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當某個人向特里薩修女(著名慈善活動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請求幫助時,她說: “對不起,我在休息……”嗎?
特里薩修女,圣雄甘地(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馬丁’路德·金(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南非首位黑人總統),你認為他們怎樣看待自己的“工作”?你的助理以及雜貨店門口的收銀員,對工作都是怎樣的態度?
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不得不在擁擠的辦公環境中,在較低的報酬水平下,從事工作量更多、責任更重的工作。員工被告知“雖然獎金少得可憐,但要更賣力氣地工作;否則,就炒你的魷魚。”事實上,這種命令也好,指責也罷,對于提高員工的績效并沒有明顯的成效。實踐證明,像質量、客戶服務、生產率等方面的指標是否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取決于員工對待工作的看法。那些對自身工作有正確價值觀的員工,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
以下是人們對待工作的六種不同態度,你屬于哪一種?相信通過了解這些內容,將有助于提高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觀點一:“工作就是使命”
像馬丁·路德·金,甘地和特里薩修女這樣杰出的人,往往將工作與生活合二為一。當把工作看成使命時,我們就會愿意把生命投入到我們的信仰中。
一些政治領袖、醫生、教師和警察等,均屬于這一類型。當然,有的企業家也會這樣想。我曾經和一位即將退休的CEO談話,他說,“我不能退休,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事實上,是否有這樣的工作態度,重要的不是從事何種工作,而是你是否能夠投入其中。
這種工作觀產生的能量是不可思議的,會使得員工不計回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當然,這和“工作狂”完全是兩回事?!肮ぷ骺瘛眰冸m然喜歡把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但他們往往陷入一種充滿了絕望的努力中,整個過程缺少快樂,也就是說,他們并非在享受工作本身。而當將工作看成使命時,人們會從工作中得到一種深深的滿足,對能夠從事這樣的工作而心存感激。這與我們的職位或者工資無關。
觀點二:“工作就是天職”
如果你強烈地意識到,是被“召喚”來從事這項工作的,那就意味著,你并沒有準備為你所從事的工作獻出生命,你就不像那些為了使命而工作的人那樣,將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地糅合在一起。但是,當你將工作當成天職,就需要你對所從事的工作有一個鄭重的承諾,這遠非憑借短期的興趣就可以做到。
另外,任何人都可以把工作當作天職,這不是牧師或者其他從事特別重要工作的專業人士才享有的“特權”。可能在你的老師中,就有人為了“天職”在工作;或者你遇到的一些普通人,他們也有可能認為自己是為了“天職”在工作。約翰·謝黑(本文作者之一)已經被“召喚”作為一個牧師、一個研究所的創建者、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現在,他正致力于從事一名“用工作改變世界”的顧問。當約翰談到這些時,他說,雖然他的工作性質已經改變多次,但其內在動力未曾發生改變。他總是在同樣的“召喚”下,在努力完成所從事的工作。
觀點三:“工作就是專業”
現在的很多“專業”可以按照中世紀的三大傳統分類區分:醫學、法律和技術。看一看這個世界上的專業協會名單:各種教師協會、作家協會、HR專業協會等,以及股票經紀人,甚至計算機程序員,他們都有各自的專業。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這個人成功地完成了相關領域的學習課程,大部分還通過了某種資格認證。
關鍵在于,這個人的“地位”和他的行業之間,應該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他希望不斷超越自己,能夠成為業內的精英。他對本專業、本領域內的同仁,或者對某一具體領域的特殊團體,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并希望在工作上“變得更在行”。這一類型的人,往往更看重業內人士對他的評價,而不是一個某一階段才會為其服務的“老板”。
觀點四:“工作就是職業”
當對于你來說,工作是職業時,那就意味著,你一直在致力于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更有效率的工作。你希望不要閑得無聊,甚至可以不在乎從事這份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承擔很大的責任。無論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你都覺得可以接受。一個組織內若有大量的持這種工作觀的員工,其變革和發展相對要容易很多。那些希望工作、生活都非常充實的人,擁有非常強大的潛在能量,他們可以在管理規范的組織中完成偉大的事情。
觀點五:“工作就是賺錢”
“工作”實際上來源于古英語詞匯“gobbe”,意思是一塊東西。當時的英格蘭礦工不得不經常需要挖許多大塊的煤。當人們說, “這只是一個工作”時,這里的“工作”僅僅是指“賺錢的途徑”。持有這種工作觀的員工,跳槽變得非常容易。他們主要因為通過這份工作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而充滿熱情,也僅僅通過加薪可以使其受到激勵。我們在許多公司的高層經理或領導者中經??梢钥吹竭@樣的人。這些人對一些使工作環境變得更好的事情幾乎沒有興趣,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常常是:“這會使我獲得更高的收入嗎?”
根據我們的經驗,很少有人會自始至終僅把工作看成“為了賺錢”,多數人的工作觀都是可以改變的。如果管理者傾聽他們的抱怨,理解他們的難處,并鼓勵他們成為更好的員工——為了他們,也是為了組織一一就常常能“創造”一個更具有主動性的工作者,至少可以是一個把工作看成職業的人。
觀點六:“工作都是暫時的”
這主要是指那些喜歡無拘無束的人。這些人認為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一種不幸,認為工作只是為他們實現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提供資金支持。事實上,只有很少的經理人是屬于這一類型的。但是,不能因此認為他們是“游蕩者”。他們認為生命中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只是時機尚未成熟,暫時需要有一個過渡階段。
本質上,持這種工作觀的人沒有任何錯誤,但若希望激勵這樣的員工卻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有足夠創意的話,只能尋找一個方式,在組織希望他們做的事情和他們期望做的事情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有那么輕松了。
對管理者的啟示
顯而易見,以上六種工作觀,從上至下,層次逐漸降低。我們處于越高的層次,就有越多的動力去努力實現目標。換句話說,我們的工作就可以完成得更加出色。這并不是要求我們為了實現目標就必須準備獻出生命。但通常情況,對于組織和個人來說,將工作觀上升到更高層次,對提高績效,都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方法,使得自身和周圍的人的工作觀都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應該注意,對于普通員工來說,通常情況下,很難比組織中的高級管理者具有更高層次的價值觀。而領導者往往習慣于根據他們自己的情況,為其他人設定提高工作觀層次的目標。這往往是不切合實際的。作為領導者,如果發現你的員工失去了工作激情,應首先看看他的工作觀處于何種層次,然后再采取相應對策,這一點至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