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已從過去的效率、質最、資本、服務的競爭過渡到了以員工素質為核心的競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學習能力。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現代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因此,樹立知識管理理念,建設學習型企業,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實施知識管理開發和深化企業的學習行為
(一)把企業傳統學習方式制度化、信息化,最大限度促進員工知識交流和更新。在技術創新和信息、知識日益成為企業市場競爭力決定因素的情況下,在企業建立知識共享平臺已顯得日益重要。在沒有知識共享平臺的情況下,企業中重要員工的離職、退體會給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因為重要員工的經驗、客戶關系、獨特技能和專業知識是企業的無形財富,充分利用這些財富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同時,員工之間的交流、差別知識的互補和企業文化中價值觀的強化,都需要一個共享的知識平臺。現在局域網和internet的普及給企業提供了這種共享平臺,知識管理就可利用這個平臺充分共享員工的差別知識,將個人知識和信息提升為組織知識。同時,知識管理還必須將企業傳統學習方式制度化、信息化,以促進企業的學習行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強化員工間的知識交流制度。員工之間進行知識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傳幫帶”。成長中的員工通過先進員工的傳幫帶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因此,傳幫帶活動需要經常化、制度化。2支持自學。自學是員工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較少占用組織成本。任何組織都應該支持員工各種形式的自學。3,定期培訓。定期培訓是最完善的培訓制度,它可以使員工及時獲得本行業的最新信息和技術。
(二)對文檔資料實行開放式管理。文檔資料大體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跟本單位的業務直接相關的文檔資料,包括上級文件、內部規章、財務檔案等;第二類是外購資料,包括書刊音像、網絡信息等。針對第一類資料,開放式管理的重點是規范化與透明化;針對第二類資料,開放式管理的重點是共建共享。
(三)積極收集外部信息。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識管理的重要任務。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經濟發展信息、法律信息、科技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等,這些信息有的可以通過檢索媒體、向人咨詢、請人講演、參加相關的會議收集,有的則需要通過系統的調研收集。對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識符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二、促進企業向學習型組織轉化
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成為學習型組織將成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內容。學習型組織是能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應的組織,應該是一個能不斷適應與變革的組織。
企業要想將自身改造為學習型組織,除了注重企業的知識型管理外,必須從建立適合于學習的組織結構人手。一般來講,加強領導和管理、強化反饋機制、創新企業文化是目前我國企業向學習型組織轉化的當務之急。
(一)領導與管理。在學習型組織中,各級領導人和經理人員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從事學習的個人和團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1規范學習行為;2,建立一種促進學習的體系;3鼓勵員工提出創新建議:4,保證知識傳播和學習渠道的暢通;5,企業資源向從事學習的人員和團隊傾斜。
(二)信息反饋機制。傳統企業要向學習型組織轉化,首先要建立員工建議系統和顧客意見反饋系統;其次要成立專門的組織調研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情況變化,并要把這些信息加工成對企業決策有價值的報告;第三要善于接受咨詢公司的幫助,在企業重大決策前重視外界智力的作用。
(三)企業文化。文化是企業強大的精神動力,是員工之間的黏合劑,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須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企業文化。同利同心的企業文化需要三大支柱,即: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細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深入人心的員工黏合機制。這三類機制的任務是使員工得到公平的對待和全面的尊重與關心,將員工之間產生矛盾的因素減少到最低點,充分保護和激勵員工參與管理和進行創新的積極性,最終在組織內形成崇尚創新、學習先進、敬業助人的文化氛圍。在具備了一定的組織結構基礎后,企業還要著重塑造組織的學習文化,培養組織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氣氛。要開展經常性的學習,以提高企業整體的學習積極性。
三、通過學習最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是知識管理的最終落腳點,也是企業學習的同的。知識只有作用于實踐。才能給人們帶來價值。同時,也只有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揚棄,知識才能不斷更新,適應人類改造世界的需要。一個組織能否充分利用組織的知識。能否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知識,進行知識更新,將是其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學習是一件自主的事,只有自主地、充滿樂趣地學習,才能真正了解學習的真諦。因此,在向學習型組織的轉化過程中,不應死板教條。對于國外的先進經驗,既不能盲目借鑒和引進,又不能圖步自封,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適應自身情況的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