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績效考核結果
E公司采取“360度績效考評方法”,對員工進行季度績效考評。其普通員工的考核權重,依據考評主體不同,分別設置為:直接主管考評占60%,關聯崗位同級考評占20%,二級主管考評占20%。
考核結果公布,行政部文員小李的最終得分為76分,采購部文員小吳的最終得分為83分。小李知道結果后感到很委屈,認為無論是從工作績效還是從能力方面看,自己都不比小吳差,而自己的工作也比小吳辛苦,但考核分數卻比小吳低,“這也太不公平了!”小李覺得忍無可忍。
為此,小李向公司人力資源部提出申訴。
公司人力資源部接到申訴后,專門對小李和小吳的考核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結論是無論從工作績效、工作能力方面,還是從工作態度方面,小李確實比小吳優秀。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績效考核作為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是,多數企業只注重了績效考核的差異性,而往往忽視了其一致性,更談不上對二者進行有機整合了。這就極易造成考核結果不公平,引起企業內部矛盾。
何謂績效考核的差異性
所謂績效考核差異性,是指企業在績效管理過程中,依據不同的考核目的,采取不同的績效考核標準、考核方法、考核指標及其權重,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職責的人員,在考核、結果應用與反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性。
從企業角度看,企業的性質、所處的行業、內外環境、發展階段、企業規模以及組織文化等各不相同,客觀上要求企業在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該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采取最適合本企業的績效考核方案。
從員工角度看,每個員工所處崗位的職責、應承擔的責任不同,對每個員工的業績要求也不同。考核應結合不同的崗位性質,設計不同的指標;員工應承擔的責任不同,對他們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也不同,考核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過度地強調考核的差異性,卻常常會使得企業陷入尷尬的處境:
◆工作繁瑣,成本增加。若企業過度強調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員工制定不同的績效考核方案,特別是對于機構龐大、人員眾多的大型企業,將會大大增加人力資源部和其他工作部門的工作負荷,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
◆實踐中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多數企業在實施績效考核時,考核方案設計得相當完美,理論也很合理,但是,容易陷入差異性“漩渦”——過度關注差異性,而看不到其他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使考核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常常是得出的考核分數與實際工作數量、質量、工作態度等均不一致,使員工覺得不公平,引發企業各種內部矛盾。
何謂績效考核的一致性
所謂績效考核的一致性,是指在由績效考核的依據、目的、方法、標準、指標、過程、結果應用與反饋等一系列部件構成的考核體系中,強調各部件自身以及各部件之間的相關、依存和繼承等特性。
首先,考核應與組織目標相一致。制定績效考核指標,首先必須明確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和業務特點。在此基礎上,從組織最高層向各個部門和職位層層分解,使得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個人績效與組織績效保持一致。
其次,考核應與企業的發展相一致。績效指標并不是靜止不變的。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后,企業的組織戰略、目標和組織結構都要做出相應調整,與此相適應,企業的績效指標也應隨之調整。
有這樣一家公司,創業之初,為了使銷售人員能有更多的精力出去跑市場,在財務部專門成立了一個信貸組,負責應收款的回籠工作。銷售員在應收款的回收過程中只起協助作用。企業進入成熟期后,市場拓展了,問題就出現了:信貸員指責銷售員為了個人業績,不考慮客戶的信譽度而盲目簽單,造成賬款回收困難,提出應該是誰簽單誰負責收款;而銷售員則認為,公司歷來如此分工,追收賬款就應該信貸員來做。雙方矛盾產生的原因就是企業發展了,但是績效考核體系卻未做出相應調整。事實上,即使是制定了明確的考核體系,也應該通過定期審核來保證指標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尋求差異性和一致性間的平衡點
企業進行績效考核設定時,不僅要注重差異性原則,而且要考慮一致性原則。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是績效考核體系設計的關鍵。
◆從考核目的上整合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實施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促使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相結合,通過提升個人績效來提升企業績效。個人績效是促成部門績效的基礎,部門績效又是促成企業績效的關鍵,三者有著緊密的相關性與一致性。
對員工個人考核的目的,是激勵員工,保持并提升員工的工作意愿,發展員工的能力;對組織進行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員工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激勵組織成員間的協作,增強團隊凝聚力,以提高部門績效;對企業進行考核,是為了定期衡量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以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對個人、部門、企業的考核,應根據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案。
◆從考核方法上整合
這是差異性與一致性整合的重點,也是難點。考核方法的多樣性、復雜性與多變性,決定了整合的難度,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考核方法。企業在選取考核方法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應與考核目標相一致。即不同的考核目標,應選擇不同的考核方法。如想對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評價,最好選擇360度反饋評價方法;若想選拔優秀領導干部,最好運用評價中心方法等等。
(二)應與崗位職責相匹配。要考核不同部門的員工職責履行情況,應按照職位說明書及目標任務設計考核指標。例如,在人力資源部門,小張是績效考核專員,小王是勞動關系專員,他們的職務、職稱均相同,但是他們從事的主要工作業務卻大相徑庭。在進行考核時,兩者的指標如工作業務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是相同的,但具體到每一項能力的要素構成上卻應是不同的。
(三)應兼顧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傳統的考核制度過于專注財務指標,而隨著公司經營的日益復雜和不確定,以單一的指標考核經營者并監控公司狀況往往是不合時宜的。財務指標只能反映公司某一時間或時期內的經營結果,但這一結果從何而來?公司經營中存在什么問題?經營者如何改進?對這些問題,財務指標不能給出答案。因此,選擇考核指標時,應堅持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四)應兼顧個人績效考核與組織績效考核的一致性。應當說,在考核個人績效的同時,也是對組織績效進行考核。或者說,個人績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能夠反映組織績效的高低。例如目標管理法,其優點就在于使得員工的工作行為與組織目標相一致。如果員工個人的目標完成了,就意味著組織目標也完成了,這種“捆綁”式的績效考核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