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進了組織后,人格就“分裂”為個人和組織的“雙重”人格。個人人格追求絕對自由;而組織人格要求必須讓渡一部分個人自由。
揚兆宇簡介
現任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經濟學碩士:遼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
曾接受中美企業管理培訓,澳大利亞南澳州企業管理培訓。
研究領域:管理原理、管理思想史、跨文化管理、知識管理研究。曾出版專著兩部,譯著四部,發表論文多篇。
現任沈陽市政協委員、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兼職教授、遼寧文學院兼職教授。
上個月的一個星期天,我去學校給工程碩士班上課,路上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問我能不能馬上幫他講一門課,他定好的外地老師因故沒來,讓我去救場。
我說,校內有課,我去不了啊。他問我,能不能在這邊請假到他那邊去。我說,這邊是我的單位啊,這門課兩個月前就和我說好了,怎能放下不講呢?他最后說:“你真不能來?”我說:“真不能去。”電話就掛斷了。
看著手機,我忽然就想起“組織人格”這個概念。在校外上課,講起來很輕松,沒有大綱,沒有檢查,時間上也寬松,講課費也高,錢給得又多又快;給自己學校講課,要求嚴格,又不一定給錢,即使給錢也少得多,一般都可以忽略不計,近似于白講。如果單純考慮從“個人人格”出發,我應該馬上掉轉車頭去講外邊的課,學校這邊撒個謊,請個假,到外邊去掙錢。但我是絕不能放下單位不給錢的課去上校外給錢的課的。因為我是這個組織的人,我的“組織人格”要求我必須這么做。
◆一個人進了組織后,人格就“分裂”為個人人格和組織人格。個人人格追求絕對自由;而組織人格要求必須讓渡—部分個人自由。
市場經濟的最大原則是“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人進入一個組織是比較收益和成本后的理性選擇。讓渡個人自由是痛苦的,是選擇進入一個組織的“成本”,而組織給予個人的各種報酬是個人選擇進入組織的“收益”。只有當收益大于成本時。個人才能選擇進入組織,反之就不會進入這個組織。如果“成本”和“收益”幾近相等時,這個人就會猶豫,進還是不進這個組織?
就我個人而言,選擇進入高校,“收益”是高校給我的職業、職稱、工資收入和各種福利等;而“成本”就是我必須讓渡的自由。當我的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發生沖突時,我要服從組織利益。比如,外邊的課給很多錢,學校的課不給錢或只給很少的錢,時間上發生了沖突,我必須優先講學校的課。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比如掃雪、開會,我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參加。如果我不是這個組織的成員,我就可以利用掃雪或開會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忠于專業,卻不忠于組織是當代人的突出特征。
這和個人品質無關。和我最相似的就是我父兄了,我相信我們有一樣的品質。但他們都在一個單位里工作到退休,退休之后也還在原單位幫忙。而我卻換過兩個單位。尤其是我的第二次跳槽很能說明當代人“忠于專業,不忠于組織”這個特征。
作為大學教師,我是忠于自己的專業的,無論給什么層次的學生上課。也無論講課給不給錢,給多少錢,我都是一樣認真講;此外,評上教授以后,我每年都寫或譯—本書,發表兩篇論文。因為我1984年就聽說過“沒有論文就不是教授”(No paper,noprofessor)這句話,而且認為說得有道理。“不忠于組織”是說只要有待遇更好的組織向一個人招手,他可以隨時選擇離開自己的組織,而不必一生一世守著一個組織,這在當前很多企業員工(尤其是知識型員工)身上,屢見不鮮。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市場經濟就是在人才的流動中給每個人定位的,每個人和每個組織一樣都有充分的選擇自由。生產要素特別是最活躍的生產要素——人的自由流動是市場經濟真正運行的一個重要依據。
◆作為員工,不僅要維護和發展自己的個人人格,還要維護和發展自己的組織人格;作為管理者,不但要看組織成員的個人人格,更重要的是看組織成員的組織人格。
既然員工有個人人格又有組織人格,無論員工個人還是組織就都應該重視這兩個人格。每一個人都在若干組織中生存,個人人格更多的是個人的事情。而組織人格應該是組織的管理者最關心的事情,然而個人也應有意識地維護和發展自己的組織人格,使自己在組織中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我認為一個員工的組織人格應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認同組織的共同目標
組織人格首先要求成員認同組織的共同目標。比如企業的共同目標是盈利,球隊的共同目標是贏球。組織成員對組織的共同目標認同程度越高,成員的績效就越高,整個組織的績效也就越高。如果全體組織成員都能認同組織,目標產生的合力就會超過個人績效的加和。組織人格要求成員在個人人格和組織人格發生矛盾時,以組織人格為重。認可犧牲個人利益,維護組織利益的做法。
組織的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既是一致的,又有矛盾的時候,好的組織能把員工的主要時間和精力聚集在組織的共同目標上,讓組織成員無心也沒有必要再做組織之外的事情。市場經濟允許成員有第二職業,事實上,如能讓員工在組織之外的收入不多于在組織內收入的20%,這個組織就算是管理得不錯了。
☆有協作意愿
組織人格要求組織成員有良好的協作意愿。一個人不管他個性多強,只要他參加一個組織就應該有協作意愿,和其他成員愉快有效地協作。羅德曼極具個性,但他加入公牛隊就得按時參加訓練,在場上就得當好喬丹的配角。
☆善于溝通
組織人格要求成員善于溝通。信息溝通是組織的第三個要素。一個人在組織中必須學會和上級、平級以及下級進行溝通。現在是信息社會,溝通能力變得更加重要。
☆服從領導
組織人格要求成員服從領導。組織中領導的話無論是用強硬的語言說出來的,還是用溫和的語言說出來的,都是命令,都應該認真執行。如果發現領導的話和自己的想法相左,可以當面和他討論,不能背后議論;如果當面沒說,就應不折不扣地執行。
◆個人人格和組織人格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
組織從共同目標和管理需要出發,致力于使個人人格符合組織人格的要求,努力把個性化的非模式化的人格塑造成非個性化的模式化的組織人格。個人人格往往在無形中受到組織人格的擠壓而產生扭曲,出現符合組織人格的傾向。
組織和管理者如果片面強調組織人格,就會使組織內部缺乏生氣,缺乏自由思考和開拓創新精神;如果片面強調個人人格,則容易出現管理效率低下,員工行為混亂等現象。
無論員工個人還是組織的管理者,都不能只考慮個人人格或組織人格。作為個人應多考慮一下組織人格,使自己的個人人格服從組織目標;作為組織的管理者應多考慮一下員工的個人人格,盡量使組織目標適合員工的個人人格,給員工個人人格一個廣闊的發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