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旺
行為金融理論告訴我們,當一種共識占據金融市場主導地位時,行情可能會走到理性分析無法理解的高度或深度,由于“心態”是共識的基礎,當大眾都認為一種趨勢會出現而且確實出現時,反過來強化了參與者的心態。
2006年7月以后,即股改1周年時,行情上升成為大眾共識,以往的投資者成功扭虧為盈,新的市場參與者也實現快速致富,一種無意識狀態下的財富效應推動力開始出現,資金從銀行的儲蓄賬戶,從房地產市場,從海外,從機構的流動資金中匯集到股市。在資金的推動下,行情快速地沖擊了歷史高點,新的高點不斷被創造,交易量不斷被放大,3000點觸手可及,市場似乎處于一種“非理性”的癲狂中。
行為金融理論告訴我們,當一種共識占據金融市場主導地位時,行情可能會走到理性分析無法理解的高度或深度,由于“心態”是共識的基礎,當大眾都認為一種趨勢會出現而且確實出現時,反過來強化了參與者的心態。因此,2006年冬季以來,市場異相出現,即所有對具體股票的預測都出現“低估”的情形,而且這種低估的現象隨著行情上升而加劇。這實際上不是理性分析出現偏差,而是集體無意識力量在市場上的作用結果。
過于癲狂的市場心態在監管者看來是不正常的,海外的投資大家、國內的理論權威等都開始異口同聲地高喊中國股市已經是泡沫市,政府因此要做釜底抽薪的功課,先查公有的資金是否非法入市,再查證券交易過程中資金是否違規;以及外資是否非法入境等等。
監管者認為釜底抽薪是為了減少需求,這樣才可能給癲狂發熱的股市降溫。但釜底抽薪的結果,卻是2006年下半年入市的投資者,全線被圍在陰線之中。
由于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和諧社會理論下富民政策理論、發展經濟提升生產力的國策、祖國統一的歷史趨勢都沒有發生改變,筆者認為。當前的市場高壓調整只是牛市行情過程中的一次主觀“糾偏行為”,而政府這種“糾偏行為”很快就會被市場力量所修正。
首先,本輪行情的上升,是基于股權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據統計,央行通過提升超額存款保證金率而吸收的流動性,只有外匯增長而形成的流動性的10%,其他90%資金仍然在市場中追求各種逐利機會,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是外資逐利的主要場所,由于近兩年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控制,多數資金轉向股市。因此,從資金面看,只要市場還存在獲取暴利的可能,流動性泛濫問題無法得以消除,A股市場在短期內仍將是外資和內資爭相逐利的最佳場所。
其次,由于和諧社會理論下富民政策沒有變化,消費升級和增長將成為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占有城市核心地產的商業龍頭股票、消費升級相關的3G、醫療、汽車等必然會在本幣升值、價值注入、制度改革中出現新的價值,從而改變原來的市場預期,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機會。
第三,由于發展經濟提升生產力這一政策沒有改變,有關利于產業升級的行業、企業必然有新的機會。中國工業化還沒有完成,為提高生產力并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實力,產業升級已勢在必行。中國重化工業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全球的產業前景,進而影響有關產業的周期,最為明顯的事例,是石化行業周期因為中國的需求增長而延伸,由于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經很高,石化行業周期變化影響了其他相關行業的周期變化,從而出現價值的轉移。我們相信,凡是涉及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行業或者企業,勢必在未來的幾年中保持高速增長,獲得更高的利潤。
最后,由于祖國統一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和平是努力的方向,但為了和平,必然保持強大的國防,有關國防工業產業升級的行業、企業,在2007、2008年前后,必然會有快速發展的機會,增強國防力量,為軍工產業高速發展提供了歷史背景,也為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提供了現實的可能和條件。
只要上述1+3的條件沒有改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牛市基礎非常牢固,政策調整不管有多么嚴厲,只要股市的根基沒有改變,未來的行情仍存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