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當前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面臨的困難進行了分析,并根據現狀提出了未來的發展要略。
關鍵字:注冊稅務師 困難矛盾 發展要略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國家的稅收政策和征管措施也在走向成熟完善,注冊稅務師行業在這樣良好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下走向市場并立足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注冊稅務師行業畢竟十分稚嫩,在目前還有不少的困難和嚴峻的挑戰。
一、面臨的困難
(一)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
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注冊稅務師行業都通過專門的立法來規范和保護,日本有《稅理士法》、韓國有《稅務士法》、此外,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在會計法等法律中對注冊稅務師執業也設有特別條款加以規定,但我國目前注冊稅務師執業主要的法律依據是《稅收征管法》和1996年人事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注冊稅務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前者只是在第八十九條作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委托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比較原則的規定,而后者僅是行政主管部門的規章規定,不僅法律級次低,約束力差,而且將注冊稅務師的執業停留在稅務代理階段和高度,已與經濟形勢發展和注冊稅務師的活動有很大的差距。
(二)脫鉤改制未到位
稅務師事務所雖然從2000年開始進行脫鉤改制,但事實上稅務事務所的脫鉤改制情況并非十分理想,有的稅務機關出于利益的考慮,為給干部職工“謀福利”,不想脫鉤;而有的稅務師事務所也想依靠稅務機關行政力量,為保證業務穩定和發展,愿意掛鉤,于是脫鉤不徹底、明脫暗不脫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三)未得到社會充分認同
注冊稅務師的執業特別是稅務代理活動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社會上也有不少涉及面,注冊稅務師行業雖然不再象前幾年一樣,人們從沒聽說、從未接觸的局面,但社會對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認知程度仍然很小,注冊稅務師找不到委托人及其委托的事宜,委托人碰到涉稅困難想不到或找不到注冊稅務師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存在,而且稅務機關、納稅人和其他組織或部門不認同注冊稅務師執業的現象不在少數。
(四)執業隊伍力量不強
從注冊稅務師行業人員來源看,幾乎都是“半路出家”,現有從事涉稅服務的人員主要來源于四方面人員:企業財務部門、稅務機關在職干部或離退休人員、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人員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雖然都有各自的專長,但從一開始沒有一個不是“門外漢”,或是缺少全面的稅收知識和稅務實務能力;或是不熟悉注冊稅務師執業的特點;或是欠缺涉稅服務的理念和工作經驗。因此,現行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從業人員總體上能滿足全面涉稅服務、有豐富服務經驗和嫻熟服務技巧的綜合型人才不多;從年齡構成來看,正是由于上述來源,造成了現行注冊稅務師執業隊伍中占多數的是有學歷、有理論基礎但無經驗、無資歷的院校畢業生和有經驗、有資歷但缺少系統理論教育的老同志,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從取得注冊稅務師資格的執業人員來看,盡管從1998年開始通過全國注冊稅務師資格考試取得注冊稅務師資格的人員,截止到2004年已有62000多人,但有不少是在職的稅務干部,也有一些在會計事務所或社會上其他部門,真正在從事注冊稅務師行業執業僅有16000人,僅占到從事涉稅務服務人員的四分之一,全國每個稅務師事務所平均僅有執注冊稅務師6—7人,而且這中間還有不少還是1998年要求相對較低的認定考試通過的注冊稅務師。
(五)行業自身存在一些固有矛盾
注冊稅務師行業在短短幾年內發生巨大變動,作為新興的行業,有著特殊的執業領域和服務方法,但缺少經歷、行業規律的認識以及管理的配套,使注冊稅務師行業有著不少特有的矛盾和問題。目前主要有:1行業管理滯后;2業務檔次低;3執業風險大;4服務效果體現不明顯。
二、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發展要略
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注冊稅務師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起步晚,經歷波折多,市場基礎差,在發展道路上要比其他行業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注冊稅務師的執業活動終究是因市場需要而產生,是市場經濟對社會分工選擇的結果,是符合我國時代潮流和國家政策的朝陽產業,只要營造適當的環境,找準行業定位,按行業規律辦事,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必將呈現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當前中國發展注冊稅務師行業應著重做好:
(一)加快注冊稅務師立法
注冊稅務師行業應結束以法律級次、約束力弱的部門規章為法律依據的局面,這是使注冊稅務師行業作為中介服務行業走向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需要,也是在市場經濟中與其他類似中介服務行業公平競爭的基本要求。經過這十幾年的實踐,注冊稅務師行業已具備了立法來進行規范和保護的基礎和條件,新實施的《行政許可法》規定了可以設定的行政許可的事項,注冊稅務師從事的業務因其專業化程度高,關系到國家稅收和其他宏觀政策的實施,符合:“提供公眾服務并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的要求,可以和注冊會計師、律師等一樣,設定為行政許可的事項,用法律形式來設定。
(二)采用適合行業特點的、多渠道的宣傳方式
注冊稅務師行業社會認知度低,這和行業時日短、宣傳渠道少、力度不足密切相關;注冊稅務師未為社會認同,甚至為個別稅務機關或有關部門和人員所“反感”,這與他們對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職能和發揮的作用,缺乏足夠的了解和感觸不無關系。注冊稅務師行業做好宣傳工作,讓社會增進對行業性質、做法的了解,認識注冊稅務師的作用,爭取各界的幫助和支持,這比任何一種社會上已經普遍存在、為公眾所接受的行業都重要。
(三)構筑與稅務機關的關系
注冊稅務師行業與稅務機關的關系,既不能象過去脫鉤改制前完全依賴稅務機關招攬業務、開拓市場、參與執業,也不應象脫鉤改制后曾經局部出現過的與稅務機關絲毫無關,任行業在市場中自生自滅,這種兩極關系,是不正常、不科學的,會不利于注冊稅務師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獨立公正的執業,也會傷害行業和稅務機關形象和信譽的。在當前現狀下,注冊稅務師行業與稅務機關之間應是相互監督與制約、相互依靠與支持和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四)確立行業定位,轉變觀念
經過脫鉤改制和曲折經歷的注冊稅務師行業,要在市場經濟中立足,應有自身獨立的、有別于其他行業的執業空間和方法,要有個準確行業的定位。從已有的實踐經歷和行業性質可以得出結論,注冊稅務師行業應適應市場需要,走突出稅務專業、堅持服務的道路。
(五)加強執業隊伍建設, 培養行業適用人才
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執業活動由于具體的注冊稅務師或執業人員來完成,在注冊稅務師行業中人的作用要比許多行業尤為直接和突出,在稅務師事務所經營中,設備、設施的好壞并不是最重要的,擁有一支素質全面的執業隊伍,才是注冊稅務師行業的最大“資產”。
(六)加強行業的自律管理
注冊稅務師行業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應有自己行業管理組織,對行業成員及其活動進行管理、指導、監督和服務,制訂各項制度,以規范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行為,增進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在當前首先應建立健全行業管理網絡,結束在有些地區沒有行業協會的局面,稅務師事務所再也不能孤軍奮戰,注冊稅務師再不能成為散兵游勇,執業活動也不能隨心所欲了,應在注冊稅務師協會組織下,既增進行業競爭的合力,又規范運作,提高服務質量和信譽。
三、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認為,中國注冊稅務師行業有著十分美好的發展前景,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但必在立法上、觀念上、營造外部環境、注重內部建設和應對形勢變化上認真分析現狀和利弊,采取對策,確立符合行業自身規律的定位和發展道路,促進注冊稅務師行業沿著規范、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斌.論稅務師事務所面向21世紀的生存管理.稅務咨詢代理理論與實踐論文選編.2000,(8).
[2]陳善良.稅務代理與社會需求.稅務咨詢代理理論與實踐論文選編.2000,(8).
[3]郝如玉.我國稅務代理事業前景廣闊.稅務咨詢通訊.2003,(3).
[4]李永貴.在中國稅務咨詢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結束時的講話.中國稅務咨詢協會文件匯編.20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