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性評價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需要和動機,以鼓勵學生自覺主動提高自身全面素質為目的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程理念,由于理解的偏差,在體育教學中使用激勵性評價時,出現了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現象,如:語言簡單,時機把握不好、使用頻率太高、目的性不強等。這些現象的出現,輕者,學生變得麻木;重者,學生產生厭惡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威信也受到影響。下面通過4個事例,分析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
一、激勵性評價運用的誤區
1.評價缺乏導向性
案例1:一節初中的支撐跳躍跳山羊課,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參與練習,但是部分女生仍不敢練習,教師也把這些學生單獨組織練習。其中一個女生豁出去了,助跑、踏板、支撐、跳躍,過去了,但因為動作掌握不好,幾乎摔倒。教師立即表揚:“你真棒!加油!”。女生的冒失行為把其他的女生嚇得更不敢練習。
評價的指向性是指教師評價的目標性。即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明白自己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進步了。“你真棒”、“你真行”、“你了不起”等是教師常用的激勵性表揚語言,這些簡單的激勵性評價語言,缺乏對學生發展的導向性。如案例1中,評價就應該從促使學生成功跳過山羊著想,這時的表揚與激勵需要更多的技巧和針對性。如:“剛才你助跑很快,起跳有力,所以你成功了!下面再跳時,注意起跳時身體不要過分前傾,用力撐住馬背,就不會摔倒,而且會跳得更高、更遠”。如果這樣進行激勵性評價的話,讓學生知道自己被表揚的理由,同時,也知道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另外考慮到其他沒有跳過去的學生,還應對沒有跳過去的學生進行“只要大家都像這位同學那么勇敢,誰都能成功跳過”這樣的激勵,效果就完全不一樣。其實,表揚與激勵還具備成功教學法內涵。
2.評價缺乏針對性
案例2:初中的體育課,進行立定跳遠的練習,有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跳了2.50m,教師表揚激勵:“大家看,這個同學跳的很好,我們為他鼓掌”。被表揚的學生興高采烈,其他的學生、特別是跳的不遠的學生,有的只是羨慕,還有就是失落。
案例2中,教師使用的語言與教學的目的關系不明。學生之所以能跳得遠是因為先天素質好,而與技術動作的學習關系不大。尤其這樣的評價會使其他先天素質較差的學生受到傷害,容易使大多數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評價應該針對技術動作展開,要有利于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例如:可以結合個別學生的起跳、擺臂、空中、落地等動作進行評價。盡量避開用遠度這樣絕對成績進行激勵性評價。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評價時,要時刻想到每個學生。
3.評價缺乏客觀性
案例3:高一的體育課準備部分,教師安排學生帶領同學完成徒手操,因為學生沒有進行專門的培訓和教學,學生的口令和動作存在較大的問題,領操學生只是馬馬虎虎地帶同學做了幾節徒手操,教師激勵性評價:“好!做的不錯,大家用掌聲鼓勵他”。領操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嬉笑和鼓掌中紅著臉跑下去了。
案例4:小學高年級的體育課,教學內容是籃球的學習。教師組織學生練習時,對甲學生說:“做的好,不錯!”;對乙學生說:“好,努力!”;對丙學生說:“你真棒!”……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學生表揚激勵了一番。
案例3是針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案例4是針對大多數同學的評價。在這兩個案例中,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明顯言過其實,缺乏客觀性。這種評價很難讓學生信服,不管是領操學生還是打籃球的的學生,它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心浮氣燥,失去自我的反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應注意客觀、真實,并不是盲目的放縱學生,做的不好就要提出。例如案例3,教師在評價中說:“大家認為他操帶的如何啊?如果這個同學的口令再洪亮些,動作上做到舒展、大方、到位,那就好了!”這樣的評價,學生會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促使其糾正,也讓其他學生引以為鑒。案例4也一樣,在激勵評價的同時,客觀的評價學生的不足,特別是態度、行為,利于學生客觀認識自己,調整課堂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其實也是對其他學生一個教育過程。評價時,尊重學生的人格是前提,用好詞語和語氣,做到實事求是,把握好度。另外,從教師對教學進程控制的角度來看,也不能盲目放縱。
二、運用激勵性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
激勵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在使用激勵性評價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兼顧每個學生,不能表揚了個別學生而使大部分學生產生自卑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2)要客觀真實,不能言過其實,激勵學生的學習情緒;客觀評價學習中的不足,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有利于教育進程的調控;對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態度應及時予以糾正,客觀真實地進行評價。
3)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好的理由,努力的方向,其他學生值得借鑒的地方應該明示。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高級中學 213371)
(河北石家莊外國語學校 0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