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時候,德國人史懷澤已經在神學、哲學、音樂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擺在他面前的是可以預見的錦繡前程以及各種聲名。但是,史懷澤,這個千古奇人,竟然放棄這一切他曾經奮力追求的東西,決心去為非洲苦難的黑人進行醫療工作。
要當一名醫師,那就得從頭學起。而且到非洲去醫治土人,光學一專門的科目是不夠的,必須當一名“萬能”醫生,才能應付那種局面。此外,在那蠻貊之邦,想必有不少未被歐洲醫學界所知的病癥。史懷澤已經是個30歲的人了,面對艱深繁瑣的醫學知識,他能從頭學起這門令人頭疼的學問嗎?
史懷澤發下了重誓,一定要完成這個心愿。他的這個決心傳出以后,引起了一場劇烈的震蕩。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他。對史懷澤的抉擇最感憤懣的,該數他的恩師、免費教他風琴的魏多老師。這位老人發了瘋一般地向他發怒:“你知道我為什么那么熱心地把風琴彈奏的所有秘密都教給你嗎?是因為我看中了你,想把面臨失傳的這種美麗的音樂,傳給后世的。你怎么可以把風琴一把丟棄,跑到非洲食人族的地方去?你去了又怎樣?能把他們怎樣?你知道這是對我、對風琴的背叛嗎!”(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史懷澤作為德國人成為法國人的俘虜時,正是這位可愛的老人在巴黎為他活動,解除了他的俘虜身份,讓他重新回到非洲叢林里的醫院。)
不管怎么說,史懷澤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醫科學生生涯。他整整花了7年歲月完成學業。1913年,38歲的史懷澤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于是,史懷澤帶著籌集到的去非洲行醫所需要的醫藥、醫療器具等,攜帶妻子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途。
一個世紀前的非洲原始森林里的黑人過著原始的生活,面臨著文明世界的人們想象不到的各種疾病的威脅。采采蠅(tsetse-fly)傳播的昏睡病非常可怕。這種病開始是發高燒,發高燒時病人頭疼難忍,有些人忍不住這種痛苦,有的人自殺,有的人發瘋,也有的人失去記憶成為白癡。發熱期約三天,以后就非常想睡,一坐下來就沉沉睡去,最后陷入昏睡狀態,失去一切感覺,大小便也不能控制,瘦成一身皮包骨,憔悴枯槁不成人形,最后是并發肺炎,一命嗚呼。一個人口大約為三千人的部落因為這種昏睡病,在兩年間就只剩下五百人,烏干達有個時期,在六年之間從30萬人口減少到3萬。有趣的是,采采蠅根本不襲擊穿白衣服的人,而可憐的黑人因為他們那種黑膚色,身上每個地方都會受到叮蟄。
人們還容易得一種因脫肛而引起的腸閉塞的病癥。這種病發作時,病人痛楚難當,如果不給予適當的治療,患者在兩三天之內就會因為劇痛而死。在非洲,得此病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每有這種病人,史懷澤便禁不住感慨萬千——我是這里方圓數百公里以內,唯一能救這不幸病患的人。只因我來到這里,所以才能救這人的性命,這是多么值得感謝的事啊!他常這么想。
史懷澤一到就被眾多的病患包圍。親愛的朋友,不要以為這兒有什么豪華的醫院等著這位熱情的醫生,史懷澤到來時連一個臨時的棚子都沒有,甚至連黑人醫務助手也沒有。史懷澤找來找去,找到了一所老雞舍,很窄,屋頂也有洞,史懷澤決定拿它來做臨時的醫務室。匆匆地修理了一下,擺上了藥品,弄來一把舊椅子,史懷澤就在雞舍里開展他的醫療服務了。
過了一段時間,史懷澤開始修建醫院。修建醫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當地的土著并沒有勞動的習慣,沒有人監督他們就不干活兒,因此史懷澤一邊給病人看病,一邊還要充當監工,客串建筑師。有時候,史懷澤不禁想:“我究竟是醫生,還是工頭兒呢?”然而只要是對這可憐的人們有益的事情,怎樣的辛勞,史懷澤都不在乎。醫院總算修建好了,候診室和病舍也建好了,醫院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漸趨完善。同時人們也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向他求助。史懷澤只有夜以繼日地工作,真正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在以后的53年生涯里,史懷澤以每天工作16個小時的驚人意志力,不僅救治了大量的黑人,而且繼續耕耘在哲學、神學、音樂領域,并在這些領域留下一流的著作,成就了他作為神學家、牧師、哲學家、音樂家、著作家的一系列成就。然而最重要的是,史懷澤以一個醫生的身份,身體力行,將愛傳播給蠻荒的非洲社會。這才是愛的實踐。沒有實踐的宗教、道德,不外都是空論而已。因此,在舉世滔滔中,史懷澤一生的行為顯得那么珍貴,那么值得崇敬。他偉大的奉獻精神以及在各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獲得了歌德獎、諾貝爾和平獎,以及無數其他的榮譽和獎勵。匯集在他身上的美譽,數不勝數:人性的天才、和平的使徒、基督的重生、叢林的圣者、人性的布道者、人類之友、活的巴赫、20世紀最偉大的人等。
這么偉大的人物,一本傳記根本不足以描述其德行之萬一。由臺灣著名作家鐘肇政編譯的《史懷澤傳》,突出地描繪了史懷澤以無私的大德和超絕的意志在非洲叢林里進行艱苦與創造性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對于自己的堅韌意志,史懷澤也感慨萬千:“唯其相信真理與精神的力量,所以我確信人類的未來是光明的。在我的一生里,也有過辛勞、匱乏、悲哀,累累相積,如果我的神經再弱一點,可能我已遭到挫折。”史懷澤的一身浩然正氣、貫徹始終的毅力、無私的愛、永遠不厭倦的奮斗,他的每一項品質都值得我們作為一生的榜樣。這本傳記實在是最有價值的勵志書,值得任何有志者一讀再讀。
值得一提的是,在書中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觸描寫了非洲叢林里土人的原始生活,讀來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他這樣介紹史懷澤的助手黑人約瑟夫:他不識字,但記憶能力超強,對藥瓶標簽上的字體很快能記住,任何藥品都可以辨別出來。對人身上的各部位,他都用菜單用語來表達。例如:“醫生,這女人說她右邊排骨痛。”“這病人臀肉痛。”最后,作者不忘補上一句他的“臆測”:“這是因為他當了多年廚師的緣故吧。”
病人看病,往往拖老攜幼,而且一家子都得住在醫院里。作者這樣慢條斯理地介紹說,這是因為“病人遠從二三百公里外的地方用獨木舟運來,因為沒有陸路可通,所以必須由家屬劃好幾天的船才能來到。而且不能把孩子留在家里,只好也一起帶來。來到后,如果把病人留下,家屬先回去了,將來病人要回家時便無法和家人聯系,要他們來接。醫院只得把病患一家人全部留下來,而且土人家里多半沒事,舉家出來也不礙事。”
土人不懂生病有生病的原因,認為都是魔鬼、魔法,或者蟲兒引起的,因此非常懼怕被認為是能作法的東西。作者時時不忘以幽默之筆描寫土人的可愛,他這樣描寫一位被史懷澤救治好的心臟病患者:“病人驚喜地說:‘醫生,謝謝您給的藥,吃下去后,胸口的蟲兒都被趕到腳那邊去了。這次請您把我腳上的蟲兒都趕走吧。’”
作者還以詳細的筆觸介紹了土人的禁忌與詛咒。有些禁忌有令人驚詫恐怖的神秘力量,可招來殺身之禍或某種可怕的不幸。如一個小學生的禁忌是不能吃香蕉。一天,他吃了用鍋子煮過的魚,吃了以后同學才告訴他鍋里還剩一些香蕉。這個少年聽后立即全身痙攣,痛苦了幾個小時之后死了。不過如果是極受土人信任與尊崇的白人,便可打破這種禁忌,把他從萬劫不復的困境中拯救過來。如有個女人的禁忌是不得在鏡子、金屬、水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她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禁忌在扛東西過獨木橋時,屢次跌進河里幾乎淹死。她去求醫院的醫生幫助她,她這樣對醫生說:“您所信的神,比我們所信的神更強,希望您能救我,脫離這個禁忌。如果你愿意為我禱告,我就愿意奮起勇氣來照鏡子。”在醫生的幫助下,這個婦女拼命地看了看鏡子,結果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女人高興得跳起來,從此破了這禁忌。還有一個故事也頗有趣,我們中國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風俗。一個女人喪失了幾個小女兒,她相信這是惡鬼作祟的結果。下一次,當她又生下另一個小孩時,馬上大聲呼叫:“哇,好漂亮的男孩子啊!”雖然又是一個女嬰,可是這位母親還是這么喊叫,并給女嬰取了個男孩的名字,當做男孩來撫養,為了就是不讓那惡鬼知道她又有一個女孩。事實上,這女孩還真的給養大了。
作者精致優美的語言為閱讀平添了無數的樂趣,如:“微風從河面吹拂過來,拂著附近的椰子葉。小羊們在割得很整齊的草坪上吃草。每一頭山羊都有白鷺鷥跟著。河面上飛掠而過的鳥,把影子投在河水上,雎鳩在高空中飛翔。輝耀的花朵點綴著糾纏在一塊的蔓草上,清晰地描繪出河岸的線。距河岸有段距離的地方,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威脅般地聳峙著。博士那斑白的濃眉下的藍眼,每當羚羊為了受他的撫摸而輕輕地向他撞過去時,便會放射出親切的光芒。”
這是何等優美和諧的人間仙境!
(作者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展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