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誠信教育有助于會計人員誠信品質的培養與社會道德風尚的造就,對會計誠信問題的解決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對會計誠信教育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作一探討,并提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會計誠信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對我國會計誠信的理論與實踐有所裨益。
會計誠信涉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是人們談論較多的話題。近年來,國內外出現的一系列虛假會計信息事件使會計界籠罩在一片“數字失真”的恐慌之中,會計行業似乎已陷于“四面楚歌”的困境,這更使會計誠信問題的研究升溫。對高校會計專業來說,會計誠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誠信教育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
會計誠信教育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使會計人員具有誠信理念,公正、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精湛的會計技術和會計技能,以便其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及優質的會計服務。然而會計人員誠信的加強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之間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聯系呢?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會計的本質有正確全面的認識。
對會計界頗有影響的契約理論認為會計是“組織賴以存在的基礎”。組織是個人或團體之間契約的組合,整個社會都是由組織組成的。不同主體之間是一種契約關系,組織動作過程中不同主體之間的沖突必然存在。解決組織內部沖突是組織賴以存在并健康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桑德指出“如果不把共同知識的變量引入契約中,就會產生爭論或欺騙……組織中的會計與控制制造共同知識,以便界定主體之間的契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會計就是組織中各不同主體利益折衷的產物,會計的本質就是為了合理協調各主體利益關系。各相關主體出于自身特殊利益的考慮會對會計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之間有些是共同的,還有一些可能是相互沖突的,顯然會計活動無法完全滿足來自不同方面的要求。由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各相關者就會有操作會計信息的動機,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就不難理解。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會計信息質量,必須使各利益相關者處于信息對等的位置。
從某種意義上講,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財務會計準則的制定都是為了使反應企業經營情況的會計信息成為各相關主體的“共同知識”。會計職業存在的理由就是滿足企業經營者和各相關者有效利用信息資源的共同需要,并以提供鑒證信息這一專業服務實現之。但經營者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著潛在的(短期性)沖突,經營者有提供低質量信息的動機,各利益相關者又缺乏足夠的資源驗證信息質量,因此,獨立于各利益相關者的會計職業既被迫又自愿地擔當起調節者的重任。現行的制度體系試圖將一個精密、復雜的利益平衡機制需要實現的功能維系在會計從業人員這一群尷尬、無權的人們身上,或許有點勉強。
通過以上剖析可以看出,只是過多的強調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道德素養并不能解決社會上各特定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就不可能徹底根治會計弄虛作假問題。當然,我們并不否認包括誠信在內的職業道德約束對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虛假會計信息的根治手段——會計誠信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
從社會整體角度來說,會計誠信教育的對象不能僅限會計從業人員,還應有企業管理人員和潛在就業人員——會計專業學生。順應時代要求,各高校開展會計誠信教育很多年,筆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大家共享。
二、對我國高校開展會計誠信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準確把握會計誠信教育的重點
會計誠信教育作為培養會計人員良好職業道德的活動,應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思維定勢和模式,創建新的會計誠信教育內容和體系,重點開展會計誠信信念、誠信文化、誠信制度的教育。通過會計誠信教育,確立會計人員的會計誠信觀念和誠信立人的意識,使會計人員把會計誠信作為最重要的工作準則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ǘ┘哟蠼虒W中會計誠信教育的培養力度
高等學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養主陣地和教育源頭,加大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培養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具體說來應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會計誠信教育要與專業教學過程相融合
在教育內容上,要增強誠信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在具體教育措施上,把社會當作誠信教育的大課堂,選取現實生活中關于誠信的實例,正面教育學生, 通過說身邊的人和事,以及知名企業會計造假產生的嚴重后果,讓他們牢固樹立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的觀念,進而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危機現象,并且懂得面對利益誘惑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以高尚的情操把握自己。
2.傳授會計誠信知識與進行會計誠信鍛煉相結合
大家都聽說過德國人的自律能力極強,無論有沒有清潔員簽罰單,他們決不會隨地亂扔紙屑;無論是萬籟俱寂的深夜還是車水馬龍的白天,他們決不會闖紅燈。正是這種自律,使德國很快從二戰的陰影中恢復,再次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
我們今天談論的會計誠信教育就需要這種自律精神和能力。如果一個人在讀書時就開始作弊,長大以后就很難保證不在其他方面作弊。因此,我們說,傳授會計誠信知識和進行會計誠信鍛煉,是加強會計誠信教育的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
3.建立誠信獎懲與約束監督機制
誠信觀念確立的關鍵在自律,但從他律到自律需要一個過程,完成這個過程必須有剛性措施。所以,建立誠信獎懲與約束監督機制迫在眉睫。相信有制度的保障和“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校園氛圍,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行為會越來越少,大學生對誠信價值的感受會更真。
4.構造誠信的校園氛圍
在會計教育界,在構建會計誠信教育體系時應注意優化育人環境,形成誠信的校園氛圍。通過倡導、贊揚、鼓勵堅持誠信的行為,貶抑、鞭撻、譴責、查處會計造假等不良行為,將有助于人們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風氣,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與會計誠信教育聯系起來,將他們共同作為大學生人格、品質教育的一個整體,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社會上某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使學生堅信誠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會計人員的必備素質。在大學生活中,誠信教育必須貫徹始終。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以求真務實為核心的誠信教育。要從學生進校起,就對他們普及誠信教育,要教育他們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身邊的小事做起,讓誠信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活,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誠信基礎,讓他們以誠信的姿態和品質步入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