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化發展,在司法領域,輕刑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共同要求。“兩高”在2005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恢復性司法”的理念在整個法學界和實務界屢見不鮮。面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檢察機關貫徹落實好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意義尤為重要。
關鍵詞:寬嚴相濟 輕刑 公訴 恢復性司法
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兩高”在2005年度的工作報告中均提出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并強調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要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一年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宣告2162名刑事被告人無罪,去年全國決定不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共計29334人,不起訴的犯罪嫌疑人14939人。這是“兩高”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具體體現。本文試從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角度,就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檢察訴訟環節的適用作以探討。
一、當前我市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踐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偵查監督環節的實踐
我市偵查監督部門在堅持“嚴打”方針的同時,對于部分輕微刑事犯罪進一步統一了執法思想和執法標準。
1.統一執法思想
(1)引入恢復性司法理念、運用刑事調解制度、堅持“輕罪不捕”
對由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日常瑣事等引發的輕傷害案件,如果行為人在犯罪后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的危害性,悔罪態度明顯,此類案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具有調解基礎。如果雙方當事人自己在批捕或起訴前主動達成諒解及賠償協議的,或由檢察人員主持達成調解協議的,并積極對被害人進行賠償,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不適用逮捕的強制措施。
(2)重視適用“無逮捕必要”的條件,堅持輕刑案件“慎捕少捕”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逮捕的條件有三個:一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二是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三是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而在司法實踐中,辦案人員往往注重前兩個條件,而忽視了第三個條件。而在嫌疑人不被羈押的情況下,他們針對指控的抗辯權利得到了有效保障,接受刑事追訴和審判的自覺性也會大大提高,有利于司法誠信觀念的樹立,也有利于人權保障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落實“無逮捕必要”,堅持“慎捕少捕”是當前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如,我市高新區院,公、檢、法三家統一認識,出臺了“互涉規定”,對“無逮捕必要”不捕的案件不但相互支持,而且優先辦理,縮短訴訟周期,及時消化處理。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市兩級檢察機關以“無逮捕必要”不捕的共計625人(其中未成年人188人)。2006年1月至6月,我市兩級檢察機關以“無逮捕必要”不捕的共計220人,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7%,其中未成年人73人,較去年同期上升了65%。
(3)對部分輕刑犯罪堅持“不啟動程序”原則
在立案監督中,對于沒有控告人控告的一些輕刑犯罪,可以不啟動立案監督程序。在偵查活動監督中,對輕刑案件,剛達到犯罪標準的案件可以不啟動追捕、追訴程序。對已達成調解協議并賠償到位的捕后撤案案件,不啟動糾正程序。
2.統一執法標準
(1)明確“無逮捕必要”的標準
一是明確“無逮捕必要”適用的主體條件。適用無逮捕必要,必須堅持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原則,一般適用的主體包括:未成年人或在校學生、老年人、聾啞人、盲人、殘疾人、初犯、偶犯、從犯、脅從犯、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等。如我市管城區院辦理的趙國順交通肇事案。趙國順駕駛一輛農用三輪車沿航海路由西向東行使至東開酒店時,與被害人楊群錄發生相撞,造成楊群錄死亡。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雖構成交通肇事罪,但趙國順已是63歲高齡,認罪態度較好,出事后積極回家借錢救治被害人,與被害人家屬達成3萬元的賠償協議,獲得被害人的完全諒解,管城區院依據輕緩刑事政策依法做出不予批捕的決定,使63歲高齡的趙國順認罪服法,老有所養,既節約了司法資源,又化解了當事人雙方的矛盾,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
二是明確“無逮捕必要適用”的罪名條件。無逮捕必要的適用范圍,一般應把握在過失犯罪或故意犯罪中情節較輕、依照法律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者適用緩刑、獨立適用罰金等刑罰的案件。主要是輕傷害,盜竊,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交通肇事,敲詐勒索,非法拘禁,假冒注冊商標,容留婦女賣淫,職務侵占及檢察機關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等。
三是明確“無逮捕必要”適用的訴訟條件。逮捕作為強制措施之一,其職能主要是保障訴訟。適用“無逮捕必要”,必須保障訴訟的正常進行。一般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基本犯罪事實已經查清且證據得到固定;聘有律師;有相對固定的住所;具有符合擔保條件的保證人或者能夠交納足額保證金;嫌疑人能夠保證做到隨傳隨到;有被害人的案件得到被害人諒解的。
四是明確“無逮捕必要”適用的法定和酌定從輕條件。關于法定刑的界定:可能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緩刑的案件和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單處附加刑、免除刑事責任的案件。關于犯罪情節的界定:具有自首、立功、未遂、中止等法定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情節的案件。關于認罪態度、悔罪表現、社會危險性的界定:對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認識深刻、認罪態度較好、主觀上確有悔改表現、不致發生毀滅證據、串供、作偽證和不致再次實施犯罪或者繼續犯罪的。如,高新區院辦理的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明湖辦事處趙莊村委成員趙洋鎖、岳秋偉、趙維功挪用公款150萬元案中,在案件事實已經查清、證據得到固定的情況下,考慮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度較好,對案件的查辦積極配合,不對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只采取了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法院開庭當天,轄區300多名村干部參加旁聽,10余家省市新聞媒體跟庭報道。3名被告人準時出庭,最后法院當庭宣判,3被告人均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收到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確立跟蹤監督原則,保證犯罪嫌疑人順利接受審判
對于無逮捕必要的案件,偵查監督部門要監督偵查機關執行不予批準逮捕決定,變更強制措施。并且監督偵查機關繼續偵查和移送起訴,直至保證犯罪嫌疑人順利及時的接受審判。如果出現違反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規定,不宜再繼續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應當及時與偵查機關取得聯系,必要時重新提請批準逮捕。
(3)建立簡易刑事案件快速處理(速裁)機制
快速辦理輕刑案件,簡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是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真實保障。例如,我市金水區院與公安、法院三家建立了簡易刑事案件快速處理(速裁)機制。從2005年試行以來共適用速裁機制辦理案件693件,在偵、捕、訴三個環節平均用時33天,比普通程序縮短22天,有罪判決率100%。效果十分明顯。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公訴環節的實踐
我市公訴部門在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牢固樹立促進和諧的觀念,采取轉變執法理念、運用相對不起訴等方式進一步貫徹輕緩的刑事政策。
1.轉變執法理念
“嚴打”以來,從重從快已成為公訴部門工作人員的慣性思維。為避免承擔打擊不力、放縱犯罪的責任,過于強調嚴打,忽視了區別對待和寬嚴相濟,忽視了辦案的社會效果,不符合新的執法理念。司法文明要求檢察機關在執法中必須轉變執法理念,更加人性化。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人民群眾安全的犯罪活動嚴厲打擊,對輕微犯罪人員實行輕緩的刑事政策。嚴格罪與非罪的界限,凡不屬于犯罪的決不用刑罰去調整,特別是對親屬間、鄰居間、校園內發生的輕傷害案件、數額較低的盜竊案等,擴大教育面,用一般方法或手段能達到教育效果的,盡量不采取嚴厲的強制措施。盡可能化解社會矛盾,緩和社會沖突,減少社會對立,樹立慎訴的現代執法理念,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保護和增加和諧因素。我市公訴部門提出樹立“平和司法”的執法理念。“平和司法”就是在對嚴重刑事犯罪實施嚴厲打擊的同時,對于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等主觀惡性較小、犯罪情節輕微的案件及其他有典型意義的輕微犯罪案件積極探索適用輕緩的刑事政策,根據不同情況做出相對不起訴決定,或者建議法院從輕處罰等。
2.運用相對不起訴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這就是刑事訴訟法賦予了檢察機關程序上的自由裁量權,對某些已經構成犯罪,但由于情節輕微沒有追究必要的輕微犯罪,檢察機關可以作“非刑罰化”處理,即相對不起訴。它有利于節約訴訟成本,使司法機關合理使用司法資源,從而使檢察人員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更為嚴重的刑事犯罪案件的起訴中去,以提高訴訟質量和訴訟效率。
實踐中,相對不訴適用的條件是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適用的對象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情節輕微且系初犯,或者在共同犯罪中系從犯);在校學生;當事人雙方已經達成賠償協議的輕傷害案件;盲、聾、啞及老年人;共同犯罪中作用不明顯的從犯及協從犯;盜竊案件中雖達到了立案標準,但全部退賠且有明顯悔罪表現的犯罪嫌疑人;收購、銷售、轉移贓物或者窩藏、包庇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且又全部退贓的;社會危害不大,又有法定從輕或者減輕情節的犯罪嫌疑人。如,2006年3月31日鄭州高新區檢察院辦理的未成年人李振、楊軍杰、任海華涉嫌搶劫一案。公安機關以搶劫罪移送起訴,公訴部門經審查認為根據2006年1月23日正式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該案應定為尋釁滋事,又通過對三嫌疑人在校表現進行考察,結合三人的認罪態度、悔罪表現,提出了擬不起訴意見,并舉行了案件聽證會,最后對三嫌疑人作出相對不訴決定。
3.探索無羈押訴訟新途徑
鑒于非羈押訴訟自身的特點,為保證訴訟正常進行,需要進一步規范非羈押訴訟。為此,我市滎陽市院制定出臺了《非羈押訴訟實施辦法(試行)》。該辦法規定在審查起訴環節,對未成年犯、偶犯且犯罪數額相對較小、事后有明顯悔罪表現的侵財犯罪、輕傷害案件,以及其他輕微的刑事案件,能不起訴的盡量不起訴,即使起訴的,也書面建議法院在量刑時從輕處罰。金水區院采取多項措施,認真做好非羈押訴訟工作。制定出臺了相關的制度、規定,細化適用標準,明確適用范圍,增強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良好的保障制約機制,使非羈押措施真正做到合理適用。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統計數字顯示,金水區院適用無羈押訴訟的犯罪嫌疑人33件48人,全部到案參加了訴訟,訴訟保障率100%,至今沒有發現重新犯罪的情況。
4.擴大簡易程序和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的適用范圍
對需要移交法院判刑的輕微刑事案件快審快結,并建議法院適用簡易程序,以縮短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時間。公訴部門及時與偵查機關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