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產權交易越發頻繁;農戶、農業企業等擁有農業資產的產權主體在兼并重組、吸收合并、擴大投資等方面的活動增多,這將增加對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需求。本文對當前國內外有關農業生物資產評估的現狀進行了歸納、分析,指出我國針對農業生物資產的評估尚處于初級階段,亟待加強。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有效的促進了農業的全面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完善,農戶自我發展意識的加強,必然會促進農戶、農業企業發展、壯大的步伐。與此同時,涉及農業資產交易的活動將越來越頻繁,有關農業資產特別是農業生物資產的抵押、擔保、承包、出租、經濟損失賠償以及以農業生物資產為依托進行股份制經營等方面的活動也隨之增加,從而客觀上必將增加對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需求。
一、農業生物資產的概念及特點
農業生物資產,是指被特定產權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的,能給其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且其成本能夠可靠計量的大農業范圍內的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農業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相比具有自身獨有的特性:“活”,即“固有的生長、生產、繁殖和(或)再生能力”。表現為:價值的轉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長的階段性;生命的周期性;地域的差異性;未來的不確定性;收益的外部性等特點。因此,農業生物資產的價值形成機理以及評估方法與一般非生命類資產存在很大差別,農業生物資產評估應該作為一類獨立的資產單獨進行研究。
二、國內外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資產評估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在長期的評估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資產評估的理論、方法和標準以及行業管理體制。
《澳大利亞評估準則與實踐》一書第12章對鄉村資產評估進行了介紹。該章針對澳大利亞的國情以及澳大利亞農村資產的特點,對影響鄉村資產價值的自然因素如:氣候、地形、土壤、水等自然因素以及鄉村市場,鄉村資產設施等經濟因素進行了介紹;鄉村資產評估行為的特點、評估者需掌握的信息、鄉村土地評估的準則以及如何獲取評估信息的方法等也作了闡述;但在談及評估方法時只講到了“具體評估方法以及資產的價值需要視資產所處的不同的環境而定”,具體評估時應如何操作卻沒有進行詳細地闡述。大量篇幅講述了鄉村用地、設施以及一些特殊資產價值的影響因素。在對牧場、作物農場評估進行闡述時主要講述了牧場、作物農場中建設設施、養殖設備、歷史狀況以及影響農業生物資產價值的因素進行了介紹,而對農業生物資產自身的生長規律、特點、評估方法卻未作過多的闡述。總的來看,該章對澳大利亞鄉村資產評估的介紹是以鄉村某個整體資產如一個果園、牧場等為評估對象的;主要側重于鄉村不動產評估,以及不動產對待評估的整體資產的影響;而對生物資產評估未作重點介紹。
截至2005年3月,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共發布了14個指導意見,其中CN10——農業財產評估指導意見于2003年4月30日開始執行。可見國際評估準則對于農業財產評估的規定相對較晚。農業財產評估指導意見包括:引言、范圍、定義、與會計準則的關系、指南、生效日期六部分。其中第3部分定義中在3.5家畜農場、3.8特殊資產以及特殊目的的資產進行了定義,但其中并未對有關具體農業生物資產如何進行評估的問題作太多的說明。3.9農業活動和3.10生物資產的定義引用了國際會計準則IAS41—農業中對這兩個定義的界定,除此之外并未作其它的解釋。指導意見在第四部分對農業財產進行了分類,將農業財產分為:土地、結構性設施、附著于土地的機械設備、不附著于土地的機械設備、附著于土地的生物資產和與不附著于土地的生物資產四類。第五部分指南從以市場價值為基礎、非市場價值、生命類因素、農業資產評估者應了解和掌握的影響農業資產價值的因素、影響農業資產穩定收入的因素以及農業資產組中各項農業資產價值的評定問題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從準則的描述可知,該準則傾向于應用市場法來評估農業資產,但在這一部分并沒有對具體農業生物資產的特性以及評估方法進行介紹,而只是限于對影響評估農業資產價值的因素方面的闡述。
歐洲資產評估準則(EVS2000版)指導意見GN5為農業資產評估,該指導意見共分3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農田、農場和不動產中闡述了農業資產的內容、自然特性、市場價值以及評估方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多年生農作物中對農業多年生作物的種類和評估時需考慮的因素進行了闡述,但對于農業生物資產評估方法的具體操作卻未作詳細介紹。
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近二、三十年評估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資產評估規范的研究方面,對于生物資產多是有關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方面,而對農業生物資產評估的研究相對不足。從以上三個有關農業資產的評估準則可以看出,以上這些農業資產評估準則主要針對大農業資產中的不動產特別是農業用地、農場基礎設施、設備的價值的影響因素以及評估進行了說明,而未把農業生物資產評估作為重點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加以規范。
(二)國內研究現狀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全面啟動更新規范執業行為的準則體系。學術界對評估理論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許多有關資產評估的書籍陸續出版,論文、期刊陸續發表。但是針對農業生物資產評估問題的研究不足,財政部所發布的評估準則當中還沒有農業生物資產評估準則,這與農業生物資產評估實踐的需求極不協調。
在對資產評估相關圖書檢索發現,圖書所涵蓋的內容廣泛,涉及了資產評估的一般理論、原則、責任、誠信建設、評估師教育、考試等等,然而針對具體類別資產的評估主要涉及了機器設備、房地產、金融資產、企業價值、無形資產等企業中的非生命類資產,涉及到農業資產的評估只有2000年由王興國主編的《農村集體資產評估概論》和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資產評估》第六章第二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進一步調查發現,對于大農業資產中生命類資產,只有森林資源資產被包括在內,農業中生物資產特別是廣大動、植物資產卻幾乎沒有涉及。從《資產評估》一書章節比重的安排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在農業生物資產評估中的不足。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只占了一節,并且該節也只是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范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格構成因素、資料收集、評估方法進行了簡要的概述。這與房地產等章節所占的比重相差甚遠。
在對有關農業生物資產評估的論文、期刊進行檢索時也發現了與資產評估相關書藉同樣的現象。大部分是一般資產評估的理論、方法、應用及評估問題,非生命類資產評估,還有少量的有關農業無形資產評估問題研究的。生物資產只有2006年福建農林大學吳火和《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價值評估研究》和2004年中南林學院呂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家系統研究》。明確對“生物資產評估”進行論述的文章太少了。其中由中南林學院何夢園和西南財經大學馬慧所寫的《生物資產的界定與評估》一文對生物資產的定義、特征以及生物資產評估方法進行了概括地描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孟全省所寫的《建立農戶生物資產融資機制的思考》一文也提到了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問題,不過主要是從農戶融資的角度對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必要性、生物資產概念、分類、計量等方面進行了說明。同時,規模較大的評估機構在介紹該機構業務范圍時明確提出涉及到農業資產的寥寥無幾。
在法規政策、準則方面。我國于1996年頒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有關農業生物資產評估的評估準則。
從對農業資產評估相關文獻的調查發現,當前我國有關農業生物資產評估問題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針對農業生物資產評估問題進行系統地、深入地研究。
雖然在評估領域有關農業生物資產的研究相對缺乏,但是不論是國外還是我國在會計領域都對生物資產進行了相關規定。如: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于1998年頒布了1037號《自生和再生資產》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41號—農業》以及我國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等生物資產、農業資產相關準則中都對生物資產概念的界定、分類、初始計量以及后續計量都進行了規定。這將有助于我們對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問題的研究,在農業生物資產概念的界定、分類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從以上對我國農業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的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對農業資產特別是對農業生物資產的評估無論是從評估理論還是評估實踐操作中均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對農業生物資產的研究多存在于會計確認、計量方面,而評估中只在森林資源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至于其他農業生物資產如:畜牧、養殖中的動物、大田作物、蔬菜等等幾乎未涉及。
三、結論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產權交易的越發頻繁;農業上市公司、非上市農業公司、農業科技園區、農民經濟組織等數量上、規模上以及整體效益的發展、壯大;農業企業在兼并重組、吸收合并、擴大投資等方面活動的增多,增加了對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需求,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國資產評估針對農業資產特別是農業生物資產的研究亟待加強。因此,我國評估理論和實踐中應該加強對農業生物資產進行深入分析,尋找農業生物資產區別于一般資產的特征及農業生物資產價值形成規律,對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探索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關鍵所在,探尋評估農業生物資產有效的方法,是我國評估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應是評估工作的重點。農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問題的研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將有助于我國評估行業的發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