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滿成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教學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提前確定教學目標,改善學習方法;通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改變學習態度;通過借助課堂實踐活動,改革教學模式。如此,讓初中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接受知識洗禮的殿堂,讓他們在數學天空中自由翱翔。有效的教學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初中數學的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能力,并且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的目的在于喚起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覺地思考,有效地學習。
一、利用教具導入教學
數學離不開生活,如果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能夠利用生活化的教具或專業的數學教具導入教學,那么我們的教學一定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是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把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在教學“矩形”時,我利用手邊的平行四邊形教具,通過簡單地移動就形成了一個矩形。由于學生剛學過平行四邊形,因此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比較熟悉,再學矩形就水到渠成了。我通過教具的運用使學生意識到矩形也是一種平行四邊形。我再簡單地加以點撥,學生就可以輕易地得出矩形的定義。這樣,學生感覺到自己能夠發現知識,頓時興奮起來,學習興趣就隨之而來,教學也變得輕松了許多。
二、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它無處不在。學生如果能做一個有心人,在自己熟悉、有趣的生活現象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它真正地服務于生活,就會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綜合進行教學,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平臺。
三、善于在動手動腦中學習數學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人身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學生在擺拼、觸摸、抓握的過程中,能認識客觀事物,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有條理的語言內化,可以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加強操作教學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它的提出與實踐源于我國數學教育界對杜威的 “活動中心論”的創造性借鑒。杜威認為,通過活動才能產生經驗,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讓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直接接觸各種事物,這樣可以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從而取得有用的經驗,即“從做中學”。實踐證明,該理念的提出,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數學與客觀事物的結合過程,以及數學與其他事物結合的妙處,讓學生的手與腦變得更加和諧,從而形成更加緊密的數學邏輯。
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改變學習態度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是對自己負責任,而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父母。縱觀當前一些學生的學習狀態,感覺是出于被迫性的,并不是本身就熱愛學習,換言之,就是他們欠缺主動性,缺乏自主探究能力。既然是開展創新教學,那么老師就應該針對這種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改變學習態度。
五、借助課堂實踐活動,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老師都是立足于教科書,以三尺講臺為范圍,一支粉筆,一把三角尺,將知識傳達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已是再熟悉不過了,太過于熟悉的事物,激不起學生太大的興趣,因此,需要改革,需要改變這種模式。數學這門課其實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來進行教學。無論是幾何方面的內容,還是函數的知識,抑或統計學,都可以通過一些模型、小組討論、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學到更多。這些實踐活動會大大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新鮮感將促使他們更加喜歡上課。
六、趣題導入法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能支配內在動力,促成目標的實現”,所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教師在上“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在課前用紙印好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課堂上讓學生首先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由學生報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老師迅速、準確無誤地猜出第三個內角的度數,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在激發出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問題。
七、故事導入法
數學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普及數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展史故事和益智數學故事等。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文科授課較多使用講故事引入的方法。其實,數學課采取講故事引入的方法也是別開生面的。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這節內容前,我給學生講了“棋盤上的數學”的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有一位聰明的大臣,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感謝大臣,國王答應滿足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棋盤上放些米吧。第1格放一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那么一點米?”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那么多的米!”國王真的沒有那么多米嗎?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學習乘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非常高。
總之,教學有方,導無定法。好的導入需要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挖掘、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和對教法靈活掌握的基礎之上。課堂導入既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創造。因此,每位初中數學教師都要做教育的有心人,精心設置課堂導入,做到導得精、導得實、導得巧,導出學生的活力,從而使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