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國企業教育開發近幾年來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和鮮明的特點,實際上已成為全國公立、私立學校和大學的一種替補方案。文章分析了美國企業教育的時代背景和開發模式,介紹了當前美國企業教育的最新動態。
[關鍵詞] 美國 企業教育 開發模式
進入新世紀,美國的企業為適應時代變化,在當前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將企業教育開發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來實施,把教育視為挖掘現有人力資源與組織潛能的有效工具。意識到只有進行教育開發才能持續獲得實用型、專業型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保持住組織發展所需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持,美國企業不惜投入巨資和大批人員來開展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教育,逐漸向學習型組織發展。
企業的教育開發活動將企業的最近發展任務與長遠目標和員工的個人需要與職業抱負融為一體,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個人對職業的滿足程度為目的,企業單獨或聯合教育機構、協會組織和個人等,通過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投資,利用社會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促使企業內人力資源的知識、技能、態度和社會行為等不斷提高與改善,將其潛在的能力和才干挖掘出來,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改進人力資源與工作相關的各種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個人的工作績效。
一、美國企業教育開發的時代背景
1. 技術型人力資源短缺
盡管美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勞動力大軍總體上具有較高的學歷水平,但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和新科技發明的出現,大批成年勞動者逐漸變成了功能性文盲,越來越多的新型工作崗位找不到合適的從業人員,面臨著專業技術型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2001年4月,位于弗吉尼亞州的美國信息技術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2001年對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技術支持人員以及類似專業人員的需求缺口與2000年的160萬人相比有大幅下降,但仍高達90萬人,許多企業認為會有一半左右的職位空缺找不到合適的專業勞動力,也就是總共大概有42萬個職位空缺無人填補。①
2. 人力資源呈現高流動性
信息技術革命不僅給美國帶來信息產業的迅速成長,引導大規模的人力資源流向信息產業,同時還深刻地改造了傳統的產業部門,以極強的滲透力影響著社會的各行各業,改變了勞動力的需求結構。隨后而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了勞動力資源在各個經濟部門間的重新配置,加上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進一步引發了人力資源在不同職業、產業和區域間的大規模流動,互聯網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這種人力資源的流動變得更加順暢和快速。總體看來,美國現有人力資源的狀況與未來經濟發展對人力的需求之間有很大差距,只有通過企業教育開發活動滿足勞動力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才能使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符合崗位要求,解決美國經濟缺乏合格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
3. 高等教育暴露出缺陷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正規高等教育開始與當前美國社會職業專業化程度愈來愈高的要求相背離,學校培養出的通識型人力資源無法滿足企業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需要。各用人單位所需的求職者的技能與勞動力實際具備的技能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等教育無法教會學生雇主所要求的所有技能,某些有關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質如準時上下班、專心工作、與同事搞好關系等,學生是無法從課堂上學來的,一些公司無法找到合格的員工,不得不轉而依靠企業教育開發活動來彌補雇員技能的不足。華盛頓肯特(Kent)學區曾對當地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大學培養的畢業生沒有做好應付各種工作挑戰的準備。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American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中也提到了教育遺留的問題,“我們的雇主們雇傭不到足夠的合格勞動者,在補習培訓上花費了大量資金,這筆資金大多用于技術性工作。”“大約有2 500萬成年人是功能文盲,還有2 500多萬的成年勞動者需要更新他們的技能和知識。盡管400多萬成年人在校外修習基礎教育課程,但沒有系統的手段使培訓與需要相適應,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需要的技術和所學的技術。”①
二、美國企業教育開發的模式分析
美國企業的教育開發主要指的是企業依托正規教育機構或企業自身組織和實施的教育開發活動,可分為依托高等院校的開發和企業自主開發兩大類。
1. 依托高等院校開發
高等院校有固定的教學場所,配有專業的、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培訓師資隊伍和專業的培訓課程及項目研發人員,使用專業化的培訓教材,制定并實施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緊隨社會發展需要,針對人力資源的不同類型和層次采用不同的開發方式。如全美擁有幾所專門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企業教育開發的成人教育學院,由于滿足了培訓市場的需求,近幾年來這類學院規模迅速擴大,收益可觀。
(1)四年制高等學校
高校開展的企業教育主要是為已進入生產領域的初級人力資源服務,由于職業發展的需要,他們在初次教育開發的基礎上繼續回到高校學習,接受專業培訓,不斷進行知識、能力的補充、更新、拓寬和提高,確保知識結構趨于合理,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企業教育開發活動在高校的一種重要類型是繼續教育,包含正規教育后范圍很廣的各種教育(如短期培訓和攻讀學位等),是美國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類型。
美國的繼續教育進行市場化運作,向每個有教育需求的人開放,名牌大學的繼續教育與社會緊密結合且水平較高,深受歡迎。如喬治·華盛頓大學職業教育中心的專業課程變化很快,緊跟社會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能及時培訓出符合各種生產部門需要的人力資源。據統計,2000年底美國共有18 056個各種類型的人力資源繼續教育中心設在高校,其經費、師資、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的大力資助。如為了實施高層次的大學后繼續教育,美國創建了國家技術大學,由45所著名大學聯合創辦,利用衛星進行碩士研究生教育和短期課程繼續教育,目前設有280個教學點,主要分布在大企業、研究機構和重要的國防基地。
高校的企業教育開發活動不僅提供學歷教育,還進行多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美國許多成年人不再是為了學位而回到大學學習,他們或是為了掌握一種新的技能以尋找新的工作,或是為了解某一學科的最新發展情況,或者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興趣和豐富生活的需要而到大學學習。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需要,大學開設了大量的非學分課程。據統計,每年有1 000萬美國人注冊學習非學分課程。
除了公立的四年制高等院校,許多私立高等學校也參與到企業教育開發活動中來,如美國鳳凰城大學就是為滿足參加工作的人力資源盡快獲得學位的需要而設立,是美國目前較大的私立營利性大學,在不到20年間已有14萬注冊學生。該校采用符合職業需要的培訓項目和課程作為教育內容,選擇晚上和周末授課,教育場所一般設在離人們工作單位或家庭比較近的地方,學習課程豐富多樣,涉及商務、管理、計算機、教育、咨詢和護理等專業;教師數量較多,教學工作主要由5 000多名非全職教師完成,他們中間很少人有傳統的學術職務。①
(2)社區學院
社區學院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種獨創形式,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中后期,社區學院的職責從以轉學教育為主轉變為以職業教育為主,使社區學院擺脫了對四年制院校的依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開始大量舉辦企業教育開發活動。與四年制大學不同的是,社區學院更多根據聯邦政府、私人部門、商業界等用人單位需求的變化,為當地社區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培養勞動力大軍。社區學院以市場為導向,關注美國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的不斷變化,不僅為人力資源提供簡單的入門水平勞動培訓,也提供高新技術職業所需的成套技能訓練和一些能夠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能力培訓,培養了大批擁有新技術能力的專業人員。
社區學院對教育對象的資格不加限制,為了滿足不同文化基礎、年齡、能力、經歷、家庭背景、學習目的等各類學員的學習需要,采取授予證書、文憑、學士學位等不同的學籍處理方式,有些課程甚至不計學分、不發證書。
2. 企業自主開發
企業自主開發主要指的是企業獨自或與其他機構聯合開展的教育開發活動。上世紀末期以來,隨著科技發展的速度加快,美國人力資源的競爭能力水平呈下降趨勢,導致全美經濟發展緩慢,企業等組織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生存和發展,投入巨資開展多種形式的企業教育開發活動,力爭為企業培養更多優質、高效、專業化的人力資源。
(1)企業獨自辦學
企業大學是企業獨自辦學的一種主要方式。企業大學運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向其所有利益相關群體傳遞最急需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能,提供范圍更廣的培訓項目和課程及企業一些重要的文化和價值觀。企業作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實體,有實力為企業大學提供現代化的高新教育技術手段以提高企業教育開發的效率,通過互聯網、衛星電視和多媒體設備等先進技術為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源提供形式多樣的、及時的培訓機會,使工作中的勞動者對學習機會的把握和資源的利用更具有彈性,在時間、地點、進度和方式等方面更適應個人的實際情況。
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末,電子和通信產業的國際競爭異常激烈,摩托羅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保羅·高爾文認為只有通過讓員工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贏得競爭優勢,于是1989年公司成立了摩托羅拉大學。該大學共包括110名全職員工和300名兼職員工,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公司的生產活動,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生產制造、銷售和市場營銷,每類課程都包括三種技能:人際關系技能、技術技能和經營技能。為保證培訓能滿足業務需要,公司還在各分支機構周圍設立了幾個地區性培訓中心。這些地方上的培訓中心可以向各分支機構提供培訓,同時根據這些分支機構特定的培訓需要開發新的培訓項目或對原有項目進行改進。
正如美國學者奈斯比特和阿爾布丹在合著《展望90年代》一書中所說,“美國企業開始發揮非凡的雙重作用,在社會上已成為本國主要的積極分子,同時公司內部正在經歷奇特的變化,公司創辦的大學數量眾多且十分稱職,已開始同傳統教育分庭抗禮”。企業大學作為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教育機構,彌補了以初次教育開發為主的傳統高等教育的不足,為企業生產培養出了大批符合要求的高級勞動力。
(2)外包
某些企業經常采用外包方式,即利用其他機構(如第三方服務機構或咨詢機構)來提供企業教育開發服務的做法,通過外部培訓人員提供培訓服務以獲取更好的外部培訓資源,提高本企業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教育開發的外包可以使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專業培訓機構的技術特長,更好地開發本組織的人力資源,而且有時可以在獲得高質量開發效果的同時節省大筆的培訓費用。隨著教育開發的需求日益更新,各企業在依靠外部培訓機構的同時也在加強同外部培訓人員如顧問、大學教師、娛樂和大眾傳媒公司的協作。
許多專業培訓公司和教育機構都為企業提供這種外包培訓服務,企業可以與它們合作對員工進行各種技能的培訓。例如,百事可樂公司在亞利桑那州托爾森(Tolleson)的佳得樂(Gatorade)工廠有一套精密的儀器,需要高度熟練的維修人員進行保養,所以百事公司和附近的一個生產商安排馬里科帕(Maricopa)社區學院提供數學和電氣等方面的課程,該學院提供教師,而百事公司提供用于實踐的設備。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學習研究部的項目經理庫欣·安德森的調查,多數美國公司從外部供應商那里購買程序進行網上課程學習,在1996年全美所有公司的培訓中有6%是在網上完成的,這一數字到2000年翻了一番,到2001年又翻了一番。
(3)企業與企業或其他機構合作
企業聯合起來共同開展企業教育開發,能更充分地利用培訓項目開發設計人員和顧問資源。例如,聯合學習中心是由幾家非競爭性企業(包括歐文恩·康寧、迪爾、摩托羅拉和3M公司)及三所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利·迪克森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創辦的。參與該項活動的企業都具有雄厚的實力,他們雇傭的員工多達220萬人,年收入超過1 000億美元。通過聯合學習中心,這些合伙人可以聯合起來評估和購買新型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營方式使多家企業共攤費用。聯營成員還可以共享資源,在聯合學習中心建立電子圖書館,為所有聯營成員提供相關的培訓信息和最好的實踐機會。再如,西部董事大學(the Western Governnors University)由美國17個州的州長和14個包括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美國太陽公司(Su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微軟公司在內的企業共同建立。該大學并不雇傭教學人員,而是從一系列供應者包括世界各地的高校和企業手中購買在線教材。
企業的培訓部門還不斷加強與高校聯系,聘請高校教師擔任培訓課程專家,評估公司目前的培訓,并對培訓過程做出調整,教師還協同培訓部門為公司的各級雇員開發提供專門培訓項目,從而提高培訓效果。如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數家北美大學合作開辦了“全球大學”(Global Campus),提供各種用于遠程教育和“營造學習環境”的手段和服務。
企業的工會也與企業的管理層開展聯合培訓計劃,其最初目的是通過提供技能培訓和外部安置來幫助被免職的雇員重新找到工作,后來該計劃提供了更多的服務,旨在幫助雇員學習與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能,并為其開發“便攜式技能”(在其他公司和行業也適用的技能)。企業的管理層和工會都要為該計劃出資并監督其運作情況,如汽車聯合協會與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聯合,美國通信協會和美國西部公司聯合,鋼鐵聯合協會與12家主要鋼鐵公司聯合,密歇根州的兩所大學與汽車制造商及汽車工人聯合會(the Michigan Virtual Automotive College)合作,為汽車業提供全面的在線培訓。
從1984年以來,福特公司為《汽車聯合協會—福特汽車教育開發與培訓計劃》投資16億美元,該計劃的目的是讓勞動力適應新的技術競爭和全球競爭,主要內容包括①:①生活與教育規劃項目,幫助雇員確定其職業與興趣,并使其與社區資源相聯系。②教育和培訓輔助計劃,幫助雇員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課程,為雇員提供學費補貼。③技能提高計劃,提供成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綜合教育的開發,并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提供工作咨詢和幫助。④大專和大學選擇計劃,讓雇員更容易進入高校學習(有學位及無學位),更容易獲得技術培訓。它為雇員提供培訓場地、在職課程登記,雇員可靈活安排課程時間,并為具有大專水平的雇員頒發證書。⑤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及咨詢項目,與地區和部門的具體教育需求或咨詢需求相關。⑥成功的退休規劃計劃。它為雇員及其配偶提前進行退休計劃。⑦財務教育計劃,主要涉及個人收支管理、投資、保險及信托等事務。
卡耐基促進教育基金會提供的一份題為《公司課堂:學習的企業》的報告指出:美國企業內部開展的訓練和教育計劃非常龐大,已成為全國公立、私立學校和大學的一種替補方案。如企業每年用于教育和訓練的經費約600億美元,全日制四年制大學和學院的教育經費也不過是這個數字;在學生人數方面,大約有800萬人在企業中學習,與高等院校錄取的大學生人數相差無幾。美國企業大學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使其成為多元教育系統中的重要成員,在資源投入、增加教育機會、教育國際化等方面正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企業與各種機構合作提供教育培訓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和勞動力條件下人力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參考資料
1 [美]雷蒙德·A·諾伊等.人力資源管理基礎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美]雷蒙德·A·諾伊等.雇員培訓與開發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美]奈斯比特,阿布爾丹.展望90年代[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7
4 J.Bailey.Community Colleges Can Help Small Firms with Job Training.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 [EB/OL].http://online.wsj.com. 2002-2-19
5 M.Schneider. Look Who’s Building Online Classrooms. [EB/OL].http://www.businessweek.com/bschools/content/originals/bs00725.htm.2000-7-25
(作者單位: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 鄧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