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吃驚的計算機博士
國內一家著名軟件開發公司在2000年前后,因為業務發展迅速,人員出現短缺,在與客戶企業簽訂了軟件開發合同后,卻派不出合適的項目經理來帶領研發團隊。公司遂對外進行公開招聘。候選人佟先生的條件打動了老板:佟先生是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的計算機博士,職稱為副教授,撰寫過軟件方面的專著。老板對他進行面試時,發現他在軟件開發方面確實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最后決定予以錄用。
然而,佟先生走馬上任后,卻很快做出了一連串讓老板感到吃驚的事:到任后的第二天,他沒有聯系客戶,也沒有組織項目組成員討論,而是獨自一人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其后,他便經常去參加學術研討會,并準備寫一本計算機軟件編程方面的書,甚至還讓他的項目團隊幫助他撰寫部分章節。項目的進展出現了問題,但他似乎并不著急,也沒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種狀況。
上述案例所反映的情況,在目前我國的一些企業還是存在的。企業根據一系列看似非常有說服力的條件,選拔了一位員工之后,很快就發現該員工的表現與公司的預期相去甚遠……問題是,公司怎么才能看準人,選對人呢?
難道我們自己看人不準嗎
在國外,對一個經理人進行第三方的專業評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世界500強公司對自己人員的選拔任免,大都要委托第三方測評公司進行專業測評,而中國缺乏這方面的專業公司,只好請國外的。當然他們也知道,由于中外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這些測評公司的測評信度和效度大為降低。但總比沒有要強,可謂聊勝于無。
要知道,人才測評產業在發達國家是比較完善和成熟的。在美國測評服務業的收入高達百億美元之多。在中國,人才測評業卻剛剛興起。目前,仍有許多人不理解人才測評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正如有的HR工作者所說的:難到我們自己看人不準嗎?普通員工對用錯人的后果往往沒有多少感覺,但那些企業老板,卻總有無限感慨。奧克斯總裁就曾感嘆過:“用錯一個人,一年時間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是四個億呀!”
真的能給企業帶來效益嗎
人才測評為何得到世界知名企業的青睞?難道它真的能給企業帶來效益?還是,它只不過是一只好看的花瓶,僅能給企業帶來顏面上的光彩而已。我們來計算一下,人才測評到底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少效益。筆者根據自己曾服務過的客戶公司,編制成下面兩個表格。以便于讀者觀察、對比。首先,請看表1:

人力成本基本上由招聘成本、直接人力成本(工資報酬和福利)、培訓投入等三部分組成。不同層級人員的人力成本不同,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也不同。我們以引進一位高層管理者為例,一個高級管理者一年的成本大約在125萬元左右,而公司對他的績效預期大約在1000萬元左右。如果招聘的成功率為100%,則產出的實際效益為875萬元,由于招聘中的誤差不可能完全避免,即成功率不能達到100%,這樣就產生了損失。一般情況下,用常規招聘方法招聘高層管理者的成功率大約在60%左右,其實際產生的效益就只有600萬,扣除人力成本,實際利潤只有475萬元。其他如中層管理者或普通工人也可以用此方法做一個估算,在此不再贅述。那么,人力資源測評給企業帶來的效益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看表2。

表2的統計數據向人們展示了人才測評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用常規招聘方法選拔出來的人創造的實際價值遠遠低于預期值。原因在于,對應聘者與崗位匹配程度判斷的準確性不高。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一般的面試選拔準確度基本上維持在50%左右,而專業的人才測評機構卻可以使測評的準確性有較大的提升。仍按照上述表格中的數據,高層人才招聘的準確度只要提高10個百分點,就會使企業的凈利潤增值100萬。而對于一個專業的測評公司來說,使評估的有效性提升10~20個百分點并不是太難的事情,這也是世界500強企業青睞專業測評公司的直接原因。由表2我們還會發現,除了高端人才在單個人的身上能體現專業的測評價值外,對于大量的中層人員和普通人員來說,引入測評的價值同樣很明顯。
其他益處
人才測評除了使企業在經濟方面獲益外,還可以給企業帶來其他的益處。用于外部招聘時,它能夠提高人才選拔的準確性,特別是人崗匹配的準確度。如果應聘者數量較多,特別是企業進行大規模校園招聘時,可以大大提高招聘的效率。此外,規范、科學、公平的選拔招聘流程,可以從側面幫助企業提升形象,抵制關系、條子和說情者。對于競聘成功者來說,通過競爭最終得到了崗位,不但增加了自信心,也充分體會到了工作的來之不易,會更加珍惜這份工作。
在企業進行內部人才選拔時,人才測評可以通過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人事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并為企業的人才戰略規劃提供客觀的數據支撐。以幫助企業正確對待和使用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資源。當然,企業的這種內部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機制,也有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活現有人才資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