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個人賬戶基金預籌制度在施行過程中,個人賬戶記載的個人繳費和單位劃轉金額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存款與之對應,個人賬戶是有名無實的“空賬”。這種現象違背“統賬結合”設計的初衷,關系到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產生養老保險“空賬”運行的原因
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下發以來,各地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進行了規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區還存在建賬率、記錄不規范,變更不及時,對賬制度不落實等問題。
(一)制度設計時忽略了收支平衡
“統賬結合”制度在設計上應基于兩點平衡:一是社會統籌基金能與當期的支出平衡,在人口年齡結構改變,領養人數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如果替代率不變,那么統籌養老金繳費比例必須提高;如果統籌比例不變,那么替代率必須降低。二是個人賬戶收支自求平衡。其重點是要精確個人賬戶支付期限的長短,是職工本人一生中的收支自求平衡。由于現行的“統賬結合”制度忽略了這種平衡,財務管理上沒有跳出原來的基金統一管理、統一使用的思維方式,“統賬結合”等于穿新鞋走老路,故形成個人賬戶的“空賬”。
(二)轉制成本帶來的缺口導致混賬管理
由現收現付制過渡到“統賬結合”制,意味著所有參保者都要建立個人賬戶并記錄繳費,這部分養老金不做代際轉移。而經歷過現收現付制的人員數量十分龐大,在沒有外部資金注入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缺口,這個缺口就是轉制成本。由于沒有明確轉制成本的責任主體,在實際工作中仍舊按“以支定收,留有部分結累”的現收現付制的方式進行。這樣,一方面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另一方面統籌基金不斷的透支個人賬戶基金,加劇了“空賬”化。
(三)人口老齡化使基金缺口不斷擴大
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撫養比上升,養老保險基金平衡已由極限狀態進入了不平衡狀態。目前即使不進行資金結累,把全部的繳費用于支付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現收現付也將面臨危機——發放與彈性收繳的矛盾,收支缺口不斷擴大,“空賬”現象會愈演愈烈。
二、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意義
(一)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者進行分開管理的基礎。它有助于現行制度的平穩運行,避免倒退為現收現付制;有助于新、舊兩種基本養老保險模式的根本轉換,完善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
(二)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不僅可以避免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形成規范的制度結構,為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做實個人賬戶有利于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和維護參保者的利益。由于個人賬戶實賬可以執行市場化運作,個人賬戶資金便可享受到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既維護了參保者的利益,又增強了參保者的信心,且弱化了人口老齡高峰養老金支付的風險。另外,個人賬戶還可更加明確個人在養老保險中的責任,進而有助于參保者加強對單位繳費的監督,有利于減少拒繳、少繳現象的發生。
三、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對策
當前,我國面臨著養老金支付困難的巨大壓力,要解決“空賬”問題必須首先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來源問題;二是參保職工中個人賬戶積欠的“空賬”補齊問題。為此筆者認為:
(一)國家應通過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撐
做實個人賬戶是由現收現付轉為“統賬結合”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應承擔起轉制成本及補償老年人和中年人的隱性債務。如果沒有國家財政補償和支撐,做實個人賬戶幾乎不可能。
(二)縮小個人賬戶規模
把個人賬戶規模由現在的相當于個人工資的11%降為8%,個人賬戶完全由個人繳費形成。
(三)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
一直以來,養老保險主要針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鎮集體企業,參保面較窄。今后應該把“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的范疇,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渠道,增強基金支撐實力。
(四)健全應收盡收機制
一是社保經辦機構要依法審核繳費單位的申報額,按時足額核定繳費基數,做到應核盡核;二是實現征收方式多元化,如將征收養老保險費和發票管理相結合;三是對惡意欠繳養老保險費的,除按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加收滯納金外,還可采取凍結銀行存款、公開拍賣資產或經濟處罰等措施,實現應收盡收。
(五)嚴格執行個人賬戶記錄和對賬制度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自1996年1月1日起建立。從1996年1月1日起,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額記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在個人賬戶中單獨列賬記載。實際儲存額與推算儲存額的合計數為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依據。企業和職工按規定繳費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記錄個人賬戶。職工工資或勞動關系發生變化,要及時變更。不得采取“先記賬、后繳費”的做法,企業或參保人員欠繳養老保險費期間,欠繳月份不記錄個人賬戶。參保人員本人應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
(六)進行制度方面的完善化,避免制度性不合理
個人賬戶的設計應將繳費期延長,個人賬戶發放時間延長,避免出現未來制度性的隱性負債。
雖然“空賬”已經形成,且數目巨大,但由于老年人和中年人是陸續退休的,時間跨度大,通過開源節流的方法,“空賬”的問題必將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