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昭
眾議
●“廣廈早有千萬間,寒士依然難開顏。”
——某網友感嘆近期主要城市房價再度全線上漲。
●“也許當我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我就會不再寫音樂了,所以干脆就讓我一直天真下去吧。”
——有德國“優雅王子”之稱的歌手麥斯米蘭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談到對自己未來音樂之路的看法。
●“7天的標準還是快遞嗎?”
——《廣州日報》作者撰文,在物流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即將出臺的《快遞服務標準》卻將7天作為索賠期限,給人“聊勝于無”的感覺。
●“如果你總是遵守秩序,那樣就會失去很多樂趣。”
——獨自攀登浦東金茂大廈的法國“蜘蛛人”阿蘭·羅伯特因違禁攀爬而被拘留,他從1994年至今已創下徒手攀登70多座摩天大樓的紀錄。
●“我不知道中國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游戲,那么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后一次商務旅行。”
——中國某公務員考察團在芬蘭入境檢查時被拒,因其所持的芬蘭司法部邀請函竟系偽造,赫爾辛基邊防局負責人皮波寧說,這在廉潔指數全球第一的芬蘭是不可思議的事。
(夏雪 摘)
另類口才
逃課廣告大全
《大話西游》:逃課需要理由嗎?需要嗎?不需要嗎?
南極人廣告:地球人都逃!
大寶廣告:逃課?明天咱也逃一回試試去啊!
樂百氏廣告:今天,你逃了沒有?
藍天六必治廣告: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逃課倍兒快!
腦白金廣告:今年咱們不上課,上課全去校門外!
高露潔廣告:我們的目標是——沒人上課!
匯源腎寶廣告:你逃,我也逃!
海爾廣告:海爾,逃課到永遠!
安踏廣告:我逃課,我喜歡!
NIKE廣告:逃課,just do it!
勁酒廣告:逃課雖好,也不要荒廢哦!
好迪洗發水廣告:大家逃,才是真的逃!
海飛絲廣告:上課去無蹤,逃課更出眾!
旺旺廣告: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大喊一聲:我要蹺課!
第五季廣告:今年流行逃5天!
玉麗粉底霜廣告:你看見我逃課了嗎?
雪花啤酒廣告:開心有理由,一次逃兩天。
成都恩威廣告:逃課之癮,一溜了之。
(Sara輯)
伶牙俐齒三十六計
讓表達多一點哲理性
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往往由于其表達方式的與眾不同而引起人們的興趣。一個人的語言是否有哲理,是否能產生戲劇性的效果,與說話者的思想成熟程度密切相關。
哲理性語言有許多種類型:
警策型。這類語言的特點是話一出口使人一驚,但驚而無險,出人意料,卻在情理之中,例如,有一位哲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人可能一百歲時才走向墳墓,但他生下來就已經死亡。”這句話中的“活了一百歲”與“生下來就已經死亡”是一個大矛盾,然而矛盾背后卻潛藏著深刻的哲理。
若愚型。這一類型的語言往往會說出最平常的事,然而這些事情一經提示,變成了很耐人尋味的東西。如愛默生說:“站在山的旁邊,就看不到山。”歌德也曾說:“光線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別黑。”他們說的都是極普通的事實,然而一經他們提示,這些事實就起了奇妙的變化,使人從中領悟到很多東西。
忠告型。這類語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親切,在親切中領悟道理。如:“如果你考慮兩遍再說,那你一定說得比原來好一倍”、“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么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遠。”等等。
總結型。這類語言的特征是歸納經驗。如:“長久遲疑不決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財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演講和談話中運用哲理性語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簡練的效果,使自己的言詞更有力量。
(小月 輯來源:日月光華論壇)
口才故事
◆美國第13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以少言寡語出名,常被人們稱作“沉默的卡爾”。總統任期快要結束時,他發表了有名的聲明:“我不打算再干這個行當了。”記者們覺得他話里有話,老是纏住他不放,請他解釋為什么不想再當總統了。實在沒有辦法,柯立芝把一位記者拉到一邊對他說:“因為總統沒有提升的機會。”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占領荷蘭期間,荷蘭流亡政府在美國設立了總部。德克·吉爾總理沒怎么出過國,也幾乎不會講英語。在第一次會晤溫斯頓·丘吉爾時,一見面,吉爾伸出手,向他的英國盟友友好地說了聲“再見”。
“先生,”丘吉爾這樣作答,“我希望所有的政治會議都這樣簡短扼要。”
◆一天,美國小說家歐文·肖走進一家法國餐館。點過菜后,靜靜地等了很長的時間,直到十分不耐煩時,餐廳侍者總管才認出了他,挨近作家身邊,向他介紹說這家餐館的蝸牛很不錯,要不要來一份。
歐文·肖點了點頭說:“我早已知道了,瞧,你們讓蝸牛都穿上了侍者的衣服。”
(摘自《世界五千年幽默之外國卷》)
口才前線
朱哲琴訪談:擁有世界的人
繼《阿姐鼓》之后仿佛完全沉寂的朱哲琴其實早已走得更遠。近七八年來,她一直都在旅行,足跡遍布歐洲、美洲、非洲和南亞。她說:“每到一個地方,我就會忘了別的地方。”
Q:你比較偏愛什么樣的目的地?
A:我喜歡西班牙。那里的路口都有五六條路交叉,習慣了十字路口的人第一次站在那樣的路口,一定會愣住。那里的人非常有激情——有的國家的人,你看他的表情就能辨別出他的意思,可是這一套在西班牙就行不通了,你完全要憑想象去猜。
Q:為什么你能夠這樣長時間地旅行?
A:我覺得自己在旅途中一直在燃燒。我心無芥蒂,不設定不友善的對象,對所有迎面走來的人都會微笑打招呼。在印度全程,我都沒有碰到過壞人,就連火車站的小流氓也成為了我的哥們兒,陌生人都把自己隨身聽里的音樂給我聽。有時我在路上靠著就睡著了,常會有人把我推醒,說你不能這么睡啊,東西不能這么放,來,我帶你到前面去。
Q:你喜歡渥太華嗎?
A:渥太華是個童話般的地方。那里的建筑都有幾百年——當然,跟中國建筑比起來也算不了什么。我住的地方就在城里,但周邊卻有大片的叢林。冬天這里有-30℃到-40℃,銀裝素裹。這種時候我就像蛇一樣盤在家里,有時一個禮拜才出去一次——我什么戶外運動也不會的。夏天來了,這里就成了天堂。我們住的地方一公里之外有個天然湖,叫麥卡湖,那是我前年和大前年夏季每天暢游的水上行宮,每次我步行穿過森林前往時,內心都特別歡騰。那里住了很多魚友,我曾戴上潛水鏡追逐它們,找到它們的洞穴,直至和它們交上朋友,主動游過來叮我。
Q:你喜歡讀些什么書?
A:我以前愛看小說,近年來愛看工具書。我希望通過讀物對世界有真正的了解,而不是一直沉浸在作家對世界的杜撰之中。大部分文學作品,在我看來都會對某種感情過分夸大,比如愛情、友情,其實它們并沒有那么重要。我也曾經因此而誤入歧途。現在我更愿意獲得真實的知識——我寧愿去了解如何種植蘭花,了解它們如何生長,我覺得探知的經歷是最重要的。
(摘自《外灘畫報》作者 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