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硅谷一直渴望能有個強大的公司來打敗微軟。如今終于有了這樣的挑戰者:大獲成功的Google。10月24日,Google公司市值達到2109億美元,盡管離微軟的2930億美元市值還有距離,但想想Google成立還不滿10年,自2004年上市以來市值已經上漲5倍,其飆升速度之快,大有在互聯網時代徹底取代微軟的風頭。
然而硅谷的很多人并沒有對Google持歡迎態度,他們擔心,這種讓Google快速膨脹的力量使該公司脫離了初創時期的文化,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八爪章魚。
現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家、創業者和技術專家聚在一起時,經常對Google滿腹牢騷。他們抱怨Google大量挖角頂級工程師,抱怨它通過并購不斷擴張的野心勃勃,還抱怨其對待現有和潛在合作伙伴的方式。“傲慢”一詞經常出現在這些抱怨之中。
正如IBM曾在大型計算機領域擁有牢固的統治地位、微軟在PC時代長期握有霸主權力一樣,Google也有可能壟斷互聯網。當年的IBM被認為是容易合作的“溫文爾雅的巨人”,微軟則是“極度可怕、好斗的公司,其工程師的才能幾乎可以有效完成任何任務,它試圖在盡可能多的商業領域求得一羹”。
“Google很像1990年代中期的微軟,它正處于權力上升期,變得有些盛氣凌人。”硅谷創業企業咨詢師戴維·麥可樂說。離開Google自行創業的一些前員工描述到:在Google內部,對客戶、競爭對手及合作伙伴的態度是,“任何人不能阻擋我們,沒有人可以成為我們的對手”。
甚至連微軟都開始批評Google的強大和野心了。去年秋天,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指責Google抑制了網絡廣告市場的競爭。今年4月,Google宣布將以31億美元的出價收購網絡廣告公司DoubleClick——一家美國領先的Banner廣告提供商,針對這一交易,微軟、ATT、時代華納和紐約州消費者保護者協會等聯合呼吁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仔細審查“行業壟斷”問題。9月28日,在關于上述交易的反壟斷聽證會上,Google和微軟的代表發生了激烈辯論。目前該案還沒有最終結果。
事實上,微軟也早就向DoubleClick拋出過橄欖枝,出價在20億美元左右。多出11億美元的價格不但表現出Google的志在必得,也讓其后發先至。這個接近Youtube兩倍價格的豪賭,也反應出Google準備強化在網絡廣告上絕對優勢的決心。目前,Google幾乎所有的收益都來自于搜索欄點擊廣告。根據Hitwise公司的調查,到今年7月份,Google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是64%,是第二名Yahoo的3倍。但是依靠點擊付費的贏利方式也有局限性,依靠DoubleClick這樣聯系廣告主和網站所有者的中間人,Google就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為合適的網站輸送橫幅廣告、視頻廣告以及文字廣告(收費模式是根據顯示的頻率而不是點擊率)。
這次收購不僅將使Google成為地位更鞏固的網絡廣告之王,并且使微軟企圖依靠DoubleClick翻身的希望再次落空。從2006年開始,Google已經多次成功地從Yahoo和微軟手里搶走了獵物,這也再次驗證了Google的15人收購團隊的卓越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Google口袋里有超過110億美元的現金保障。
一些硅谷高管還認為,Google大量招收頂級人才,導致員工薪酬水漲船高,使得很多創業公司受到影響;Google進軍線下廣告市場,包括報紙、廣播和電視廣告市場的計劃,將會觸及傳統媒體的利益,隱私保護組織則驚呼,Google搜集了大量用戶信息,可能會被政府部門利用,好萊塢則對Google旗下YouTuheN引發的版權問題頗有微詞,目前已經有多家娛樂公司針對YouTube提起訴訟。
2004年上市之時,Google創始人佩奇在寫給股東的公開信中提出了“不作惡(Don't beevil)”的經營理念。他的目標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獲得這些信息并從中受益”。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這曾是如此美好的愿景,但對如今已擁有1.3萬名雇員的龐然大物來說,聽起來卻讓人擔心有可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侵略宣言。
對于這些指責,Google高管們明確指出:“公司之所以擁有今天的主導地位,是因為用戶喜歡Google的服務,而不是有人強迫他們這么做。”但想想Google擁有的雄厚的財力及超強的硬件設施吧,這使它可以完成任何工作。Google擁有的世界最大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及由不同服務器組成的巨大數據中心,使其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條件下提供包括Gmail、Google Earth和Google Groups等服務。通過一系列并購獲得的應用程序,Google還提供可以替換Microsoft的辦公軟件,一種被叫做GoogleGears的新技術甚至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來應用辦公軟件。而且,Google目前不僅僅是針對個人用戶,也鎖定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