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誕生的110周年紀念。作為“爵士時代”的“編年史家”和“桂冠詩人”,他英年早逝,可是他卻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杰作,如為世人所熟知的《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和《夜色溫柔》(1934),也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菲茨杰拉德的創作生涯中,有兩個女人對他的寫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們是姍爾達·賽瑞和雪拉·葛雷姆。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祖上是愛爾蘭移民。長大后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1917年入伍,但他沒有去參加歐戰,一直在國內服役。1917年歐戰結束他也退伍,以后就職于一家商業公司作謄寫員。他愛好文學,業余從事寫作,作品表現美國戰后一代對現實的悲觀失望、對未來迷惘彷徨的精神面貌,屬于“迷惘一代”中的人物。他在服役期間愛上了上層社會的漂亮姑娘姍爾達·賽瑞,但因出身寒微未能和姍爾達結婚。1920年他以小說《人間天堂》得到批評界的認可而登上美國文壇,同時暢銷的收入,也成就了他與姍爾達的婚事。姍爾達對菲茨杰拉德爾后的生活和寫作深有影響。他們的婚后生活可以用“狂歡縱樂”4字包括,經常往返于紐約巴黎之間,極盡奢侈豪華。1925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其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壇上的地位。有學者指出,《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愛情故事后面隱藏著一股哀傷的細流,滲流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于美國夢想的失望。
菲茨杰拉德和姍爾達結婚后,生活奢侈,導致入不敷出的惡果;再多的收入也填不了他們夫妻二人揮霍的惡習。而且姍爾達自視甚高,對菲茨杰拉德不服氣,總想同他一決高低。1926年她得了精神病,從此經常出入醫院,同時又脾氣乖張,折磨得菲茨杰拉德的生活不正常,他以酒澆愁,成了個酗酒的人。他此后創作的《夜色溫柔》顯示了他的才力衰退,受到批評家的冷淡,又不能彌補他的生活開支,使他意志消沉、貧病交迫。1948年,姍爾達在瘋人院中去世,活得比菲茨杰拉德還多了8年。
雪拉·葛雷姆,作為菲茨杰拉德的婚外戀人,也是菲茨杰拉德最后的一位戀人。她原名麗麗·雪兒,是倫敦東區一對猶太夫婦的6個小孩中最小的一個。父親早歿,母親將6歲的她送進倫敦南部的一家猶太醫院附設的孤兒院。麗麗在院里住了8年。她在孤兒院里事事出人頭地,得到可以繼續升學的獎學金,但由于照顧母親和兄長她不得不放棄。麗麗回家后做過短期的女傭,以后在一家百貨公司出售牙刷,17歲時結識了一位陸軍少將約翰·葛雷姆·吉蘭。這位軍人比她大25歲,看出了她的天賦。他們不久就結了婚。這位少將把這誘人而又無知的少女當做他的生財之道,把她改名為雪拉·葛雷姆,送進皇家戲劇學院上學。在學院里,她改掉了一口倫敦佬的土話,不久就登上了舞臺,成為名伶諾爾·考德風行時期的合唱隊員。此后,她運用她新學的倫敦上流社會語言和她動人的風姿,很快就進入了倫敦的社交界,成為一時的風頭人物。她不愿只做一個戲子,還在新聞事業上打天下。1935年,麗麗到達美國時,她已是一個專門寫流言蜚語的專欄作家;她要打破她出身低微的阻力,成為一個嶄新的人物。
1937年,40歲的菲茨杰拉德和雪拉·葛雷姆在好萊塢相識,一見傾心便成就了他們的露水姻緣。這不是她的投機行動,反之,卻使她犧牲了更好的機會。她丟掉了一個有錢有勢的情人,而投入菲茨杰拉德的懷抱。這時,菲茨杰拉德已經潦倒酗酒,在好萊塢被人雇傭以寫寫電影腳本為生。然而他有幸遇到了葛雷姆,得到了她的援手,在她的照看下,他擯棄了酒瓶,寫下了他的杰作《最后的大亨》,可惜沒有終篇。菲茨杰拉德一生,一心要找到一位絕頂佳人作為他的配偶,他認為姍爾達可算是個絕頂的美人兒,麗麗是無法與她媲美的。據說他死后,麗麗找到了她自己的相片,背面有菲氏的親筆題字——一幀婊子的照相。
1940年冬天,年僅44歲的菲茨杰拉德因心臟病突發死于洛杉磯。菲茨杰拉德一生追求享樂,生活之路可謂坎坷不平,大起大落。但他那些超越時空頗富生命力的佳作卻足以使他名垂史冊,為世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