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原來特指“窮人過年難過,就像一道關口”,但是現在卻被“好事者”拿來與大大小小的干部掛上了鉤。
事實上,在一些地方確實形成了“禮”和“官”的鏈接,甚至出現了明碼標價的“賣官市場”。當然,真正埋單的可能會落到私人企業主或個體戶頭上,但他們會將成本轉嫁,最后倒霉的只能是普通老百姓。而對于一部分干部來說,過年確成了一道關口。一到過年過節的前幾天,大小城市的交通都會猛然“添堵”。老百姓議論說,送禮的都上街亂串,哪能不堵?
這幾年,反腐倡廉抓得緊了,“年關”的含義有所進步。對于大大小小的干部而言,也許會處在一種尷尬的境地——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這一為難,過年對干部來說,又成了令人愁眉不展的“關口”。
關于“年關”還有一個最古老klijfnflY+Zk9BvbnwdBgg==的傳說,據說“年”是一個深居海底的恐怖怪獸,每到除夕便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于是,能不能平安地度過“年”這一“關”,就使除夕成了“年關”。按照這個故事的邏輯來演繹,少數地方官場上“年節賄賂”的潛規則好比是恐怖怪獸——“年”——到了除夕夜便要出來吃人。不過,在關于“年”的傳說里,結局還是皆大歡喜的:后來,人們發現了“年”的“克星”——怕紅色、怕火光、怕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謂之“過年”。因此,對付官場上的“年關”,就要靠有效的規章制度,以民主化、公開化來對干部實行監督,從防微杜漸做起,年年月月日日堅持不懈。這樣,貪污腐敗這個吃人的“年”,也就不能出來害人了。(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