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牧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牧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加快推進內蒙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解決全區農牧民看病難問題,有效緩解農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提高農牧民的健康水平,保證農牧民家庭的穩定與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
一、廣泛宣傳,提高農牧民參合率
推進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要提高全區各級有關部門和廣大農牧民的認識,激發廣大農牧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熱情,使大家深刻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要意義,明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方針、政策和基本原則,提高農牧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以正確的社會輿論,為建立和完善內蒙古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是充分發揮內蒙古各級政府和農牧區基層組織的作用,采取各旗縣區、鄉領導聯鄉駐村和鄉村干部進村入戶等辦法,直接面向農牧民群眾開展宣傳工作。二是充分發揮各級媒體的作用,利用各種形式,開展滾動式、全方位的宣傳。三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要深入了解全區基層農牧民對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想法和意見,針對農牧民普遍關心的具體問題,有的放矢,做好耐心細致地宣傳、解釋工作,把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辦法、給農牧民帶來的好處告訴他們,使他們對合作醫療制度有更多的了解和認同,消除疑慮和擔心,引導自治區更多的農牧民自愿參加合作醫療。四是加強經常性宣傳,在各級媒體定期報道合作醫療制度幫助參合農牧民排擾解難的生動事例,通過經常性地宣傳,不斷擴大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群眾中的影響。
二、建立健全制度,維護農牧民利益
推進內蒙古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一要完善籌資機制。我區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50元,由農牧民個人自愿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牧民每人每年繳納10元,地方財政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每人每年補助20元,其中自治區財政補助10元,盟市級財政補助5元,旗縣區財政補助5元,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每人每年補助20元。二要加強資金管理。建立合作醫療資金管理制度,合作醫療資金必須專款專用,專戶儲存,要按照保證安全、手續簡便、方便農牧民的原則,完善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基金結算制度,根據各旗縣區的不同情況,確定合理的醫療費用報銷方案,降低報銷門檻,擴大農牧民的受益面。三要建立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審計制度,全區各級審計部門要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納入審計部門的審計計劃,進行專項審計,并公開審計結果;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各旗縣區的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要把合作醫療基金報銷情況,納入各鄉鎮政府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定期張榜公布本轄區內參合農牧民的醫療費用補助情況,接受群眾監督,保障農牧民參與和知情的權利。
三、加大實施救助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困難
完善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要對全區農牧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從內蒙古各地區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實際出發,適當擴大救助對象,增加救助受益面,提高對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力度,把農牧區五保戶、貧困農牧民家庭、殘疾家庭等弱勢群體作為救助的重點,切實緩解弱勢群體看不起病的困難。通過醫療救助,解決農牧區五保戶、貧困家庭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大病救助”制度,在全區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基礎上,增設“大病救助”作為補充,專門解決農牧民大病重病醫療費用,救助資金可以由自治區各級財政、民政部門撥專款,以及由社會各界捐贈等。鼓勵社會力量對農牧區特困群眾開展慈善醫療救助活動,積極向社會募集農牧區醫療救助基金,對患急重病或意外傷害而又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農牧區特困群眾進行救助。要建立獨立的醫療救助基金帳戶,實行個人申請、村民代表會議評議、民政部門審核批準,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大病救助”與合作醫療相結合的模式。
四、進一步加強管理,改善衛生服務環境
全區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力度整頓農牧區的醫療市場,加強對個體診所的管理,取締非法行醫,打擊違法制售偽劣藥品行為,為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全區各級醫療機構尤其是旗縣區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合理檢查,合理用藥,降低醫療成本,按照有關規定,對農牧區看病難的困難群眾給予一定的優惠。內蒙古各旗縣區級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核定收費標準,防止違規收費,任何部門不得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亂收費、亂攤派。
五、完善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服務質量
各旗縣區要加強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牧區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強化農牧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功能,提高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遏制傳染病、地方病的流行。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幫助農牧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農牧區衛生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內蒙古各級政府要研究制定有利于穩定農牧區衛生人員隊伍的政策,積極鼓勵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到農牧區衛生機構工作。全區要認真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機構醫師到基層服務的實施辦法》,建立城市醫師到農牧區衛生機構服務的工作制度,通過開展培訓、帶教、技術指導等方式,提高農牧區衛生人員的技術水平,更好地為廣大農牧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