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流氓無產者的乞丐、和尚朱元璋從參加起義到當上皇帝花了僅僅十六年的時間,現在看來也是個天大的奇跡。他成為四海之君后最擔心的就是如何把朱家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為此,這個沒有讀過書但精明過人的農家子弟搜腸刮肚設計了一整套看似天衣無縫的制度來規范子孫的行為。這些制度的精致和完善令人嘆為觀止。
說到明朝政治制度,不能不提一本非常重要的典籍——《皇明祖訓》,它是朱元璋親自主持編纂的,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后世子孫的訓誡,初名《祖訓錄》。該書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洪武六年成書,朱元璋親筆作序,命禮部刊印成書。洪武九年又加修訂。洪武二十八年重訂,更名為《皇明祖訓》,并將首章的《箴戒》改稱《祖訓首章》,它是皇子皇孫們從幼年起的必修課。全書條目有十三,主要內容有: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強調節儉;告誡后代帝王不要輕易動止;規定皇后不得干預外政,宮闈當謹內外;分述內官職掌、品秩和內官機構的設置。里面對朱家子孫的管理作了極為詳細的規定:制定了后世二十代子孫排序用字;封爵的程序和規格;規定郡王子孫有文武材者,可考驗授官;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設置;王國軍隊的設置,規定親王儀仗;規定諸王宮室格式,不得僭越;朝覲時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給和每歲常用等等。
朱元璋像一個計算機程序員一樣把自己能夠想到的危險都用制度化的規定加以防止,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后來的運行是如此糟糕。他可以設置精致的程序,可操作員的賢愚他做不了主。他以后的十五個操作員把他本來就有漏洞的程序改得亂七八糟,他設想的萬年帝國滅亡了,他健在的近支子孫幾乎被滿清殺了個精光。
朱皇帝怕功臣在他死后尾大不掉,統統將他們砍了。可等靖難之役孫子朱允炆要用人時卻朝中無良將,只好倉皇辭廟。他怕皇帝軟弱,權臣跋扈,派親王駐守要地,以備拱衛皇室,可奪取他寶貝孫子朱允炆皇位的就是自己鐘愛的四子朱棣。據說,這個漏洞他想到了,還準備了一個補丁軟件——給孫子準備好僧衣、度牒以備逃亡!
他怕宦官誤國,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文武銜,不許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等;還在宮門上掛一塊高三尺的鐵牌,上面刻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他死后四十四年,他孫子的孫子明英宗在位時,太監王振嫌這個鐵牌礙眼,命人摘走。有明一代,權閹迭出,氣焰之熾盛于前朝。被史家稱為賢明的宣德皇帝專門在宮內設立內學堂,教宦官識字,以代替皇帝批閱文件。《明史》記載:“初,太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后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制。由是多通文墨,曉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數傳之后,勢成積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賢。”
他怕分皇權,禁設丞相,可后世仍然出了嚴嵩、張居正這樣不是丞相的丞相。《明史》中說:“高皇帝(明太祖)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