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住,石器時代的終結并不是因為我們用完了石頭。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亞馬尼
亞馬尼曾擔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長達20多年,是長期叱咤國際石油市場的風云人物。在說了提要上的這句話后,他的下一句話是“石油時代也不會因為我們用光石油而結束”。替代能源的極大發展將使石油時代在石油遠遠還沒有用完的時候就終結。而近年來,油價暴漲等因素已經促成了世界替代能源的快速發展。
最近的幾件國際能源大事折射出替代能源良好的發展勢頭。
2007年3月9日,美國總統布什訪問巴西,兩國簽署了《生物燃料合作備忘錄》,規定兩國合作制定乙醇生產的統一標準、規則,共同推動其他拉美國家的乙醇生產,等等。
同一天,在歐盟春季峰會上,歐洲各國達成協議,規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歐洲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應達到20%。
此前的1月份,美國總統布什在2007年度《國情咨文》講話中,突出強調了清潔能源的重要性。其中,他提及,至2017年美國燃料乙醇的產量應比現在增加約六倍。布什還希望到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產品能夠替代75%的從中東進口的石油。
所謂替代能源,往往是指替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石化燃料的能源,它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包括核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在各種替代能源中,生物燃料、風能和太陽能近年來的發展速度最快,產業前景最好,是替代能源中的明星。
汽車喝酒:替代能源迅速發展
“未來的燃料將來自水果,就像路邊的漆樹,或者來自蘋果、野草、鋸末兒——幾乎任何東西。”這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在1925年說的話,他的話已經部分得到了應驗。
生物燃料主要有兩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2005年,前者的世界總產量大約為后者的8.5倍。乙醇產量居世界前四位的國家是巴西、美國、中國和印度,而前兩國的乙醇產量遠遠領先于后兩國,產量共占世界乙醇產量的70%以上。巴西乙醇的生產原料是甘蔗,2006年其乙醇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8%。巴西也是世界最大的乙醇出口國,對美國的出口占其乙醇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它也向日本等其他國家大量出口乙醇。2005年6月,巴西農業部長夸口:“我們不希望按多少升來出口乙醇,我們希望按多少條河。”同時,經過長期的積累,巴西的乙醇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它目前正向印度等國輸出乙醇生產的技術及設備。
2006年,美國的乙醇產量是175億升,約占世界總產量的32%。不過,和巴西以甘蔗為原料的乙醇相比,美國主要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成本高出70%以上,和汽油相比,缺乏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美國乙醇的發展。
生物柴油主要是從大豆、油菜、向日葵、麻風樹等油類植物的果實以及動物油脂中提取出來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國是世界主要的生物柴油生產國,其中德國的生物柴油產量獨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此外,風能和太陽能也逐漸成為兩種重要的替代能源。這是因為,一方面,地球上的風能和太陽能的資源量極其龐大,哪怕只是開發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能輕松滿足人類幾乎所有的能源需求,而且它們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電力市場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增長速度最快,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遠遠快于石油、天然氣、煤炭發電的增長率。
目前國際風電市場的現狀是各洲發展很不均衡。歐洲遙遙領先于其他各洲。2005年,歐洲風電的裝機容量約占全球總量的70%。而在風電的前十位排名中,歐洲占據六席,其中執全球風電牛耳的德國約占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30%。除歐洲國家外,美國和印度的風力發電量也較為可觀。
太陽能的開發主要分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取暖兩種方式。在許多國家,發電是太陽能的主要利用方式。2005年,德國、日本、美國、西班牙、荷蘭的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居世界前五位。不過,全球太陽能發電規模遠遠不如風電,僅相當于風電的9%。太陽能取暖的“超級大國”是中國,它占據了世界約75%的份額。
石油培養了自己的掘墓人
世界替代能源的迅速發展,表面看各國大公司出力甚多,而實際上則是由各國政府的激勵政策、措施造就的。為了刺激公司、居民等開發、利用替代能源,許多國家制定、實施了固定電價、稅收優惠、投資補貼、價格補貼、加快生產設備折舊、強制配額等政策。
各國政府為什么紛紛采取這些措施呢?首先,石油價格猛漲導致的能源壓力是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動因。不僅如此,近年來油價的上漲還帶動了煤炭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揚,這加重了常規能源價格對人們的經濟壓力;同時,石油等價格的猛漲提高了替代能源的經濟競爭力,給予其更大的生存空間。其次,一些國家希望通過發展替代能源,實現部分或全部本國能源獨立。美國政府希望到2025年,靠開發替代能源,使目前從中東進口石油的75%被替代。這無疑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印度更加雄心勃勃。盡管現在其石油消費的70%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遠高于美國、中國等國,但它仍希望通過加大開發國內能源,到2030年實現能源獨立,而發展替代能源是其中的重要措施。另外,世界各國對石化燃料的生產和消費導致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變暖速度加快的憂慮加重,也促使各國加快開發更加清潔的替代能源的步伐。
可見,不管是從經濟、政治還是環保角度看,替代能源的快速發展和石油的使用以及油價的上漲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可以說,石油“親手”培育了自己的掘墓人。
中國的目標還太保守
中國替代能源的資源量非常豐富。比如,中國2/3以上的國土面積年日照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西藏、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內蒙古等地的太陽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都很高。尤其是西藏西部,年太陽輻射總量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地區。中國陸地表面每年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17000億噸標準煤,而中國2006年的能源消費總量約為25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中國只需利用接受到的輻射能的約1/700,其能源需求就可以完全得到滿足。又如,中國的風能資源量是10億千瓦,這個數字大約相當于2006年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兩倍。
不過,中國替代能源開發得還很不夠。比如,200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只有70000千瓦,僅僅是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萬分之一強;同年,風電裝機容量為126萬千瓦,約為中國裝機總量的0.24%。另一方面,中國盡管在太陽能采暖方面領先世界,但其他替代能源在世界產量中所占份額很低,比如,2005年,中國燃料乙醇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風電裝機容量占世界2%,太陽能發電和生物柴油在全球開發中的份額則更低。
國家發改委制訂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定,到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應達到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180萬千瓦,乙醇產量達到140億升。和現狀相比,這些數字是很大的飛躍,令人振奮。但是同時,和其他不少國家的替代能源發展目標相比,它們又顯得很保守了。比如,按照規劃,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占屆時中國電力總容量的3%,這和多數歐洲國家的12%以上的目標差距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