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中國巨富榜上有貼身肉搏,那就非張近東和黃光裕莫屬了。近戰8年間,對于這個秋天來說,如果笑得更開心點,那絕對是張近東。
豬年春節之前,一直尾隨黃光裕的張近東憑借著股市的大牛市打了個翻身仗。1月22日蘇寧電器收盤價報于70.79元,使得蘇寧的總市值突破500億元,一舉使張近東的個人身價也由此超越了國美黃光裕的160億港元。
在一片“虛高”的評價中,從激戰硝煙中走出來的張近東卻越走越穩。想當初,與通過買殼方式在港上市的國美老板黃光裕的風光相比,登陸中小企業板時間并不長的張近東有點“土氣”,看起來,就像大哥哥與小弟弟的感覺。同樣,在個人財富上,黃光裕的控盤比例也比張近東高得多。然而,就在國美收購蘇寧的傳聞中,蘇寧漸漸趕上。從比拼開店數量的競賽到轉向開拓同一片地產藍海,兩個在同一個市場中互相依存的“敵人”更像是在進行一場你行我也行的“游戲”。
在兩人正面交鋒的城市,蘇寧與國美的店總是比鄰而居。后來,黃光裕轉身去做“地主”了,本欲將對手遠遠拋開,不想張近東竟然也不甘落后,“換個面孔”做起了地產。張近東通過江蘇蘇寧這個運作平臺,頻頻進入地產項目,“江蘇萬泰”即其得意之作。不甘心只賣電器的張近東關心起商業地產項目,在上海浦東新區、南京市中心等地的商業地產以及被媒體披露的土地儲備都讓張近東的財富跨上了趕超的鐵騎。
有趣的事件是,國美與蘇寧之爭,其背后是兩兄弟之爭,而這種爭奪模式都是弟弟賣電器,長兄搞地產,然后最終成名的是弟弟。
十月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五的張近東以45億美元的身價遠超過了排第十的黃光裕。雖然9億美元的差距并不大,但想到當年國美收購蘇寧的傳聞,仍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不知永樂的陳曉此時坐在鵬潤大廈的大辦公室里,讀著張近東不斷上升的新聞會是什么滋味。競爭擠出了一個超越者,競爭創造了“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也許沒有對手的沙場是寂寞的,正如這對激戰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