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送禮是黨內不正之風的一種反映,但是黨風在好轉,正規則必將越來越壓倒“潛規則”,“潛規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黨員干部應該有信心
干部“年關”難過,已成眾所周知的官場現象。面對黨內年節送禮的不正之風,正直、堅守原則的人往往感到難以抵制,有的還因此遭遇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孤立。反腐研究專家黃葦町認為,官場送禮的實質往往是借“人情往來”之名行賄賂之實。為此,他強調,黨內應提倡移風易俗,把遏制送禮不正之風提高到加強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借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剛剛結束之機,乘勢而上,狠抓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凈化黨風。黨風純正了,“年關”自然不再成“廉關”。
送禮之風在鉆法律的空子
人民論壇:近年來,每至元旦前后,針對干部年節送禮之風,中紀委、地方紀委都發出通知,各地也紛紛采取形式各異的廉政舉措,要求黨政官員廉潔自律,嚴禁各種形式的收錢斂財行為,但送禮之風為何屢禁不絕?
黃葦町:原因很多,主要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不夠規范,很長時間以來,送禮風氣比較濃厚,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融合劑。但在客觀上造成了兩種情況:
一方面,年節時期,為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給領導干部送禮提供了一個“好進門,好說話,好出手”的時機,可以避免平時容易碰壁的尷尬。有了友情、親情、鄉情的掩護,易于通過送禮達到行賄或感情投資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廉潔的干部,利用年節鉆法律的空子斂財。什么是賄賂?通過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才叫賄賂,而年關送禮具有很強的模糊性,它將構成賄賂犯罪的“受禮”和“為他人謀取利益”這兩個要件,在時空上錯開了。表層的“人情往來”掩蓋了實質的斂財和權錢交易行為。
人民論壇:2007年1月12日,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原安徽省委副書記、政協副主席王昭耀死緩。據報道,從1990年到案發16年間,王受賄一直沒有停止過,“大多是過年過節的‘打基礎’聯絡感情的行為”。發生在中秋、春節“兩節”的行賄行為,幾乎占到了95%。由此可見,年節送禮行賄賂之實的情況已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黃葦町:是的。年節送禮是一種比較隱蔽的權錢交易,孤立地看每個送禮者和受禮者,似乎金額并不多,即使被曝光,一般也達不到要作為行賄受賄罪查處的標準。但這是可以積少成多的。一個送禮者可能向很多人送禮,而某些掌握實權的部門特別是個人,可以先后收受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送禮,一年達到幾十萬,幾百萬,一點都不奇怪。
實際上,年節送禮對黨風、社會風氣的毒化作用非常大。它把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上下級的關系變成一種權與錢,權與物的交換關系。而關系的庸俗化,同時造成了對一些堅持原則的人的孤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堅定的信仰和黨性,就很難堅持自己的操守。有的干部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就會不自覺地跟著走。
以純正的黨風消弭“官場潛規則”
人民論壇:年節送禮已成為一種官場文化,一種官場潛規則,采訪中我們發現部分官員認為要在官場“混”好,就必須遵從這種潛規則,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有部分官員表示無可奈何。對此,您怎么看?
黃葦町:我們一般不提“官場文化”,對于這些問題,我認為是黨內不正之風的一種反映,所以黨政干部對“潛規則”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們承認,在黨風和社會風氣不 正的情況下,確實存在所謂的“官場潛規則”,某些潛規則也確實曾對某些人的升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有的地方,“潛規則”還起了逆淘汰作用,不懂潛規則的人被孤立和排斥。但是,由于我們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這種狀況正在逐漸改變?,F在我們干部的提拔和任用,越來越取決于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同,越來越取決于整個領導集體,而不是看本人與某個主要領導干部的關系是否親密。潛規則已經越來越不靈了。隨著制度的完善、風氣的好轉,正規則必將越來越壓倒“潛規則”。我們干部對此要有信心,不要受所謂“潛規則”的影響,
人民論壇:目前,黨內不正之風還有相當的影響,跑官賣官、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已嚴重影響到我們黨的形象。在年節送禮這個問題上,我們黨應如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黃葦町:黨風純正對社會風氣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我們號召和主張的,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黨內首先要做到這一點,要移風易俗。實際上,人情送禮在國外也有。在許多國家,應邀去家里做客,也不能空手去,但一般都是備個很簡單精致的小禮品。禮輕情意重,禮太重反而沒有情意了。
在制度和紀律上,我們對不準吃請受禮的要求一直很多,也很嚴格,但相應的監督和檢查少,懲罰措施沒有跟上。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年年提要求上,對頂風違紀的行為,卻實際上聽之任之,就是對堅守原則的人的一種打擊,這一點應該引起重視。特別是對一些影響惡劣的收受錢物的行為,應該按照黨的紀律嚴肅處理。黨紀的作用,不能是一般的要求和號召,還要落實和檢查,不能等到腐敗分子落網了,才發現查出的所謂“來源不明的巨額財產”——很大一部分是年節的“紅包”收入。
在前不久結束的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同志要求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顯然,遏制節日送禮不正之風,也應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能將其視為小事小節而有所忽視。
“年關”和群眾在一起
人民論壇::每年春節、元旦我們的總書記、總理都是和群眾在一起,每年的元旦前后中紀委發出的“紅頭文件”也號召廣大的黨員干部要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工作,重點要關注貧困地區和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人認為,“年關”,干部也應該到群眾中去。您有何看法?
黃葦町:客觀地講,“兩節”期間,下級干部往上跑的現象較為嚴重,但也確有不少領導干部往下走,深入群眾之中為群眾排憂解難。但其中也有個別人存在“作秀”的傾向,不是真正的“訪貧問苦”,也不是真正的關心群眾。報上曾報道過有個后來被查出是腐敗分子的縣委書記,帶著一個包括電視臺攝像車在內的龐大車隊,跑了幾十公里路,給山區一戶困難群眾送一床棉被,其“送溫暖”的費用都不知道是棉被的多少倍。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移風易俗要提倡走出去,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解決問題。這是很好的一個方向,同時,也是移風易俗的一個具體化措施。年節時期,領導干部們到群眾中間,既可以充分利用人們過年過節時間比較充裕,一家人聚得也比較齊的機會,真正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為他們解決難題,也為來年自己工作打下一個基礎;同時也甩掉了送禮者的糾纏,對其他黨員干部也是一種帶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年節也是一個難得的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時機。
人民論壇:送禮之風已成無孔不入的官場頑疾,對于領導干部而言,除了適當地“走出去”、“走下去”之外,該如何過好“廉潔關”?
黃葦町:領導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過好廉潔關,在這方面堪稱楷模的是彭德懷同志,當年他給自己提了“三條牢守”:第一自己不貪,第二不給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臉皮的熟人擋回去。有這三條,才能保得住個“公”。作為領導干部能做到這三點,可以說在思想上是過了廉政關了。其次要學會怎么過關,有幾種形式可以借鑒:一是安民告示。有些領導干部事先聲明,過年誰也別上我家來,我誰也不接待,誰的禮也不收,送來也要交到紀委等。主要領導干部如采取這種安民告示,即可以對不正之風采取主動,也能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學會拒絕。真找到門上,怎么辦?不要傷了“登門造訪”干部的面子,但要把握分寸、用恰當的方式講清道理,堅決回絕。但還存在一種情況,不能拒絕、沒法拒絕怎么辦?——“禮尚往來”。實在不能不收,就回贈一些價值相同的東西,或者你送給我孩子一個“紅包”,我就回贈一個同樣的“紅包”,總之,領導干部不能“欠人家情”。作為一種迫不得已的做法,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方式。當然,最好不要發展到這一步??偟脑瓌t是不收,但在方法上可以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