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商業機器公司,有一位高級負責人因工作失誤而損失了1000萬美元的巨款。沉重的壓力使他精神緊張,終日萎靡不振。
幾天后,這位負責人接到了董事長約翰·歐佩爾接見的通知。在辦公室里,他被告知調任同等重要的一個新職務。這一結果大大地出乎意料,他十分驚訝地問道:“董事長,我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您為何不把我開除或降職?”
“先生,如果我那樣處理的話,豈不是在您身上白白地花費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歐佩爾回答說。
談話還不到10分鐘,但卻給了這位高級負責人以極大的鼓勵,成為他日后工作的巨大內在動力。他在新的起點上奮發拼搏,為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是一個典型的“使功不如使過”的例子。HR經理不必為員工從前做過的一些錯事而耿耿于懷,而應當將那些有價值的員工所犯的有價值的錯誤當作一種難得的財富。
隋唐之際的李靖,曾試圖揭發李淵的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后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貞觀年間,他負責抵御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后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試想,如果當年李世民不曾對李靖假以援手,或是李淵一意孤行,李靖人頭落地,當年的大唐怎會出現這一員名將?
美國商業機器公司的創始人華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成功的法則就是把犯錯誤的速度提高一倍。”這話聽起來頗為極端,但不無道理——一個走向夕陽的企業才會因為害怕錯誤而畏首畏尾,踟躕不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而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犯了錯誤之后能得到別人的原諒。原諒別人就是信任別人,把他能夠做的事交給他繼續做下去。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使過去成為有價值和建設性的經歷,那就是冷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因錯誤而獲益,然后忘記錯誤。”歐佩爾說:“我們允許下屬出錯,如果哪個人在經過幾次犯錯誤之后變得‘茁壯’了,在公司看來是很有價值的。”
知道一個人錯了,卻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實屬不易,但這也體現出企業管理層的一種風度,一種雅量。即便是在施罰的過程當中,也要積極為被罰者創造“留面子”的機會,而不是將已生出悔意的心徹底打進冰窟,讓犯錯的員工覺得無地自容。
理解是化開冰封之心的一杯熱茶,寬容是照亮漆黑夜晚的一盞明燈。無人理解是人生最大的苦惱和悲哀,而寬容是人間最溫暖的情懷。因為理解,我們的生活變得從容;因為寬容,我們的人生變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