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高等教育規模急劇擴大;二是高等教育投入增加,教育事業得到很大發展;三是高等學校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但與此同時,高等學校在經費的使用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培養成本膨脹、資金使用效率低、財政教育資源不能合理配置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筆者認為,必須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對高等學校財政資金支出進行合理規劃和控制,強化支出效益觀念和責任意識,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高等教育財政支出中的不足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存在著教育財政資金撥付和使用上的權責脫節、責任不明等問題,導致了有限的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浪費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在分配教育財政資金時,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財政部門與經費申請學校之間的“討價還價”來進行的
這種資金的分配方式一方面容易造成經驗決策、關系決策,難以保障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客觀上造成了許多部門和地區高校年復一年地進行教育資金爭奪戰,而對教育投資責任和教育支出績效不夠重視,在某些支出項目中忽視最終的目標和效果而單純追求支出的經濟節約,或不顧效果單純追求效率而造成浪費。
(二)許多高校在申請教育經費時存在盲目性,財政給多少就花多少
這樣做容易導致高校在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不計成本、不講效益等問題。
由以上問題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狀況令人擔憂,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必須對高等教育支出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進行績效評價,從而達到綜合評價的目的。
二、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建立完善的配套體系,所以,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還存在如下問題:
(一)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缺少應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從國外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發展實際來看,績效評價的具體實施,如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的制定、績效評價工作的協調等,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政策才能有效開展,而從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具體情況來看,還沒有績效評價的相關法律、制度。
(二)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監督機制弱化
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規性審查,未轉向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評價;二是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只是審查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而未轉變為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原因,進而提出政策建議,從而提高教育財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
(三)科學、規范、合理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主要表現在:一是績效評價體系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項目多樣化致使績效評價體系不能進行科學化和合理化;二是績效評價指標的評價標準很難確定。目前高等教育績效評價指標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致使績效評價工作不能有效實施。
三、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策
(一)加快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
在《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要求,強化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手段,加強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管理的約束力,為開展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礎。同時,要統一制定有關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評價的規章制度,明確績效評價工作規則、工作程序、組織方式及結果應用等,并對相關行為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界定等。
(二)在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中,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績效評價的預算管理體系,并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的整個過程中
有效實施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就必須構建基于績效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并在預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編制績效預算,優化預算資金分配,并以績效為目標嚴格控制預算執行,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同時加強預算支出的績效考核,重視預算執行考核結果的應用,切實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
(三)進行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配套改革
一是建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信息資源庫,以便于監測高校預算支出的完成過程,反饋績效評價結果。二是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并形成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為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標準體系和有效組織實施提供前提和基礎。三是要做好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培訓和宣傳工作,形成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講績效和有績效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