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套科學的公務員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無論對于公務員現有工作的評估,還是對于有針對性地指導其隊伍的發展與建設,都具有理論與實踐的意義。筆者在借鑒國外政府部門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將平衡記分卡的基本思想引入到我國公務員的政績評估體系中來,設計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務員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以期對我國公務員的政績考核有所幫助。
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產生于企業界,近些年,在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作為一種優秀的績效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在營利性組織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逐漸擴展到非營利性組織管理領域,將組織戰略目標在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成長等四個方面依序展開為具體有因果關系的局部目標,并進一步發展對應的評價指標。
可行性分析
2004年,西安交大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吳建南教授將平衡記分卡的思想及設計流程,應用于政府部門的績效評價。他指出,當平衡記分卡框架被應用于地方政府等公共組織時,戰略制定和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學習成長等各方面具體內容的確定,要圍繞公共組織的特定性進行,充分體現公共組織的非營利性,這與其在私人研究機構中應用的利益驅動動機有很大不同。
2006年,國家人事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務員考核工作的意見指出,首先要注重考核公務員在單位的工作表現,同時也要了解工作時間以外遵紀守法的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政府和公務員的威信和形象建設。這正體現了平衡記分卡的內部業務流程指標。
另外,平衡計分卡在注重財務指標、內部業務流程指標的業績管理方法基礎上,更加關注前瞻性的投入;在關注其當前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要考慮其發展的潛力。這無疑體現了平衡記分卡之社會業績基礎上的潛力指標。再次,平衡記分卡提倡的以顧客為導向的思想,正與現在社會中所提倡的對于公務人員的評定要看民眾的“意見”——民眾滿意度是一致的。所以,如果將這一思想引入到公務員政績考核中來,從業績效益、民眾滿意度、內部業務、學習與發展等四個方面對公務員進行考核,將具有新的創新與挑戰(見圖1)。

根據平衡記分卡的四個維度,整合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相關資料,在與有關專家訪談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公務員政績考核指標的四個部分及其子項目(見圖2)。

這四個部分及其十個子項目,在考核的具體操作層面上,結合現階段政府的工作重點,提出如下考核辦法:
1.業績效益。公務員的業績效益,圍繞經濟業績、社會業績、資源與環境三個方面重點考核。
經濟業績:包括所轄區的外來投資規模及所占的比重,其下屬的各執行部門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等指標內容。由上級機關評價,可以同去年同期比較其增長幅度,或與同級同類機關比較。
社會業績:包括所轄區內的社會建設與發展是否和諧,公眾對于目前的生活幸福指數的評價和具有推動社會發展作用的活動是否滿意。可以通過電話或填答問卷等形式,由公眾進行隨機匿名評價。
資源與環境:包括轄區的地理資源應用狀況與人口分布狀況、政治與法律制度建設狀況、思想道德狀況與科學文化狀況等指標內容。由上級機關評價。
2.內部業務。公務員的內部業務,可以圍繞政務公開和工作效率兩個方面重點考核。
政務公開:包括公務員組織在政府機關重大決策、重要法規規章、行政標準、辦事程序、辦事結果等方面對于社會的公開化程度;對關系公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前實行的公示、征詢,以及行政決策聽證、專家論證等民主決策的程度;還包括政務網及行政辦公網絡化是否健全等指標內容。可以通過電話或訪談的形式,由其服務的群體來評價。
工作效率:包括對于上級下達工作完成的及時性及完成的質量,組織或公務人員為民眾辦事的效率等指標內容。由上級機關與其服務的群體共同評價。
3.學習與發展。公務員的學習與發展,可以圍繞思想作風、文化氛圍、組織與員工發展三個方面重點考核。
思想作風:公務員組織內部開展的行風廉政建設活動的頻次、對于公務員先進教育活動開展的頻次、組織成員對于為民眾辦實事的理解與實施狀況。由組織內成員對于活動的狀況進行統計評價。
文化氛圍:指組織內成員或其服務群體對于該組織文化氛圍的評價。包括其團隊的凝聚力、組織的活力、組織內非正式群體活動的目的等指標內容。通過向組織內成員及其服務群體的代表發問卷調查的形式評價。
組織與員工發展:包括組織內成員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成員在該組織內工作年限的層次結構,組織內成員在進入該組織后所接受的教育與培訓比率等。通過對組織內成員的問卷調查考核評價。
4.民眾滿意度。公務員的民眾滿意度指標,可以圍繞社會公認評估和協調處理急難問題兩個方面重點考核。
社會公認評估:包括考核民眾對于政府工作的了解、參與、監督的情況,考核相關制度在民眾中的實施程度。通過走訪或電話訪問的形式,隨機選取民眾評價。
協調處理急難問題:包括走訪有困難的民眾活動的頻次,對于轄區內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嚴重疫情等)應對處理的反應速度及處置措施。由上級機關、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民眾做評價。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張淑華系該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趙星系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