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坎坷人生和取得成功都需要堅定的信心,那么信心從何而來?它來源于父母、老師有效的夸獎和鼓勵,夸獎和鼓勵是滋養孩子的精神營養。孩子的天賦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并及時加以夸獎,孩子的潛能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一、“夸”,激發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注重各種知識的灌輸,其實這是非常短見的做法。我們不是不要孩子掌握知識,而是不主張只把孩子學到知識作為目的,主張重視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手段,通過這些過程和手段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想象能力表現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騎板凳馬,開“火車”,扮演爸爸、媽媽、老師……都是想象力豐富的表現,如果父母此時此刻“夸”并加以引導,效果會極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象力也就更豐富,更獨特。他們會在游戲的時候想象自己坐上“飛毯”走遍世界;坐上“飛船”遨游太空;和孫悟空、豬八戒、嫦娥玩耍、游戲。父母碰上這種情況,要傾聽孩子的描述,及時地進行夸獎。
孩子有時會故意把聽到的故事或事情說成另外一種情況,這時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在撒謊,在引導孩子準確表述的同時,還要“夸”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并鼓勵他們繼續想下去。經過不斷的“夸”中“引”,孩子的想象力就會越來越豐富。
二、“夸”,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一個中國的幼教專家到國外的一個幼兒園去參觀,看到一個幼兒正在用紅顏色涂一個長長的彎彎的東西。專家問:“小朋友,你畫的是什么?”孩子說:“香蕉。”這時,孩子的老師走了過來說:“嗯,畫得很好!”專家詫異地問:“老師,那個孩子把香蕉畫成了紅色,您怎么沒有讓他改正過來呢?”老師驚訝地說:“為什么要讓他改正呢?也許將來孩子會種出紅色的香蕉來呢,現在香蕉是什么顏色,他吃的時候自然會知道。”
我們中國父母的思維都如這位專家一樣,對孩子一些不合常規的做法時時糾正,孩子的思維就會被腦子里的條條框框限制住,創造力就慢慢地消失了。而那位幼兒教師的做法正是我們需要借鑒和學習的。孩子的創造能力就是在這些不斷的“夸”中培養出來的。
1.“夸”孩子的好學善問
首先,孩子愛提問題是非常好的事,父母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解答,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其次,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和靈活性,要引導孩子自己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找出更新的答案;第三,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決不可胡答,不宜回答的就淡化或說明原因。這樣下去孩子的創造力就會不斷發展起來。
2.“夸”孩子的好奇心
因為好奇,祖沖之親自去量輪子的長度是否是直徑的三倍;因為好奇,瓦特會問壺蓋兒為什么會跳動;因為好奇,愛迪生才會學母雞去孵小雞;也是因為好奇,茅以升讓父親買回走馬燈觀察,終于發現了其轉動的奧秘……所以我說對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決不能感到厭煩,應該加以保護,時常巧“夸”并將孩子引入創造的軌道。還可以特意引導他去觀察花鳥魚蟲、夜空繁星、電閃雷鳴、陰晴雨雪、月沒日升、晝夜交替……在給孩子帶來大量知識的同時,還激活了孩子的創造力。
3.“夸”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拆了玩具是好事而不是壞事。玩具是孩子的心愛之物,孩子想了解玩具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動,會轉,會發出聲音,他想弄明白。這時父母可以幫他找工具,出主意,當助手,如果孩子要砸碎玩具看里面是有什么東西,父母就應該在支持他的好奇心的同時,引導他用更好的辦法去弄清楚問題。不打擊孩子的“破壞”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鼓勵,這種鼓勵或許有損失,但總體上是“得大于失”的。但應注意在鼓勵的同時,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避免財產損失。
三、“夸”與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記憶力就難以有良好的智力,也就很難取得很大的成果。一般來說,好的記憶力表現為記憶速度快,記憶時間長,記憶質量高。任何事物都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人腦的記憶潛力是巨大的,是開發不盡的。孩提時代是孩子記憶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夸”,能極大地增進孩子的記憶能力。每當孩子成功地記住一個字、一個詞或一首詩時,父母就要及時地給予夸獎,讓孩子對記憶有信心,讓他感覺自己是記憶的“超人”。這樣,孩子的記憶力就會突飛猛進。要有意識地“夸”孩子,讓他有目的有計劃地記住一些有用的東西。因為只有在記憶中才能培養記憶力。還要指導孩子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記憶,傳授給他一些記憶的知識和技巧。如果孩子忘了什么,父母千萬不要急,要引導他回憶,一旦想起來,就應及時“夸”,絕不要說孩子的記憶力不如別人,要記住,評價方法得當會促進孩子記憶力的增強,強迫會讓孩子敵視記憶,打疲勞戰會讓孩子厭倦記憶,夸獎則會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記憶力。
總之,孩子還有如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等無限的潛能,有待我們發現并用“夸”來促其發展。我們做父母的責任在于在發現孩子天賦的時候及時為他創造一個發展天賦的環境。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市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