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題分析
一、2007年CPA《財務成本管理》教材變化情況及教材基本內容分析
(一)2007年教材變化點
相對于2006年的教材,2007年的變化主要在以下章節之中:
1.2007年教材增加了一章內容,即第十一章“期權估價”,使教材增至十五章。
2.第二章內容2007年版教材有較大的變動,主要包括:將舉例的報表與數據按新會計準則進行重新編寫;增加營運資本、現金比率、現金流量比率、長期資本負債率、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等項財務比率以及現金流量表;重新編寫財務分析體系一節,將財務分析體系分為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和改進的財務分析體系。
3.第三章內容作了部分調整,對銷售百分比法進行修改,并將2006年第十三章“彈性預算”內容調至本章,列為第四節。
4.對第七章內容作了一定的調整,將2006年版教材“長期負債籌資”中“租賃籌資”的內容調整為一節內容,列為第三節。
5.第十二章的內容是2006年版第十一章的內容,將2006年版教材第三節的內容拆分為三節內容,即第三節“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第四節“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第五節“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等三節。
6.第十三章即為2006年版教材第十二章,增加了第一節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計算等內容。
7.第十四章成本控制,增加了作業成本法的內容。
(二)教材基本框架
全書分為四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包含了不同的章節:
二、考試趨勢預測
(一)題型、題量與分值分析
財務成本管理的考試題共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客觀題一般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判斷題三種類型;主觀題包括計算題和綜合題兩部分類型。客觀題部分的分數約占卷面分數40分左右,一般有30題;主觀題部分的分數約占卷面分數60分左右。
近三年財務管理考試的題型與分值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二)命題規律總結
從以上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財務管理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考題覆蓋面較廣
財務成本管理考試是考生普遍認為較難通過的一門課程,也是歷年來通過率較低的一門課程。財務成本管理試題涉及的內容多,且考題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系統性,考生只有對教材有較好的掌握,才能順利完成考試內容。尤其是近三年的試題總量均在37題左右,且計算題的計算量相當大,考生要在三小時內完成全部考題,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牢固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要對教材內容相當熟悉。
第二,計算題、綜合題題量較大
近三年財務成本管理試題的計算量分值比較穩定,一般均在60分左右,預計這種趨勢會保持下去。因此,考生在牢固、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要善于歸納和總結做題的技巧與方法,對各種題型加強練習,尤其是對計算題和綜合題,要著重準備。
計算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各知識點的應用能力,這類考題會涉及教材中相關公式與概念的靈活運用,主要是針對某一考點具體內容應用的考核,也有將相關內容綜合出題的情況出現。因此,這類題要求考生在平時復習時,要熟悉公式和例題,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題都要掌握,真正理解并能熟練靈活運用。
綜合題主要考核考生對知識全面綜合的理解和熟練運用能力。這類試題一般不是考核某個單一的考點,往往要把幾個知識考核點聯系起來考查,通常涉及幾章的內容,所以,思路要開闊,將各知識點聯系起來歸納和分析,要注意答題的系統性。主觀題中的綜合題歷來是考試的難點,較多考生在對綜合題的解題中存在困難,主要是考生不能將與考題相關的多章內容統一考慮。該種題型一般會分成若干個步驟解題,必須認真審題,仔細閱讀題目中給出的資料、數據和具體要求,通過分析找出解題的思路。綜合題一般有多個答題要求,這往往是一種提示,一定要按照題目提問的順序答題。
第三,客觀題具有一定的難度
近三年來客觀題題量也比較穩定,客觀題分值一般占全部分值的40%左右。客觀題是對整本教材知識點進行全面考核的具體體現,主要考核考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斷能力。
客觀題中各類試題的內容各有其特點。單選題側重于對各種概念廣泛的把握,這一部分難度較低,在四個備選答案中,一般有兩個以上答案具有相似性,使得考生較難選擇,這主要是考核考生對概念是否理解,正確的選擇主要依靠考生對考點概念的理解與把握;多選題是客觀題中較難得分的部分,考生極易漏選或多選,在以往的考試中,考生在這一部分的得分都不高,有時甚至得零分。由于這一部分不存在倒扣分的問題,故考生不應放棄這部分考題的回答;判斷題是僅次于多選題考核的又一難點,難點不在于考試題的內容,而是如果判斷錯誤將會倒扣分。這類試題內容看起來與書上內容接近,但往往會在一些細微之處設陷阱,導致考生功虧一簣。
第二部分:各章節內容的具體分析
第一章:財務管理總論
財務管理總論主要闡述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它是財務管理學的基礎知識。題型只有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判斷題等客觀題,考試的分數占總分數的比重較低,一般在3—4分左右。這一章在2007年教材中基本沒有變化。
一、財務管理總論的重要考點
【考點一】企業財務目標三種主要觀點的內容與缺陷
【考點二】理解影響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因素的內涵
【考點三】股東、經營者和債權人利益沖突產生的原因及協調方式
【考點四】理解影響企業現金流轉的內部及外部原因
【考點五】了解財務決策系統五個要素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
【考點六】理解各項財務管理原則的內涵及意義
【考點七】了解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相關概念
二、難點分析
【難點一】掌握投資報酬率、風險、投資項目、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對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
投資項目、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是通過影響投資收益率和風險來影響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財務管理是通過投資項目、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來提高報酬率、降低風險,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因此,投資報酬率和風險是公司股票價格高低的決定因素。
【難點二】掌握防止經營者背離股東目標的方法
股東一般會采用監督和激勵兩種方式來協調與經營者的矛盾,監督和激勵均會產生成本,偏離股東利益的決策也會產生損失。但是,股東與經營者的矛盾往往不能消除,使得監督成本、激勵成本和便利股東目標的損失三方面此消彼長,相互影響,股東就是要力求找出能使三方面之和最小的辦法,求得收益最大。
【難點三】傳統決策理論與現代決策理論的不同點
傳統決策理論要求的是優化;現代決策理論是建立在決策者不能考慮一切可能的基礎上,只考慮與問題有關的特定情況,達到一種“足夠好”的水平。
第二章:財務報表分析
本章內容2007年版教材有較大的變動,這一章也是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的核心內容,分數一般在10分左右。這一章的考試既有客觀題,也有主觀題,主觀題型往往是綜合題。
一、重要考點
【考點一】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可靠性和比較基礎
【考點二】掌握各種財務比率概念、計算、相互關系和分析
【考點三】掌握傳統財務分析體系的基本框架、指標分解和分析體系的局限性
【考點四】掌握改進的財務分析體系的概念、特點、核心公式和杠桿貢獻率的分析
二、難點分析
【難點一】各財務比率的概念、計算(如圖1)
理解本年和上年各項指標計算所使用的數據。一般而言,計算上年指標時,利用的是年初的數據;計算本年指標時,利用的是年末的數據。
【難點二】傳統財務分析體系和改進的財務分析體系的比較與分析
傳統財務分析核心公式=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改進的財務分析核心公式=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凈經營資產利潤率+經營差異率×凈財務杠桿
第三章:財務預測與計劃
本章內容2007年版教材有一定的變動,這一章也是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的核心內容,分數一般在10分左右。這一章的考試側重銷售百分比、內含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現金預算的編制也是考試的重點。
一、重要考點
【考點一】銷售百分比法的計算與外部融資
【考點二】銷售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計算與應用
【考點三】財務預算的內容及現金預算的編制
二、難點分析
【難點一】銷售百分比法與外部融資的聯系
銷售百分比法是利用一定的公式計算的:因增加銷售而導致的資金運用(經營資產)與資金來源(經營負債)出現資金的差額,這一差額需要用可動用的金融資產、增加的留存收益、增加的金融負債和增加股本來解決。
資金總需求=預計凈經營資產合計-基期凈經營資產合計
凈經營資產合計=經營資產合計-經營負債合計
【難點二】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
利用公式:
外部融資額=經營資產增加額-經營負債增加額-計劃增加的留存收益=(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計劃銷售額×(1-股利支付率)]
新增銷售額=基期銷售額×增長率,在等式兩端同除“基期銷售額×增長率”,得到下式: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資額=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銷售增長
【難點三】內含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
當外部融資(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為零時的增長率,即:
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0
即算出增長率——即為內含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
按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
×權益乘數
此時的權益乘數的計算分子是期末總資產,分母是期初的股東權益。
按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注意: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的關系
第四章:財務估價
本章主要是財務成本管理的計算基礎,是后面許多章節的計算依據,很多綜合題都包含了這一章所講的內容,是財務成本考試的重點章節,但所占分數并不是很高,一般在5分左右。題型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兩種類型。
一、重要考點
【考點一】貨幣時間價值及其應用
【考點二】風險的概念
【考點三】單項資產與資產組合的風險和報酬
二、難點分析
【難點一】貨幣的時間價值
系列收付的款項
(1)等額定期系列收付的款項——年金
年金的含義要注意兩個要點:
1)年金并不表明收付款項的間隔為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一個月,只要是間隔相等,金額相同的系列收付款項都可以稱之為年金,通常記作A。
2)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項的時點不同,可分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遞延年金和永續年金等幾種。
(2)年金的計算公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