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際勞動標準問題日漸成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爭議的一個焦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未雨綢繆,深入研究,及早采取各種對策應對這個問題,爭取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占據更加主動、更加有利的地位。
關鍵詞:WTO 國際勞工標準 國際貿易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近年來,在眾多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中,勞工標準等社會問題已日益成為倍受世貿組織及各界人士關注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出于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一直以關注發展中國家的人權狀況為理由,多次提出勞工標準問題,并推行了力圖把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掛鉤的單邊行動。這在世界貿易體系中非常具有爭議性,因為這實際上給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形成了新的帶有政治色彩的貿易壁壘,因此引起了發展中國家對此的激烈斗爭。可以預見,勞工標準在未來世界貿易中將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也必將對我國外貿發展戰略提出嚴峻的挑戰。
一、國際勞工標準的實施對中國貿易的影響
(一)相關案例介紹
案例1:2004年2月以來,浙江省一些外貿企業出現這樣的順口溜:“跨國公司來驗廠,不喝酒,不吃飯,問工資,查稅款,數數茅坑才下單。”這些“驗廠”,就是歐美即將推廣的SA8000標準認證。據當地一家公司的外貿員介紹,這樣的“驗廠”他們已經遇到過十幾次了,起先是問卷調查,今年干脆委托調查公司上門查看,內容包括工資、醫療保險和勞動保護等方面,有的甚至還調查廁所有幾個坑位、是否有手紙和香皂等。這些調查員看的全是原始憑證,有時盤根問底得讓人無法回答。
案例2:2004年12月,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在日本南部宮崎市舉行它的首次亞洲會議,吸引了150多個國家的1400名代表參加。中國不是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的會員,因此沒有派代表參加會議。亞洲職工會負責人在國際會議上警告說,中國不理睬全球的勞工標準和它的低工資,對其他亞洲經濟體構成了大威脅;中國的低勞工標準制造了廉價產品,使亞洲整個區域的廠商面對壓力,而工人的待遇也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隨著多邊體制的發展和完善,能被各個國家合法利用的貿易保護工具已經為數不多,其他國家對我國實施的關稅壁壘已經逐步削減,各種非關稅壁壘如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將受到多邊體制越來越嚴格的限制。但也不是意味著中國的產品出口會從此暢通無阻。發達國家在極力慫恿發展中國家大開國門的時候,也是極力尋找各種不明顯違反 WTO 原則規定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也正是如此,被發達國家極力推行與國際貿易掛鉤,成為當今世界盛行的新型貿易壁壘之一。
(二) 發達國家將國際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掛鉤的原因
1.發達國家否認發展中國家在生產成本上的“相對優勢”
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價格便宜,并不是由于生產成本上的比較優勢,而是由于發展中國家故意壓低其國內勞工標準,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在惡劣勞動條件下生產出的大量廉價商品,涌向發達國家的市場,造成對發達國家國內相關產業的不公平競爭,使發達國家喪失了在這些產業上的原有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因此,發達國家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傾銷,也就自然會在國際貿易中借口另外一些國家在遵守勞工標準要對它們實行打壓。
而事實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銷售的產品在國內也以大體相同的價格銷售。而且國際勞工標準不同于人權標準,各國所處發展階段不同,財富總量不同,勞動生產率不一樣,而工資水平的主要依據是各國的勞工生產率。因此,在這種世界現狀下,一味強求國際勞工標準的統一,對發展中國家是不公平。
2.發展中國家的低勞工標準對發達國家國內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大量低廉的商品涌入發達國家,給其國內相關行業造成沖擊,造成發達國家的同類工廠競爭力下降,效益虧損,甚至倒閉,使得工人大量失業,加劇發達國家國內的失業狀況,影響發達國家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發達國家的社會穩定。
上述說法明顯是對發展中國家低勞工標準的影響過分夸大。一個國家的就業情況、生活水平、社會穩定情況主要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保障體系等國內因素有關。發達國家現行的說法明顯是一種舍本逐末、混淆國際視聽的說法,刻意將國際目光引至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標準上來,以達到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的目的。
3.以勞工標準作為貿易壁壘具有隱蔽性
發達國家認為,把勞工標準與貿易掛鉤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改善勞工條件。同時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很多發展中國家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在勞資關系中失去公正的立場,以犧牲勞工的利益來追求經濟的發展。因此,作為國際勞工標準代表的發達國家必須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幫助他們改善勞工條件。
于是,國際勞工標準就披上了人道主義的外衣,成為了新型的貿易壁壘,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給人以人道主義積極維護者、人權捍衛者形象的錯覺。因此,在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標準本身確實存在問題的前提下,發達國家便很容易堂而皇之的在國際上以人權、人道主義為幌子大做文章。而這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好感,也恰恰很好地利用了發達國家國內消費者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發展中國家所生產的產品的厭惡感。這也是發達國家極力在國際社會上推銷產品的“社會標簽”計劃。
(三)中國企業存在的勞工問題
然而,無可否認,由于我國的經濟水平較低,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一些企業的勞工待遇水平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勞工問題嚴重,主要集中在社會的農民工階層。從已曝光的情況看,目前農民工權利受到侵害現象非常普遍。
1.工資水平較低、收入不穩定
由于大部分農民工只有小學和初中文化,所以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主要靠出賣純體力維生。從2005年初公布的統計顯示,珠三角地區農民工月工資在600元左右,12年來只提高了68元。如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農民工實際工資是下降的。但對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屢見不鮮,2005年9月22日,佛山市尚億鞋業有限公司就被揭露拖欠了1700多名員工工資,共計480多萬元,涉及人數之多,讓人咋舌。
2.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
以目前國際上勞動密集型產業普遍實行的社會責任認證標準SA8000為例,標準要求“公司除非在特殊情況下及短期業務需要時不得要求加班,每周加班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且應保證加班能獲得額外津貼。” 而在深圳,大多數工廠的農民工每月工作26天以上,每天平均工時在11小時左右,均超出了要求。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農民工中76%的人在節假日加班時從未享受過國家規定的加班工資。
(四)啟示
中國,作為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上謀取更大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發達國家的眾矢之的,我們要正視現行以勞工標準為名的藍色貿易壁壘。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在勞工問題上的不足,這勢必會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以及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國情及國際經驗來改善我國的勞工問題。
二、我國應對國際勞工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層面的努力
1.健全完善我國的勞動立法
我國包括勞動法在內的國內立法都要與國際相關法規協調,在原則上與國際勞工標準接軌,完善我國的勞動立法。細化勞工標準,比如最低工資標準、收入分配政策、工作時問題。在勞動執法和司法判決上,還應加強對勞工權利的保護。例如,修改《工會法》,應明確規定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并且勞動者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和參加各類工會組織,取消組織工會的最低人數限制;應擴大《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將廣大農民工、進城務工者、家庭保姆納入到勞動法的保護范圍。
2. 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強南南合作
由于發展中成員己占到WTO成員的80%以上,他們的立場、觀點不容忽視。因此中國在積極參與WTO各項談判和決議過程中,要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觀點交流與合作,共同爭取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發展水平的制度安排,以國際多邊規則來替代某些國家的單邊行為,從而遏制發達國家任意地設立勞工壁壘,以不合理的勞工標準來限制發展中國家商品的出口,破壞發展中 國家比較優勢的發揮基礎。中國“入世”后,更應發揮自己WTO 中最大發展中成員和世界貿易大國的作用,做出表率作用。
3.明確立場,積極參與國際勞工組織的活動
我國尊重并接受由國際勞工組織確定的,多數國家認可的國際勞工標準,以及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都應該有權利根據本國國情來協調國內勞工標準。但我們堅決反對的是,將某些國家自行制定的單邊標準強加給別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同時,我國應積極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的活動,通過加強國際勞工組織的地位與影響力,并積極研究加入更多的國際勞工公約,特別是基本國際勞工公約,以積極的姿態來堵住發達國家對我國無視國際勞工發展趨勢的指責。
(二)企業層面的努力
1.強化公司責任,改善勞工狀況
強化公司責任是公司新時代價值觀的核心,是公司行為準則、公司戰略的指針,是公司的軟競爭力。強化公司責任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執行國家勞動法規,保護職工利益,采取措施改善勞工條件。加強對生產環境、職工工作生活條件、環保措施的投資和管理力度,保證企業的健康運營。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通過激勵、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同時要對現行國際勞工標準以及社會責任認證有透徹的研究及有效的實施。對于可以促進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或提升目標國的市場占有率的社會責任認證,企業應當積極地申請認證,有計劃地改造運營流程,使本企業達到認證要求,逐步縮小與國際勞工標準的差距。積極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參加SA8000等國際認證體系,做出示范效果。
2. 積極應訴國際反傾銷訴訟
面對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訴訟,中國企業應該奮起應訴,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應訴企業必須團結起來,盡早介入應訴程序,嚴格進行行業自律才能在應訴中爭取主動。并且要發揮進出口商會的行業協調組織職能,號召和協調同行業齊心協力應對反傾銷。
1994年美國對我國出口大蒜進行反傾銷調查,由于當時我們的出口商不應訴,被裁決376.67%的高稅率,使得我國大蒜在當時被迫退出美國市場。而在濃縮蘋果汁一案,中國企業一致以積極的態度進行應訴,使應訴企業的加權平均稅率比起訴稅率下降了近77個百分點。事實證明在一些法律比較健全的發達國家,運用法律武器,據理力爭,是有可能保護我出口企業的利益的。
三、結論
由于發展中國家處于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科技力量無法與發達國家比擬,仍以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可以說勞工權益及勞工標準問題的出現是無可避免的。但這決不應是一種歷史定位和歷史結果,而是一種歷史的過渡,或者說是歷史的過程,是需要做出整體發展戰略轉變的關鍵時刻。從WTO的發展趨勢來看,勞工標準問題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討論問題,國際貿易與勞工標準掛鉤將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更應早作準備,對國際勞工標準問題深入研究,同時必須未雨綢繆,對此盡早采取各種對策, 防止貿易伙伴出于貿易保護需要對勞工標準的濫用,爭取在未來的貿易談判中占據更主動、更有利的地位,同時應積極主動地運用國際公認的勞工標準,以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剛.貿易與勞工標準掛鉤:新的貿易保護主義[J].財經問題研究,2006,(4).
[2]詹花秀.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J].湖湘論壇,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