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費里尼在自傳里不止一次地談到自己的妻子,他是僅見的早婚且后來沒有離婚的電影導演。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并不想很早結婚,只是戰爭期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他結婚的時候只有23歲。回望自己的一生,他發現妻子是那個和他一起成長的人。
在還相信愛情的時候,遇到一個人,真心付出并得到回報,當然是幸福樣板之一種。總比兩只憂心忡忡的老狐貍,在秋日的街上對望和猶疑來得不那么凄涼。結婚后的種種矛盾和體驗,可以調整,一起學習和適應。
當你老了的時候,會發現那早已經是自己的一部分了,對方,不過是鏡子里的自己。你從對方身上,也可以看到自己。費里尼的妻子,那個為費里尼醫治童年創傷的人,也是和他一起經歷時光、創作藝術的人。奧斯卡頒獎前,得知妻子惠有重病,費里尼說:“我要盡一切力量使她快活。我實在不能想象沒有朱麗葉塔自己怎樣繼續活下去。”
在生命的早些年,有很好的感情并且結婚,等于是你在社會上吃到的第一口飯,是溫熱的。有了這口熱飯墊底,再怎樣苦的生活,倒也還不至于讓人太悲觀。
(曹啟華薦自《現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