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在《說難》中講,龍的脖子上有兩塊逆鱗,誰觸動了它,龍就會大發雷霆;人也有逆鱗,誰觸動了它,人就會動怒變臉。這里說的是與人交談的道理,其實,誰身上都有“逆鱗”——不愿別人觸及的缺憾、隱私、傷疤之類,如果在交談中不了解、不尊重對方。有意無意觸動了這些敏感的“逆鱗”,輕則使交談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重則令對方動怒變臉,甚至招致禍害,用一句俗語來說,那就是:當著矮子別說短話。
在拿破侖稱霸歐洲大陸的時候,一位科學家建議他在戰船上安裝發動機,用機械動力代替人力和風力,高傲的拿破侖對這一“動力革命”的方案開始頗感興趣。為了使拿破侖速做決策,那位科學家恭維地說:“陛下,如果有發動機助一臂之力,您一定會更加高大起來……”一聽這話,拿破侖臉色陡變,冷冷地說:“我的戰船裝士兵還不夠,哪有地方去裝什么發動機呢?收起你那一套吧!”科學家碰了一鼻子灰。
原來拿破侖身材矮小,特別忌諱涉及他身高的詞語。他從科學家所說“您一定會更加高大起來”一語,推斷別人說他現在還“不高大——矮”,是在蔑視他、嘲笑他,斷然拒絕了科學家的方案,錯失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如果那位科學家知道“當著矮子別說短話”,讓拿破侖高高興興地采納這個方案.歐洲的歷史也許就要改寫了。
三國時期,劉備第一次進西蜀時,為了討好益州牧劉璋和他手下的官員,態度謙恭、說話低調,劉璋的臣屬便飄飄然起來。長著一把大胡子的張裕,更是忘乎所以地開起玩笑來:“長須美髯才夠得上男子漢大丈夫,那些嘴上少毛的人,哪有大丈夫的氣概啊?哈哈!”胡子稀疏的劉備訕訕地笑著,但很快恢復了謙和的姿態。半年后,劉備領兵打下益州,當上了蜀國之主,他找了個借口,竟將那時“當著矮子說短話”的張裕殺了。
在古代,男子以須眉濃密為美,胡子眉毛稀少的男子被認為沒有男子漢氣概,而胡子稀少是劉備相貌上的一大弱項。這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張裕偏要同劉備比胡子,“哪壺不開提哪壺”,劉備心里能不反感嗎?當時在劉璋的地盤上,劉備忍辱負重,不便發作,一旦大權在握,還會有張裕的好果子吃嗎?誠然,劉備后來有失君子風度,但如果張裕說話不那樣尖酸刻薄,何至于招來殺身之禍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說話要看對象,“當著矮子別說短話”是交談必須遵循的規則。
記得上大一時,有一次我們幾個同學周末去爬山。大家一口氣登上了駱駝嶺的最高峰,眺望全城,興致勃勃地議論起來——
“瞧!國貿大廈、人民廣場……那是實驗中學!”
“我看到我們大學了,圖書館,錯落有致;后面是我們文學院……”女生小舒興奮地指著、說著。
“怎么我看不到呢?”近視眼的女生小林著急地說,“我們兩只眼睛都看不到,小舒可是一目了然,比我們都強耶!”
小舒一聽,臉色突變,轉過身去,蹲在地上,傷心落淚。
我們馬上意識到小林說話觸雷了:原來小舒有一只眼睛殘障失明,她小時候有一次在石灰池邊玩耍,不幸掉到池里,造成終身的缺憾。小林那句“小舒可是一目了然,比我們都強”正觸到她的痛處。我們好不容易才把小舒勸下來,但小林和小舒從此生分了。
當著“矮子”,不僅不說“短話”,而且要專門找“長話”來說,毫不吝嗇地贊揚對方的長處和優點,巧解對方的心結。這樣,談話才會投機,溝通才會順暢,人際關系才會和諧溫馨。
(申敬國薦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