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06年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學科共建項目《經理人股票期權確認問題研究》(課題編號:05YJ249)的最終成果
【摘要】本文以EVA為剩余索取權分享判斷標準,解決了“費用觀”的內在矛盾和“利潤分配觀” 中經理人無條件享有剩余索取權的缺陷,進而提出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的第三種觀點“相機選擇觀”。
由于現有的經理人股權激勵計劃中缺少剩余索取權分享的判斷標準,導致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 “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的爭論。
一、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之爭
所謂經理人股票期權是指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約定在一定期限內,擁有以某一預先確定的價格購買本企業一定數量股票的權利。目前國內外對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大致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費用觀”;另一種是“利潤分配觀”。
(一)“費用觀”的觀點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德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C)、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認為,應將經理人股權激勵支出作為費用處理,其理由為:它是企業而不是股東以發放期權的方式換取員工的勞動;股票或期權是企業支付給員工報酬的一部分;員工提供的勞務是一種立即被消耗的資源,在消耗時應費用化。
國內學者孫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