。顯然,二次分配以公平為主,再強化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權重,才有可能真正讓更多低收入者分享改革成果。而政府對收入分配制度的任何改革,都必須在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加大執行力度,通過嚴格執法,并充分發揮工會能力,創建勞資博弈談判機制,來干預雇主對勞動力成本天然的壓縮傾向。
十七大報告還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替代了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增長”到“發展”,雖然只改了一個詞,但內涵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不等于經濟增長,更包括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增進經濟生產效益、降低消耗排放、保護生存環境等內容。這樣的轉變要在實體經濟中得到體現,不僅在于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財稅等杠桿撬動,通過什么樣的激勵機制促使地方政府官員拋棄短期利益和地方利益至上的思維,更是其中關鍵。
再比如,十七大報告中寫到,“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句話中至少有兩大亮點,—是“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來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二是第一次提出了“表達權”的概念。盡管沒有具體列出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但既然是“各個”,那么就應鼓勵至少允許由下至上的各類地方民主政治試驗和探索。同樣,在重申保障人民的知情權之外增加的這種“表達權”,可能還不能直接等同于言論自由,但表達權一定會自然生發出許多具體的要求,怎么表達、通過什么途徑、什么方式表達等等。有關部門對這個名詞制定怎樣的開放措施,就成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一大考驗。
十七大報告從哲學的高度,系統地論述了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超越左和右的第三條道路宣言書: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由財富的高度分化而導致的社會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言論封閉不是社會主義,大鳴大放導致社會族群對立同樣不是社會主義。接下來,是我們仰望星空,抬頭看路,然后齊心協力披荊斬棘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