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學歷者過剩成為韓國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年輕人的失業率依然如故的同時,不少中小企業卻為勞動力不足而大傷腦筋。大學以上畢業的高學歷者不斷增加,而且多集中于大型企業的招聘。中小企業雖然付出了高昂的薪酬,卻難于遏制人才的流失,一些新錄用的員工在1年內辭職的情況屢有發生。業內人士指出,到2015年,韓國的高學歷人才將嚴重過剩,尋求有效的對策成為韓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韓國經濟新聞》指出,1995至2005年的10年間,員工在49人以下的中小企業錄用人數增加了151萬人,同期員工在300人以上的大企業錄用人數卻減少了71萬人。盡管錄用人數整體上增加了,但是,2006年15至29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7.9%,年輕人的就業難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高學歷者急劇增加,人才集中向大企業流動的學歷過剩現象是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據韓國統計廳的統計,2006年韓國36.4萬人的青年失業者中,大學畢業以上的高學歷者占到42.9%。
另據韓國勞動部的調查,員工在5人以上的企業,2006年的勞動力缺口達20.5萬人,其中占96%的19.7萬人發生在中小企業。韓國就業門戶網站今年5月對186家企業(大企業63家,中小企業123家)進行的新錄用員工調查表明,大企業的錄用比例可以達到預定的96.1%,而中小企業僅為77.7%。中小企業新錄用的員工在1年內辭職的比率高達28.5%。京畿道的一些向大型企業供應電力材料的中小企業抱怨說,最近即使增加招聘,也凈是些大學以上畢業者,確保企業人才很難;有時好不容易招來的大學畢業生在2至3個月期間就辭職跳槽了,人事成本增加了,而生產效率卻下降了。
另一方面,一些喜歡高學歷者的大企業開始壓縮用人規模,不招新人,反而裁員的企業也在增加。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去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預計,到2015年,韓國勞動力市場的高學歷者將過剩54.8萬人。
作為解決由于學歷過剩所帶來就業難的方法之一,韓國雇傭信息院的專家指出,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教育:不是盲目地升入大學,而是要妥善地考慮、合理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學教育,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視野開闊,價值觀多樣化。
延世大學經濟系的一位教授指出,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的用工也要多樣化,服務業也有必要吸收高學歷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