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竿齊跑
練習方法:四人一小組,共同手持竹竿(可橫向雙手持竿,也可前后單手一側或兩側持竿)共同跑步前進。(如圖1)

組織建議: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其中每四人為一合作小組,可以采用接力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也可在隊列練習中讓學生每四個人一組持竿共同體會“跑步——走”的節奏、步幅、步頻,以提高隊伍步調的一致性。
2.“同舟共濟”
練習方法:練習前,將兩根長竹竿上分別等距離地固定好四個橡皮套,參加練習的四位同學前后站立,分別將小腿套在事先準備好的橡皮套內,四人步調一致,共同前進。(如圖2)
組織建議:將XjLIsz4VCl51cS5JIT5NjonOk0aSU1rgJ5bNlOpXgRM=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看哪一個組最先完成規定的距離。每組可自行安排一名指揮者,以保證四個人節奏的一致性,以最前面的同學到達終點線的先后順序,作為最后比賽結果的評判依據。
3.“拔河”比賽
練習方法:每四位同學分別根據各自的實力,分成實力相當的兩組,雙方在比賽前可自行商定比賽的規則。(如圖3)
組織建議:練習前,一定要檢查長竹竿是否光滑,以及是否堅固耐用。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也可讓學生自由組合,產生合作伙伴,在老師或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比賽。在練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以及對規則的認可和共同遵守的良好習慣。
4.連升“三級”
練習方法:四人一組,使用一根長竹竿,其中兩人持竿設置三個不同高度(高度可自行商定),另外兩人分別跳躍這三個高度。在練習中,若一人失誤,另外一個同伴可以進行“相救”。 (如圖4)

組織建議:設置的高度可雙方自行商定,跳躍的方式也可自行決定,這樣便于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更好地調動大家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5.“棍”掃一片
練習方法:四人一組共同練習,其中一人持竿,另外三人分站在以竿的長度為半徑的圓內。游戲開始后,持竿的同學將長竹竿貼著地面快速“掃”過,另外三名同學及時做好判斷躲避竹竿,被竿掃到的同學和持竿同學進行交換練習。(如圖5)
組織建議:持竿的同學可靈活控制好竹竿的行進方向、速度以及竿離地面的高度,特別注意竿離地面的高度一定要在其他同學的能力范圍之內。
6.共跳竹竿
練習方法:每四人一組,其中兩人為持竿者,另外兩人為跳竿者,當跳竿者失誤時,和持竿者交換練習。(如圖6)
組織建議:練習前可向學生簡單介紹少數民族的竹竿舞,有條件的可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加深對跳竹竿舞的認識和理解。練習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創編的積極性,可在每節課后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各個小組進行展示。
7.“老翁”不倒
練習方法:每四人一組,各手持一根長竹竿站在邊長為1m(可逐漸增大距離如1.5m、2m等)的正方形的四個角上,其中一同學發令后,大家共同松手按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去扶下一根竿。(如圖7)
組織建議:四人事先約定好扶竿時的行進方向,待動作路線及方法熟悉后,可逐漸增大距離。
(注:本文所用相片上的學生為贛榆縣實驗中學2006級17班部分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