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銀行貸款已成為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貸款辦學是一種風險行為,必須防范銀行貸款風險。本文主要就此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我國高教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校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此,許多大學與銀行建立了“銀校合作”關系。高校通過銀行貸款,暫時緩解了經費緊缺的問題,改善了辦學條件,解決了高等學校要若干年后才能獲得的資金規模擴充的難題,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貸款辦學是一種風險行為,若使用不當,債務超過學校的自身償債能力,就會危及到學校的經常性開支與可持續發展,使學校陷入財務困境。
一、高校貸款的主要特點
盡管高等教育在最近幾年的發展突飛猛進,活力十足,但由于受歷史條件和自身特點所限,具有如下特點:
?。ㄒ唬┩顿Y期限長,貸款金額大
由于高等學校貸款大多用于新校區的建設以及對設備的投資上,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具有長期占用大量資金的特點。在還款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受國家教育政策和市場競爭等影響較大。
?。ǘo貸款抵押保證
按照《擔保法》規定,高等教育設施不得進行抵押,學校不得作為保證人。高校的行業特性決定了高校不能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高校貸款要尋找擔保單位就顯得非常困難,而高校所屬具有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大多規模較小,根本不可能為學校的貸款提供相應的擔保。因此,目前高校貸款基本上是信用貸款或者賬戶抵押貸款,大多數是開戶行提供貸款,對高校財務的會計誠信和與銀校合作的誠信要求較高。
?。ㄈ┙ㄔO項目自籌資金比例較小
高校實施項目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
1.財政專項撥款
目前,國家對高?;窘ㄔO的投入主要只針對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尤其是列入“211”工程的一些院校,而對大多數高校的后勤設施建設基本上要求高校自行解決,財政不給予補助。
2.自籌資金
即學校行政事業收費收支結余部分。
3.銀行貸款
在學校資金來源結構中,無償資金占資金來源總額比例很低,從高校目前項目建設運行的實際情況看,許多高校難以達到自有資金30%的要求,還貸能力受到限制。
?。ㄋ模┻€款資金難于保證
高校收入渠道主要有:財政撥款、教育事業收入、科研收入、校辦產業收入等。高校屬于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主要用于高等教育、科研及日常支出,而且預算撥款額遠遠不能滿足高校日常經費的支出,高校常常要花大量的事業收入來彌補上級撥款的缺口,同時,科研收入資金屬于??顚S?,即使高??蒲袑嵙軓姡涃M結余較多,也不能用于償債。衡量一個學校還貸能力的主要指標就是學校今后幾年的招生計劃、招生報到率和目前在校生的人數,即事業收入中的學費收入部分,才是可用于還貸的資金。然而,即使是這部分資金,也無法保證能用來還貸。因為各高校都在大搞擴建,短期內的收入無法滿足建設的需要,基本上不可能有余款用于還貸,所以存在著還款資金難于保證的風險。
二、高校貸款風險的主要特征
?。ㄒ唬┵J款風險的隱蔽性
由于高校貸款多屬于信用貸款,而高校的人力資本和聲譽價值具有不確定性,難于規范地按市場價格定價,使貸款風險衡量難度加大,對風險的發生也難以及時發現。
?。ǘ┵J款風險的可控性
高校貸款從一般性資源流動性不足到償還能力不足,再到嚴重的資不抵債,是有一個過程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對高校貸款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并在事中防范,事后化解。
?。ㄈ┵J款風險的分散性
除近幾年出現的少數民辦高校外,高校多為國有事業單位,這決定了政府必須投入教育費用,高教大眾化財政投資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同時,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決定了高校收費的合理性和形成分擔教學成本的原則,因此可以分散部分風險。
(四)貸款風險的樂觀性
以社會效益為首要任務的教育事業所需的信貸資金,不是以眼前直接受益為目標的,直接收益率低,投資回收期長,潛伏風險較大。但是,高校屬于朝陽產業,是一個良性循環系統,基本沒有破產之憂,從長遠眼光看,只要適度貸款,合理控制,銀校合作前景寬廣。
三、高校貸款風險的防范對策
常言說,機遇與風險并存,高校如何在抓住發展機遇的同時,盡量減少和降低貸款的風險是目前各高校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ㄒ唬┺D變思想理念,強化貸款風險意識
1.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高校在快速發展的機遇面前,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既要敢于開拓進取,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實現學佼的快速發展,又要從有利于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出發,正確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發展、事業發展需要與實際經濟承受能力的關系,提倡厲行節約,堅持量力而行,堅決摒棄盲目跟從的意識,防止脫離實際大搞建設形成債務風險,尤其要避免搞短期行為和功能重復的建設。教育主管部門在考核評估高校教學工作水平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把高校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國家財政撥款情況結合起來進行考核、評估。在國家財政撥款和高校本身自籌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不能片面強調高校的硬件建設,迫使許多高校為了達到教學考核評估指標要求,不管是否切合實際,都爭先向銀行貸款搞建設,形成新的浪費。
2.增強負債意識,把握貸款的財務風險
銀行貸款、財政撥款、學校自籌資金在性質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財政撥款和學校自籌資金是學校的收入,是無需償還的,可以按照上級的相關規定及學校的需要,通過列入預算支付使用,不需支付資金成本,一般沒有財務風險;而銀行貸款是學校的負債,必須按貸款合同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學校使用貸款需要支付資金成本,存在著財務風險。學校不能無償使用銀行貸款資金,不僅要還本,還要支付利息,承擔著財務風險。因此,如果債務負擔過重而不能按期償還到期貸款本金及利息的,不僅會影響學校正常的財務支付,還可能被債權人起訴而導致破產。
3.樹立信用觀念,強化責任意識
高校作為借貸的主體,必須承擔還款責任,而高校的校(院)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對償還貸款負有法律責任,在決定貸款時,一定要對國家、對學校負責,增強法制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完善決策程序。同時,由于高校資產不能抵押,其他高校也不能相互提供擔保,學校只能憑其在社會上的聲譽獲取銀行的信任,取得信用貸款。既然學校是靠良好的信譽取得銀行貸款的,就必須珍惜和維護自身的信譽,牢固樹立信用觀念,嚴格履行貸款合同,按期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樹立重合同、守信譽的良好形象。由于高校實行校長任期制,容易造成學校領導的短期行為,有的只顧眼前政績而忽視學校的長遠發展;有些人在思想上存在著模糊認識,缺乏信用觀念,認為學校是國家的,欠銀行的錢也是國家的,就可以不還;甚至認為國家不可能讓大學關門,對學校欠債不可能坐視不管,可能會用財政資金來彌補;只要學校發展了,留給國家一個負債累累的社會主義大學也不怕。這種行為會嚴重損害學校的聲譽,失去銀行對學校的信任,很難再獲得銀行新的信用貸款。高校必須從國企走過的道路中,認真吸取經驗教訓,積極籌措資金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實現良性發展。
?。ǘ娀芾?,提高貸款使用效益
貸款的有償性決定了貸款資金的管理使用必須堅持效益第一的原則,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強的科學決策程序和行之有效的貸款管理機制。
1.建立可操作性強的科學決策程序,并嚴格按程序辦事,是防范貸款風險的根本舉措
在貸款之前,學校就要制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和高校的實際償還能力確定貸款項目及貸款額度。貸款項目和規模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可行性論證,經學校最高決策機構集體研究決定,不能搞隨意性。貸款額度不得超出預期償還能力,并制訂周密可行的還貸計劃和措施。貸到款后,要嚴格控制貸款資金的投資方向,確保貸款用于解決制約高校當前和未來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以及對高校事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項目。
2.建立行之有效的貸款資金管理機制
學校要按照教育部、財政部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貸款資金管理制度,成立貸款資金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項目論證、資金使用與監督管理。建立項目管理責任制,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對造成貸款資金損失或浪費的部門或個人要從嚴查處;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制訂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方案,對貸款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控,確保貸款資金的安全。
3.完善貸款資金的內部核算和控制體系
按照貸款項目分類核算,確保貸款資金的使用與貸款項目及相關預算一致,并且所有支出都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操作,通過政府采購、招投標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暗箱操作和隨意浪費。
4.提高貸款使用效益
貸款資金的管理使用必須堅持效益第一的原則,合理調度資金,有效運作資金,挖掘內部潛力,整合各種資源,降低貸款成本,努力在提高使用效益上動腦筋、想辦法,保證學校正常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貸款規模的控制
學校通過貸款可以獲得建設資金,但其承受債務負擔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貸款規模過大,就會影響學校正常運轉,加大學校的財務風險。因此,學校必須適度控制貸款規模,做到長、短期貸款相結合,使償還貸款的時間均衡分布,降低負債給學校造成的財務風險。
1.以高校的實際承受能力來控制貸款規模
貸款是要耗費資金成本的,高校財力所能承受的資金成本是確定貸款規模的重要依據。由于高校每年都必須支付貸款利息,所以預算中能支付利息的資金額度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它決定了高校貸款規模的最大極限。如果高校連支付利息都困難的話,顯然就是貸款規模過大,債務負擔過重。
2.以高?;I資能力來制約貸款規模
貸款要償還本金,高校要從償還本金的角度考慮貸款規模。高校貸款規模受到籌資能力的制約,可用于還貸的資金主要是教育事業收入中的學費收入,還款資金的來源渠道比較單一。高校應對籌資能力進行科學估算,合理確定貸款規模。
3.以高??捎糜谶€貸的資產來衡量貸款規模
高校能直接用于還貸的流動資產只有現金和銀行存款,償還貸款要有資金保證,如果高校償還貸款的資金不足,則表明貸款規模過大。
4.建立貸款風險評價機制
高校利用信貸資金關鍵要適度,而“適度”要建立在合理測算貸款規模的基礎之上,這是控制高校的舉債規模和風險防范的關鍵所在。各校要在實踐中探索符合本校實情的適用方法來測算自身的適度貸款規模和還款能力,分析出學校貸款的償還能力和風險情況,有效地控制貸款風險,使學校的財務一直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之中。
?。ㄋ模┘訌姼咝:笄谏鐣母?br/> 要積極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剝離、減少高校后勤服務人員,減少學校后勤設施投資的負擔。學生公寓、食堂以及高校后勤設施的建設可以通過控股、參股、兼并等形式,跨校組建若干個高校后勤集團,以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加快高校后勤設施建設。這樣,就可以減少高校為建設后勤服務設施增加貸款而帶來的貸款風險。
四、結束語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我國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加快發展與有限財力的矛盾,成了各種問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制約性問題之一。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在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多元化、多渠道籌資辦學,如高等教育適度市場化、高校后勤社會化、高校貸款辦學及股份化等。同時,還必須深入研究和探討高校如何防范銀行貸款風險問題,貸款資金的管理使用必須堅持效益第一的原則,合理調度和有效運作資金,挖掘內部潛力,整合各種資源,降低貸款成本,提高使用效益;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強的科學決策程序和行之有效的貸款管理機制,保證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
總之,高校在快速發展的機遇面前,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既要敢于開拓進取,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實現學校的快速發展,又要正確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事業發展需要與實際經濟承受能力的關系,堅持量力而行,確保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