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貪官外逃”給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嚴重危害國有資產和國家金融安全,有損黨和國家形象;也暴露出我們的人事管理制度、護照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監督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貪官外逃”;貪污腐敗;機制缺失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10-0087-03
2007年4月涉嫌特大經濟犯罪,被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追捕的云南交通廳原副廳長胡星被引渡回國,新一輪關于“外逃貪官”的討論又風起云涌,“外逃貪官”這四個字又頻頻出現在各大網站、各種雜志的核心熱點部位。討論的內容主要是關于如何堵住外逃貪官的外逃之路、如何建立有效機制預防貪官外逃、如何加大國際合作讓貪官無處可逃等等,涉及到“貪官外逃”的方方面面。本文通過分析貪官外逃的原因來分析機制方面的缺失。
一、“貪官外逃”的易發部門
“三十六計,走為上”,但逃往海外,沒有一大筆錢財做后盾無疑寸步難行。貪官要想外逃,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能夠比較順利地通過國(邊)境,二是逃到國外后能夠生存得下去,也就是說必須有足夠的錢。這對于一般的公務人員或級別較低的官員是難以做到的,而對于那些級別較高、有機會經常穿梭于國際間且手握重要權力的官員則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么貪官外逃多發區集中在跟金錢和國有資產打交道的金融系統、國有企業和一些掌握實權的部門,實非偶然。通過有關資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比較易發生“貪官外逃”的部門:
一是銀行系統。國內一些金融部門堪稱貪官外逃事件的頭號重災區。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的三任負責人許國俊、余振東、許超凡盜用4.83億元后,分別遠遁海外。而在這之前,銀行系統人員攜款外逃事件已非常嚴重。1998年,中國銀行南海支行丹灶辦事處謝炳峰、麥容輝兩人,為償還欠款和賭債,貪污銀行儲備金5250萬元后攜款潛逃到泰國;廣東省東莞市建設銀行職員陳強、林進財逃往泰國,轉賬贓款數百萬元;中國銀行海南分行原行長王黎明涉嫌嚴重經濟犯罪,帶著妻子潛逃海外。
二是國有大中型企業。2001年被北京市檢察機關立案的120余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中,有70%為國有企業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財會人員。全國各地近年來也都不時傳出某某國企老總亡命天涯不知所蹤的案件。僅以云南省為例,昆明卷煙廠原廠長陳傳柏貪污1600多萬元后逃匿海外;前幾年,云南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貪污案發后,企圖逃往越南時,被我邊防檢查站截獲。國有控股的西安市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汽車部經理周長青,曾16次赴澳門豪賭,賭光了4800多萬元公款后,持假名為“李志明”的護照,在廣州白云機場出境,經由香港轉法國,再由法國逃至南美的厄瓜多爾。由于語言不通,生活無著,他被抓獲時已經幾乎身無分文。2002年1月10日,這個曾經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經營者在西安被依法執行槍決,賭掉了自己的人生。
三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深圳市計劃局財貿處原處長王建業權傾一方。王建業和其情婦史燕青兩人同謀受賄、貪污1300余萬元人民幣。又花錢購買了洪都拉斯護照,先后往洪都拉斯、香港、美國、瑞士、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逃竄。最后的結局是王建業被判處死刑,史燕青被判處死緩。新疆自治區交通廳財務處副處長顏旭東伙同他人挪用道路基本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潛逃國外至今杳無音信。值得關注的是,個別黨政機關部門的腐敗官員,乃至級別較高的領導干部,這兩年也開始或明或暗地匯入了海外潛逃的逆流。遠華大案案發之初,中央專案組進駐廈門,索取、收受賄賂折合人民幣500多萬元的廈門市原副市長藍甫,就持因私護照,攜妻倉皇出逃澳大利亞,后于2000年1月21日歸案。2002年6月14日,《南方周末》在頭版詳細報道了河南兩位廳局級高官在短短一年間相繼出逃的經過。這兩位廳級官員,一個是攜情婦跑到新西蘭的程三昌,出逃前官銜是河南豫港公司董事長(曾任漯河市市委書記);另一個是前不久出走美國的河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蔣基芳。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東窗事發后,辦案人員發現他私藏5本外國護照,伺機外逃。
二、導致貪官外逃的原因
1.國家打擊貪污腐敗力度加大。隨著國內打擊腐敗力度的加大,收入申報制度、存款實名制、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法律和制度的相繼確立,這些已經撈夠了的貪官感到沒有了安全感,總擔心把錢存放在國內會東窗事發。為了逃避法律制裁,長期安全占有和享用非法所得,這些貪官往往會處心積慮地策劃人財兩逃。從犯罪動機看,貪官攜款外逃,往往基于他們所謂最重要的“安全需要”。
2.出逃一人,圖謀保一批。其實,逃官不絕,出逃之路沒有堵死,往往不只是逃官一人之事,還可能牽涉到一批官員的問題。這個話也許不那么好聽、不那么準確。因為有不少逃官,只是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同其他人毫無關系。但也無法否認,的確有那么一些逃官,背后還牽涉到不少人,出逃不僅僅是保護自己的問題,還包含了保其他人的含義——案件的主角不見了,案件查不下去了,背后的貪官也就挖不出來了,或者說一時難以挖出。另外,少數的、個別的逃官,甚至還可能有人想其逃,催其逃,逼其逃,“逃一個是為了保一批”。最為典型的案例,是當年貴州的逃官,原貴州交通廳廳長盧萬里。據媒體報道,稱原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最終翻船系盧萬里歸案后所供,而與劉方仁同時期受到審查的還有原貴州省的一位副省長。在盧萬里追捕歸案后,該省交通系統一批國企老總因經濟問題被逮捕,涉案者多達數十人。不能肯定盧萬里出逃主觀上是否有保他人的念頭,但他的出逃客觀上暫時保了一批人是沒有疑義的。
3.抓捕、引渡外逃貪官困難重重。世界各國法律之間存在的差異給引渡或追訴造成了困難。世界各國的法律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對貪污賄賂的定罪量刑規定各不相同。有的國家將貪污賄賂規定為犯罪,而有的國家并沒有直接規定為犯罪;或者即使有貪污賄賂罪的規定,但與我國的規定不完全相同,如在量刑上有的國家規定不適用死刑,而我國規定可以適用死刑。受制于當前引渡制度中“雙重犯罪”、“死刑不引渡”原則的制約,使一些已經逃到國外的貪官無法引渡回國而逍遙法外。同時,各國金融制度如金融保密制度上存在的差異,為企圖外逃的貪官在案發之前或案發后轉移財產提供了條件,使他們在出逃后有足夠的生活來源。目前正在運作的反腐敗國際合作大大壓縮了貪官外逃的生存空間,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遏制貪官外逃的勢頭。更何況,大費周折地去追逃、去引渡、去與外國政府談判,其高昂的反腐成本也讓人搖頭不已。
三、貪官外逃,暴露出的體制漏洞
貪官能夠輕而易舉貪污上千萬甚至上億元錢,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加上這些巨貪在案發前可以從容攜巨款、帶著老婆子女甚至情婦出逃,更讓人不可思議。貪官外逃大多經過較長時間的預謀和準備過程。從開始貪污受賄積累非法之財,到選擇目的地準備外逃,再到在國外秘密選擇安身立命之所,最后到出逃計劃的具體實施,這一系列行為的完成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要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恐怕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許多貪官,在他們出逃前或落網前就有許多外號,比如“財色廳長”、“惡霸局長”等。這是一種不是舉報的舉報。上級領導部門、監督部門、考察部門應該有所警覺。
1.人事管理制度的缺失。在一些地方,有的政府官員可以隨意出國出境,自己不報告,主管部門也不知道。諸如延邊的大批官員出國豪賭,當地紀檢部門就一點也不知情。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原交通運輸管理處處長(副縣級)蔡豪文,從2004年1月至11月,以帶車休閑游的方式,曾先后24次到國外賭博,主管部門對此竟然一無所知。溫州的楊秀珠在2002年春節,也就是楊秀珠出逃前的三個月,她就已攜全家到新加坡,據稱是春節度假。后來據有關媒體報道說她是先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轉道到其他國家。完全可以說,春節到新加坡正是出逃的一大征兆,是為出逃探路也是為出逃鋪路。不知道她到新加坡過年有沒向有關部門報告過?全家人包括幾歲的小孩在內都辦了私人護照,并且都進行了簽證,這難道說一點沒有蹤跡嗎?如果說沒有,似乎有點說不大通,也絕對是不可能的。
2.護照管理制度的缺失。出逃的貪官手上大都持有因公護照或因私護照,且與潛逃國外的走私、販毒團伙不同,絕大多數屬于真護照,甚至有長期簽證的。護照管理的漏洞在貪官外逃上承擔著難以推辭的責任。諸如,有很多官員,編織種種理由,公然違反國家規定,硬要把因公護照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不愿按有關規定交給有關部門統一管理。如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東窗事發后,辦案人員發現他私藏5本外國護照,伺機外逃。
3.資金管理制度的缺失。包括金融外匯管理上的漏洞、對外投資貿易管理上的漏洞等等。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在美國的國有公司不少虧損,但其中有些公司的負責人及其親屬卻在幾年內成為富翁,當了“投資移民”。近年來,許多中資外貿企業宣布破產前,部分資產和利潤早已被轉移到國外,落到私人名下。這個漏洞之大,恐怕一般人難以想象。武漢長動集團原董事長于志安神不知鬼不覺地卷走巨額美元,在菲律賓開了私人電廠。黑龍江省石油公司原總經理劉佐卿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達1億元之多,然后攜帶一家8口逃到國外,而公司財務上竟沒有這筆賬。國內企業一度掀起對外投資的熱潮,有相當一部分國企的法人代表假借對外投資、合資的名義,將國有資產轉移到境外,再通過適當渠道,將其變為私人財產。有的國企經營者或管理者在和外資企業及境外企業交易時,與外方相互串通,低估國有資產價值,隱瞞、截留境外投資收益。
4.權力高度集中,監督機制缺失。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新舊體制相互交錯、碰撞,體制、機制和制度中的某些層面呈現出失缺、倒錯狀態。特別是當前不少人身兼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廠長、局長等要職,在目前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常常是“兩塊牌子一個門,三頂帽子一個人”。絕對的權力往往導致絕對的腐敗,少數政府官員、國企管理者以及經濟、金融系統的工作人員鉆了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種種空子,通過貪污受賄等大肆攫取非法財富。“國家的錢實在太多,沒有誰數得清楚,也沒有誰看守得天衣無縫,我只是取大海之一粟矣。”一位腐敗分子竟這樣振振有辭地為自己開脫。而為了逃避法律制裁,長期安全占有和享用非法所得,這些貪官往往會處心積慮地策劃人財兩逃。
在當前國情下,要封堵貪官外逃之門,關鍵在預防。要斬斷贓款外流的“黑色通道”,關鍵還是要在國內加大防控力度,一是要強力推行財產申報制度和領導干部親屬、出國子女就業申報制度,讓官員的財產經常“曬太陽”;二是要強化金融監督,切斷貪官向境外轉移贓款的黑色通道,讓外逃者有“后顧之憂”;三是嚴把國門,強化對縣處級以上官員的出入境管理;四是強化對可疑外匯資金跨國交易、企業可疑資金流動的監督,禁止中國企業與外逃貪官及其親屬子女做生意,或進行任何形式的財務往來;五是把貪官的個人資料公開,放到互聯網上,讓他們即使逃到國外也無法遁形;六是修改法律,與國際慣例和發達國家法律盡可能地對接,毫不留情地剝奪貪官及其家人的既得利益,讓“傾家蕩產”成為外逃貪官的另一種“死刑”。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