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提出了以教學部為管理基本單位的教學管理模式,并對教學部管理模式在中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一番探索,以提高中職教學管理實效,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
關鍵詞:中職;教育管理;教學部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意志薄弱、自卑心理嚴重、自控力差等弱點。如何使得中職生在經過三年的中等職業教育后,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所有中職學校管理者、教育者都應深思的問題。對此問題,筆者所在的學校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模式和途徑,就是“創新分部管理、強化責任意識”。
按照廣東省教育廳制定《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系》標準,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必須3000人以上。目前,許多中職學校在校生均超過3000人,我校辦學目標為在校生1萬人。為了規范管理,落實責任,學校均采用以教學部為主體進行有效管理。學校通過分部管理,下放權責,把學生管理、教研教學和招生就業等權限均放在教學部。教學部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采用自主靈活的學生教育管理方式,確保管理教育及時、到位、有效;教學部也能夠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靈活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標準,從而讓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專業,更加敬業。
一、創新教學部管理架構,提高教學部的執行力
許多學校的分部管理,都任命了教學部主任等對教學部進行管理,但效果往往不是很明顯,許多工作得不到有效推動。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我校對教學部管理層進行了創造性的設置。每個教學部任命正副主任(等同于學校中層干部的待遇),并根據學生人數核定教學部領導職數,一般情況下1000人為一正兩副。為了加強教學部的政令暢通,提高教學部的執行力,安排副校長或較有威信的中層干部到教學部任主要負責人。這樣就使得教學部中,既有推動工作的強有力的負責人(副校長),又有具體執行落實工作的責任人(教學部主任),從而使每項工作均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推進落實。為了更好地領會貫徹執行學校各個科室的工作安排,學校把各個科室領導掛在各個教學部,參與教學部管理,與教學部主任共同管理教學部工作。如汽車教學部,在校生900多人,配備教學部主任一正兩副,由一個副校長任主要負責人,學生科科長、總務科副科長、團校委副書記等3人分到汽車教學部任教學部領導一起參與教學部的各項管理工作。
二、強化職責意識,確保每項工作得到落實
學校通過建章立制,明確各個部門、各個科室及各個崗位的職責。教學部內部管理模式,均由各教學部根據部內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管理模式,并不要求每個教學部都用同一的管理模式。但要求各個教學部必須明確職責,每個教學部必須有專人對應學校各個科室,每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每個教學部領導必須具體負責某項工作。比如,文科藝術教學部的架構如下圖所示:
圖:文科藝術教學部的組織架構
教學部組織架構的搭建及明確分工,強化了各級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了教學部每項工作得到落實,政令暢通,從而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督促各項工作有效實施
在教學部為管理主體的環境下,各科室的主要職責就是加強對教學部的宏觀指導、調控和評價。為了確保學校一
切工作都有計劃、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反饋和有總結,學校需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部評價機制,校長室及各科室對教學部管理進行督促落實、檢查評價。學??沙闪⒔虒W部工作評價考核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制訂教學部的具體考評方案,明確考核方法,既有科室評價,又有教師代表、學生代表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并在考評方案中明確獎懲辦法,按一定的比例評選“先進教學部”等,并授予榮譽稱號和給予一定獎金獎勵,分管教學部的領導在年度年終考核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優秀”評選資格。根據科室分工和崗位職責,我校制定了科室評價的權重,具體見表一。
各科室根據各自分工職責以及實際情況,制訂《教學部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和辦法》,并組織全體教職員工集中學習。每個科室的考核實施細則均需通過以下三個階段:通過OA系統征集教職員工意見;通過各個教學部教師的集體討論;通過行政辦公會議研究?!督虒W部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和辦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觀性。如河源理工學校實訓中心就以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評估標準為依據,圍繞學校實訓教學的中心工作,對教學部教學管理工作制定了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分六項一級指標,十四項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按A、B、C三個評估等級評分,不能達到C等者得0分。表三為實訓中心對各教學部管理評估指標體系第6個“一級指標”的評價內容及方法。(見表二)
實踐結果表明,學校通過教學部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探索,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效。這種管理模式解放了科室,讓科室部門不再陷入一些瑣碎事務,而是騰出精力來出思路和出方案,同時可以更加深入地與學生近距離接觸,從而了解到更真實更實際的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在教學部強有力且到位的管理教育下,學校易形成“校風正、學風濃,教師敬崗愛業、學生文明好學”的新氣象,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河源理工學校)
責任編輯何麗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