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被授予“江北瓷都”的淄博是我國陶瓷生產基地之一,研究淄博陶瓷出口意義重大。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淄博陶瓷出口面臨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對淄博陶瓷出口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淄博陶瓷 出口 SWOT 對策
加入WTO以來,淄博陶瓷企業迅速發展,出口量突飛猛進,并與廣東的佛山、潮洲,河北唐山,福建德化等形成了我國陶瓷主要出口基地。淄博陶瓷出口為淄博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淄博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淄博陶瓷出口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 陶瓷原料資源豐富,產品設計獨特。淄博陶瓷資源豐富。主要原料晶種有陶土、石英、長石、焦寶石、堿石、鐘乳石、瓷石、釉土、紫砂土等。全國各地的主要陶瓷原料,在淄博都能找到。獨特的產品設計是淄博陶瓷的特色。如淄博炻器率先在我國研制成功,淄博炻器色澤柔和自然、釉面光亮,是淄博獨特的產品,主要產品有咖啡具、餐具、藝術陶瓷等。
2 產業規模龐大。目前淄博有三個各具特色的陶瓷制造加工中心,分別是博山日用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楊寨、南定建筑衛生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程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其中楊寨建筑衛生陶瓷有著雄厚的發展基礎,近幾年成功引進了廣東東鵬、廣東新明珠、上海亞細亞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人員經營,一大批民營企業也落戶其中,如此眾多的陶瓷廠家云集一處,已經初步形成了淄博建陶產業的集群優勢和規模優勢。
3 陶瓷行業專業配套條件優良。不論是各種陶瓷機械設備,還是窯爐、耐火材料和陶瓷輔助材料等,在淄博都有專業化生產企業,具有良好的專業化協作配套條件,產業鏈基本形成。
4 淄博陶瓷行業具有良好的研發條件和人才培養體系。有專門從事傳統陶瓷研發的山東省硅酸鹽研究設計院,專門從事工業陶瓷研發的山東工業陶瓷設計院等。人才方面則有專門培養陶瓷美術設計人才的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工程技術研究院、淄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陶瓷行業的研發條件和人才培養體系都較為完善。
(二)劣勢(Weakness)
1 知名品牌較少,品牌意識欠缺。淄博陶瓷企業品牌經營意識不強,經常貼牌的企業占30%以上。雖然貼牌使產品價格上升了不少,但利潤被貼牌企業拿去大半,并導致很多企業變成了一些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生產車間”,這種情形對淄博陶瓷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當然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品牌,但力度還不夠。許多陶瓷企業只知道做產品而不重視做品牌和培育運作品牌,品牌影響力十分薄弱,產品知名度不高。
2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大多數陶瓷企業生產設備和生產能力相似,重復建設多。由于政府部門對陶瓷產業整體規劃投入不夠,重復建設較嚴重。企業用于新產品開發的科研投入不高,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創新能力,造成許多企業在生產相同的產品,這種惡性競爭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不得不拱手相讓自己的市場份額。
3 市場競爭的相對無序,出口價格嚴重偏低。目前淄博陶瓷企業尚處于轉型時期,新工廠興建、老工廠倒閉,加之國際陶瓷市場處于買方市場的相對狀態,各廠家大打價格戰,據統計,淄博陶瓷總體上同類產品出口價格只相當于日本和英國陶瓷產品價格的1/7。有的廠家為了壓低產品價格減少生產原料投入或簡化制造工藝流程,造成了一些廠家產品質量更加低下。如此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使市場競爭處于一種相對無序的狀態。
4 出口市場和產品相對單一,出口市場有待擴大。淄博陶瓷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且以中低檔陶瓷為主,對于利潤較高的高檔瓷無論是生產還是出口都非常少,這樣產品大部分都出口到了亞洲、非洲、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對于需求大基高檔瓷的歐洲、美洲、澳洲等則出口有限。有時候會出現歐、美客戶來單,而廠家沒有能力生產出客戶所要產品的尷尬局面。
5 企業的管理者知識文化水平低,觀念落后,用人機制不合理。由于淄博的陶瓷企業大部分是村辦企業或家族式企業。企業的領導和經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識和經營經驗,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管理者中“小富即安”思想比較普遍,不少企業實現溫飽以后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另外許多企業不重視人才,缺乏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導致企業人才流失現象相當嚴重,有的企業甚至出現了“天天招聘人才,天天有人辭職”的現象,從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 地緣優勢。淄博發展陶瓷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淄博市地處山東省中心地帶,因此又稱魯中商城。淄博陶瓷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齊國故都遺風,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震鑠海外,這一切都給淄博市帶來了巨大的國際知名度。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淄博是聯結省會濟南與濱海青島的重要結點,因此成了各類商貿用品的集散地。
2 人世后外貿自主權的放開,競爭環境超于公平。我國加入WTO后,外貿自主權放開,貿易機會增加。陶瓷企業可以獲得大量的市場準人機會,企業的經營環境,尤其是國外的貿易環境區域趨于平等,按照公平競爭原則和非歧視原則,陶瓷業可以與國外企業平等地開展競爭;加之關稅的削減、貿易壁壘的降低,中小型出口企業經營成本可以降下來,更具競爭力。這對于原先沒有出口自主權只能靠代理出口的淄博陶瓷企業不能不說是良好的機會。
3 當地政策優勢。淄博發展一直打著陶瓷的牌,因此在政策方面自然給了陶瓷業發展巨大的便利與支持。從現在淄博市人大的立法來看,陶瓷業更是被寄予了厚望,得到了政策上大力的傾斜支持。如根據市政府的統一規劃,建立的中國財富陶瓷城,中國陶瓷科技城,博山陶瓷物流商貿中心等這一系列的規劃都是在走規模化發展之路。另外,每年舉辦的(國際)陶瓷博覽會和淄博陶瓷琉璃節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客戶,使淄博陶瓷業發展旺上加旺。
(四)威脅(Threats)
1 出口仍然面臨更多貿易壁壘。雖然加入WTO使關稅壁壘降低,但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與日俱增,進入門檻實際并未降低。例如菲律賓對進口建筑陶瓷征收保護性關稅,印度針對中國和阿聯酋生產的玻化磚進行反傾銷等。陶瓷鉛溶出量國際上有明確而嚴格的標準,經濟發達國家從采納20PPM(即20%)到7PPM,美國要求為2%。淄博陶瓷企業受設備、技術等限制大部分達不到有關要求。
2 整體市場生存環境的惡化。近幾年隨著全國陶瓷業的發展,在淄博市地區乃至我國其他省市都興建了大型的陶瓷交易市場。如中國財富陶瓷城,中國陶瓷科技城的建立,使得淄博市內的市場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而從全國大環境來看,廣東佛山、重慶、山東臨沂都興建了大型陶瓷交易市場,其規模與實力與淄博的陶瓷市場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3 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今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狠抓落實,嚴厲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我們知道陶瓷行業本身就是耗能高、污染強的行業。據統計,發達國家生產每噸衛生陶瓷耗電249~553度,耗煤238~476KG,我國則為250~600度,400~1800KG。此外,陶瓷的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等氣體也是造成淄博污染較重的原因之一,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落實勢必會對淄博陶瓷企業產生較大影響。
二、促進淄博陶瓷出口的對策
(一)采取多元化的市場開發戰略
從近幾年淄博陶瓷產品出口狀況及能力來看,陶瓷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亞洲、非洲,只有少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且以利潤較低的中低檔瓷為主。為了擴大出口,提高盈利能力,必須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開拓歐、美、澳洲等市場,建立—個多元化的市場結構。它包括消費群體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這樣既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層次需求,又能以較快的速度進入某一市場。
(二)塑造品牌,以品牌去開發和占領市場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需要企業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創造品牌,通過品牌去占領市場。淄博陶瓷近50年來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發揮的作用是顯著的,但發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只注重當前利益,搞貼牌生產,叫得響的品牌少。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這一點對淄博陶瓷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所以當前淄博陶瓷急需樹立響亮的品牌,扎扎實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淄博陶瓷的整體形象。
(三)堅持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企業一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投入,從原料、成形、燒成、裝飾、精加工等每個環節力求創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從而生產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加快發展高、中檔陶瓷產品,壓縮低檔產品,淘汰技術落后、能耗高的虧損滯銷產品。實現由出口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生產由粗放型的增長向集約型的增長,切實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創新
在市場經濟中,各種競爭最終表現為對人才的競爭。淄博陶瓷企業不僅缺乏懂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家,而且缺乏有效運作市場的營銷人才,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技術人才和設計人才等。因此,引進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是企業十分迫切的任務。在引人人才的過程中,企業要最大限度地放寬引進人才的政策,簡化辦事程序;要大膽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堅持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原則;鼓勵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以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提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勵科技人員兼職兼薪的柔性引進人才機制。
淄博陶瓷企業雖然是一個大的經濟群體,但發展還相對落后,仍存在著內部劣勢和外部因素的制約。我們只有抓住其自身的優勢和機遇,運用好解決對策,揚長避短,挖掘潛力,科學地制定其出口發展戰略,才能使其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