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針對俄羅斯國內心理學家對大學生學習動機方面的研究情況,從大學生的入學動機、大學生在不同年級的動機發展、大學生學習動機的類型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以期給我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 俄羅斯 大學生 學習動機 研究
一、大學生的入學動機
大學生的入學動機主要表現在:希望進入大學青年群體,考入具有較大社會價值和廣泛適用領域的專業,獲得與興趣、愛好及創造性相適應的職業。女生和男生的入學動機存在差異。女生更多地考慮專業的社會價值和適用領域的廣泛性,在大城市和科學中心工作的可能性;希望參與大學生藝術文娛活動;職業具有較好的物質保障。男生則更多地考慮到專業選擇要適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社會生活條件對大學生的入學動機具有極重要的影響。波波洛維茨基(С.В.Бобровицкий,1997)的研究表明,在俄羅斯嘗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時期,以前價值體系和生活目標的喪失,教育制度和軍隊的困難狀態導致了全新的入學動機。師范院校的大學新生只有43%理解職業的定位,其中又只有一半的人表明自己喜歡教育孩子的工作。其余的人進入高等師范院校僅僅是因為喜歡某種課程或者為了提高智力水平。
絕大部分大學生(57%)進入大學,不是為了實現師范教育的目標,也不想從事本專業。他們進入師范院校的動機是:認為師范院校比較容易考入,能避免服兵役(指男青年),增加和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取得必要的社會地位,高等教育畢業證書的聲譽(只是畢業證書,而不是教育)。
最近的社會現實也證明了高等教育的貶值。人們所追求的高等教育的價值不是知識、教育,而是文憑。
二、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
大學生起初的學習動機表現為職業動機和獲得個人威信的動機,較少具有實用主義動機(獲得高等教育文憑)和認知動機的含義(阿·布奇科夫А.Н.Пчинков,阿·穆希娜Г.А.Мухина,199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占優勢的動機不斷變化。一年級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職業動機;二年級是獲得個人威信的動機;三、四年級這兩個動機都有,四年級還有實用主義動機。職業動機和認識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成績有積極影響,而實用主義動機則使大學生得到比較差的學習成績。
其他的研究者也得到過類似的資料。瓦夫奇科·布拉吉娜亞(М.В.Вовчик-Блакитная,1983)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學習動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在中學向大學生活與學習的過渡階段個人威信的樹立;第二位的是認識興趣;第三位的是職業——實踐動機。拉荷馬杜麗娜(Ф.М.Рахматуллина,1981)沒有研究威信動機,而揭示出一般社會動機(高等教育的巨大社會價值)。其研究資料表明,所有年級占據第一位的動機是職業動機;其次是認知動機,在高年級出現了社會動機,把認知動機排擠到第三位,功利性動機占第四位。其特點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職業動機的地位在下降,而社會動機增強。
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的職業動機、認知動機和社會動機比學習成績中等的表現得更顯著,而功利性動機學習最差的比學習最好的表現更突出。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的認知動機一般占據第二位,而學習成績中等的占據第三位。
最近幾年,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注重研究積極動機在保證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中的作用。認為高的積極動機可以成為能力不足的補償因素,但是在相反的方面,這種動機不起作用,即任何高水平的能力不能代償低度的學習動機或學習動機缺乏,不能帶來好的學習成績(阿·列昂А.А.Реан,1990)。
阿·依·蓋鮑斯(А.И.Гебос,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