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研究國內外循環經濟評級指標以及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指標基礎上,結合黑龍江省旅游業特點,構建了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最后應用該指標體系分析了1997年-2004年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狀況。
關鍵詞:旅游 循環經濟 指標 構建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政府主導下, 立足于冰雪、森林、濕地等旅游資源優勢, 將發展旅游業作為生態省建設的重要部分傾力打造, 在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然而也面臨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黑龍江省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出現了資源破壞嚴重、環境污染加重的現象,環境資源對于旅游業發展的制約作用正在顯現,生態環境惡化己成為該區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們必須摒棄傳統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應當以“科學發展觀”構建新的發展模式,而發展旅游循環經濟就成為一種最好的選擇。
盡管有不少學者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之下,對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的探討卻有所忽略。鑒于此,本文構建了一套可以用于定量評價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對1997年-2004年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
一、構建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要能夠客觀地反映旅游循環經濟的內容和原則。每個指標的概念、數據收集以及計算方法都必須要有科學依據。指標的選則必須以循環經濟理淪為依據。
(二)層次性原則
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應呈現出多目標、多層次的結構,使指標結構清晰,便于利用。
(三)動態性與穩定性原則
旅游循環經濟既要求穩定性的靜態剖析目前旅游系統結構現狀,衡量系統達到的功能和效益水平,同時也要求反映系統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必須引入動態性指標。動態性指標能動態反映旅游系統的功能及效益等方面的演替規律,考慮系統發展的趨勢,能掌握系統可持
(四)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指標選擇要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可靠性和可度量性。指標體系應該注意簡單與復雜的平衡統一,指標過少或過于簡單不能反映循環經濟的內涵;指標過多和過于復雜則不利于評價工作的展開。
二、分析方法
(一)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本質上是一種反饋匿名函詢法。其作法是,在對所要預測的問題征得專家的意見之后,進行整理、歸納、統計,再匿名反饋給各專家,再次征求意見,再集中,再反饋,直至得到穩定的意見。由于旅游循環經濟的研究尚處在探索階段,旅游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研究更是一個嶄新的領域,由于評價指標涉及方面眾多,為了將復雜的問題簡化,論文選取了德爾菲法,在充分尊重和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專家意見集中度較高而且爭議較小的指標篩選出來。
(二)AHP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seaty正式提出,20多年來,層次分析法已廣泛應用于30多個不同領域的規劃決策,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本文運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
(三)極差正規化法
指標無量綱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極差正規化法、標準化法和均值化法。這些無量綱化處理方法在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中均有所應用,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本文采用級差正規化法進行無量綱化。級差正規化法主要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Vi為第i項指標評價值;Xi為第i項指標監測值;Ximax為第i項指標數值最大值;Ximin為第i項指標最小值。其中正向指標表示該指標與循環經濟發展正相關,即指標值越大越有利與循環經濟的發展;負向指標則相反。本文運用級差正規化法對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1997年-2004年的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
(四)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
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即是利用模糊數學理論對現實世界中廣泛存在的那些模糊的、不確定的事物進行定量化,從而作出相對客觀的、正確的、符合實際的評價,進而解決具有模糊性的實際問題。
(五)二次移動平均法
依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一系列的觀測值我們稱之為時間序列。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發展度也是按年份排列起來的一系列測算值,順序不能顛倒,數據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是一個典型的時間序列,可以用時間序列的方法來建立預測模型。二次移動平均法是對時間序列進行預測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應用此方法對近期內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預測。
三、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分析
針對黑龍江省旅游業的特點,我們構建了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詳見表1。
鑒于本指標體系中一些指標具有多角度、多層面的影響作用,本論文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階段主要應用層次分析法,即通過專家群民主決策賦權后,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具體指標的權重系數。依據AHP構建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二)Delphi法與意見的采集
首先列出評價因素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表,使用1-9標度法由專家進行相對重要性標度。為使評價結論更具有代表性,本咨詢專家組由循環經濟專家、環境工程專家、旅游經濟專家組成,人數為十五人。經反復咨詢與歸納,使意見最終趨于集中。判斷矩陣如圖2所示:
通過專家意見采集,依次可以得到所有判斷矩陣。
(三)一致性檢驗并確定權重
在對指標體系進行排序后,還必須對判斷矩陣的權重評定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若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0.1,表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調整判斷矩陣,重新計算,直到CR<0.1為止。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軟件進行一致性檢驗,直至使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一致性檢驗通過后,計算出個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
四、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一)原始數據的收集及無量綱化
數據主要來源: 《黑龍江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005
《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005
《黑龍江省環境狀況公報》,黑龍江省環保局,1997-2004
《新中國55年統計匯編1949-2004》
中國資訊行高校財經數據庫,www.bjinfobank.com
黑龍江統計,www.hlj.stats.gov.cn
本文對黑龍江省1997年-2004年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狀況原始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見表2
(二)應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
旅游循環經濟度是指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的程度,是衡量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的一項綜合性指標,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綜合定量體現,是各項旅游循環經濟指標的加權平均值。據此我們可以用數學模型對其做定量分析:
CI:I年份的循環經濟度,其值越大,說明循環經濟發展程度越高;CIJ:I年份j指標的標準化值,為了統一各指標量綱與縮小指標間的數量級差異,采用極差標準化對原始指標X 進行標準化處理;WJ:指標的權重值。
應用上述公式計算得出1997年-2004年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度,如表2 所示:
通過圖5-3,可以更直觀的看出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近年來的發展狀況。
黑龍江省從1997年到2004年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2004年旅游循環經濟度是1997年的6.1倍,除2003年受非典影響旅游循環經濟度比2002年有所下降外,其它年份均處于持續增長狀態。但黑龍江省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不是直線型的,而是表現出階段性上升的特征。1997年-1998年旅游循環經濟度從0.1217上升到0.3220,增長了0.2003,屬于高速增長期;1998年-1999年旅游循環經濟度僅增長了0.0071,屬緩慢增長階段;1999年-2002年旅游循環經濟度年均增長了0.1125,2003年-2004年增長了0.0758,這兩階段屬穩步增長階段;2002年-2003年旅游循環經濟度下降了0.0007,屬下降階段。
[參考文獻]
[1]Omkarprasad S.Vaidya,Sushil Kumar.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 overview of applic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1).
[2] WasilE,GoldenB. Celebrating 25 years of AHP_ based decision making[J]. Computer sand Operations Research,2003,(30).
[3]陳德全,何云,梁秋琍.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 (4).
[4]萬幼清. 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與方法[J].統計與決策,2006,(3).
[5]王良健.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旅游學刊,2001,(1).
[6]程道品,何平,張合平. 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4,(2).
[7]李敏. 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構建.統計教育[J],2006,(2).
[8]王志憲,虞孝感,唐琦.南京市循環經濟體系建設規劃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 (5).
[9]王志憲,林麗,虞孝感. 循環經濟發展指標體系設置與評價----以南京市為例[J].城市問題,2006,(4).
[10]席喚民等.新編旅游統計學[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