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題設計
生活中有太多的細節值得我們感動,比如說感激的微笑,關愛的眼神,祝福的歌聲,勸勉的話語……而你,肯定經歷過、體驗過許多令你感動的事情。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以敘述自己的經歷,可以抒發心中的感慨,也可以發表獨到的議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600字左右。
寫作指導
感動是一種心理活動,只要心不枯死,那么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經歷,比如觀賞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比如目睹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落紅護花的動人場景,比如沐浴在親情、友情之中,感動總會不期而至。所以,寫這樣的作文,只要我們善于思索自己的生活經歷,那就一定能捕捉到有特色、有意義、有價值的素材。
如果寫記敘文,可以運用敘述和描寫等手法再現眼前所見景象和自己的心路歷程,特別是要注意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來打動人心;如果寫議論文,可以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談自己的見解,但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當然,無論寫什么文體的文章,都應注意要把真實情感的表露放在第一位,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打動人心,也才能充分地表現主題。
佳作展示一
感 動
王佳麗
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北風呼呼地吹。從學校下晚自修回家,已八點多鐘了。家中的煤球爐不知什么時候熄了,剛從廠里加班回來的媽媽見鄰居劉叔叔家的廚房里還亮著燈,便讓我去換個煤球回來。
劉叔人稱劉師傅,四十多歲,他本來和劉嬸在一個船隊工作,前年下了崗,經人介紹,從先前的鄰居手上買下了現在這間房子,在小鎮上住了下來。說是師傅,其實劉叔并不會什么手藝。起初,跟人學著做生意,誰知一下子賠了好幾萬元。無奈,只好風里雨里、走街串巷,收起了廢品。劉嬸白天開一輛電瓶車替人家送貨,晚上到中學門口煎菊花餅賣,更是辛苦。
我用火鉗夾好一只煤球,裹緊大衣,三步并作兩步走進劉叔家的廚房,屋內暖暖的,一股牛肉香撲鼻而來,劉叔和兒子圍坐在煤球爐旁,一個在小本兒上記著什么,一個正趴在小方凳上做作業。爐上的鐵鍋呼呼冒著熱氣。
我說明來意,劉叔爽快地答應了,他一邊幫我換煤球一邊說:“今天是我的生日,連我自己都忘了,下午出去收荒跑遠了點兒,到家時天已黑了,兒子說他媽做了幾個菜,想等我回來喝幾盅。可他媽左等右等都沒等著我,眼看著學生下自修了,便忙著去擺攤了。我讓兒子先吃,可他不肯,這不,我們都正等著她回來一起吃呢。你見著你劉嬸了嗎?”
聽著劉叔的話,我的心頭不覺一熱,人苦點、累點、窮點算什么,能擁有這濃濃的親情,真是太幸福了……
簡評
文章只描寫了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場面,卻把人世間最動人的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洞察生活的能力,讓人佩服!
佳作展示二
辛苦的媽媽
時靖
我有一個極普通的媽媽,她今年39歲,烏黑的頭發下有一張黑里透紅的臉,額頭上已悄悄爬上了幾條皺紋。
我的媽媽一年四季都非常辛苦,這我深有體會。有一次,我看到媽媽在羊圈里挑羊糞土,這本是男人做的事,可是因為爸爸常年不在家,這費力的活兒只能由媽媽來做。我趁媽媽把羊糞土挑到田里的間隙,走到羊圈拿起沾滿羊糞土的鐵鍬,想幫媽媽鏟羊糞土,誰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鏟動了幾下,還累得汗如雨下。更要命的是,這里面的氣味臭得令人作嘔。想到那么沉重的擔子壓在媽媽的肩上,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田里,我非常難過。就在這時,媽媽回來了,她看見我拿著鐵鍬站在羊圈里,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她放下挑在肩上的糞桶,走了過來,說:“靖靖,你在干什么?”我轉過身,看到渾身臟兮兮的媽媽,淚水禁不住涌了出來,哭著說:“媽媽,別干了,咱們雇人來做。”“沒關系,雇人做要花不少錢呢,再說你爸在外掙錢也不容易,干嗎還要雇人呢?”
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育我:“小孩子從小就要勞動,記住,勞動是最光榮的。”在媽媽的教育下,我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疊被子、掃地、洗碗等。小的時候,做得好,還能得到媽媽的許多夸獎呢!現在夸獎少了,但是我仍然幫媽媽做事,因為媽媽太辛苦了。
去年春節,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高高興興地談論來年的生活計劃。爸爸拉著媽媽那裂滿口子的手,心疼地說:“今年我包了一個工程,可以賺到不少錢,以后你就別種田了,雇人種就可以了,你就在家帶帶孩子吧。”我也連忙說:“是呀,爸爸說得對。您太辛苦了!”可媽媽卻拉著臉說:“有了錢就享清福了,那哪能呢?這還如何教育孩子?”
我的淚一下子又來了。
簡評
媽媽的勤勞和對勞動的熱愛,不僅令作者感動得淚流滿面,也令我們這些讀者心生感動。這篇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作再次告訴我們,好作文源自于生活!只有熱愛生活,觀察生活,體味生活,作文才能鮮活動人。
佳作展示三
感 動
吳子湛
雁飛無痕,歲月無聲。在這匆匆而逝的時間里,在這寶貴如金的時間里,你可曾擁有過感動,品味過感動?
微風輕拂,湖面蕩起一圈圈美麗的漣漪;陽光普照,一縷縷溫暖的光芒灑向我們的心田;滿月無語,任天下所有有情人彼此寄托著相思……這些景象難道沒有使你感動?
其實,令我們心懷感動的又何止自然界中這些景象呀!
樂羊子妻斷杼啟羊子,這種大義之舉令人感動;孟母三遷育幼子,這種執著的精神令人感動;“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種悲壯蒼涼的英雄氣概令人感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寧死不屈、為國捐軀的愛國情懷令人感動;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忠于職守的品質令人感動;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深情化蝶飛,這種海枯石爛的愛情令人感動……
感動真可謂無處不在。風花雪月,兒女情長,悲歌慷慨……所有這一切,都是觸發我們感動的源泉。感動,是口渴時遞來的一杯暖茶;是饑餓時送來的一塊面包;是寒冷時送來的一件衣服;是疲勞時送來的一張椅子。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感動,如熏人欲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快樂而輕松;感動,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要是世界上沒有感動,那這個世界將是一片荒蕪,一片寒冷,令人窒息。
我們不能沒有感動,只有擁有感動,我們才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只有心存感恩,我們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麗,我們才會充滿自信和活力,快樂也才會不期而至。
因別人而感動,并讓別人因自己而感動吧!
簡評
這篇習作由問句開頭自然而然引出“感動”話題,然后列舉了古今生活中種種令人感動的事例,告訴人們感動無處不在,只要心不荒蕪,就能擁有感動。接著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我們擁有感動的重要性,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最后,在文章結尾處小作者又發出了深情的呼喚,充滿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佳作展示四
愛的彌散
楊舲雪
早晨,溫暖的陽光射進了我的小屋,我睜開惺忪的雙眼,伸了一個懶腰,做了一個深呼吸——哦,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這時,我聽到窗外有嘰嘰喳喳的麻雀聲,夾雜在凜冽的北風聲中,竟有幾分春的味道。輕輕拉開窗簾,我看到三兩只灰色的小麻雀在窗外防護欄的橫架上自在地吟唱著,一定是來覓食了。我馬上跑到廚房,透過玻璃,果然有兩只麻雀在戰戰兢兢地四處張望后,便小心翼翼地跳到媽媽為它們搭好的小木板上,圍著放有食物的小盤,張著小嘴一起一伏地有節奏地啄食著盤內的小米。一下,兩下,三下,米粒一顆顆少了起來,小麻雀的臉上仿佛綻開了笑容。
多么動人而又令人開心的一幕啊!我急忙喚來爸爸媽媽,讓他們和我一同分享這美麗的風景。看著兩只小麻雀快活地吃著,媽媽嘴角露出了笑容。兩只麻雀仿佛看到了窺視他們的人類,驚訝地抬起頭,灰色的小眼睛里掠過一絲驚恐,撲棱一下翅膀,跳到了樹枝上,可又有些戀戀不舍地望著盤內的米粒,隨后又有些憤怒地瞪著我們。我們趕快撤退,藏在門后,便看到那兩只麻雀在一陣東張西望后又跳回小木板。這一回,它們吸取了教訓,一個啄食,一個卻在放哨,待那只吃飽后,兩個換崗,放哨的麻雀又吃起來,但警惕心還未消失,邊吃邊不時地抬起頭,東瞧瞧,西瞅瞅,然后迅捷地啄米,這情景真是有趣。只是它們不知道,這盤內的小米是媽媽特意為它們準備的,這是媽媽愛的彌散。
記得那是一個早秋的清晨,樹上的葉子已扛不住風的侵襲,一片片打著旋落下。媽媽在廚房做飯,偶然間看到院中的麻雀,看著它們焦急覓食的身影,媽媽突發奇想,何不為它們營造一個愛的空間?于是,媽媽找來一塊小木板架在窗戶的防護欄上,又將小米放在盤中置于小木板上,為了使鳥兒容易發現食物,媽媽坐在桌子上,把手伸出窗外,艱難地推動著盤子……此后,我家的窗臺上就有了悅耳的鳥鳴。
我想,這就是媽媽的那顆愛心的彌散,它傳遞著溫暖,傳遞著母性的溫柔。我希望這愛的氣息會永遠飄灑在清風中,并隨風彌散到世界各個角落。
簡評
細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是本文閃光之處。小作者通過媽媽為鳥兒放食事件,感受到了世界的濃濃愛意,讀來讓人心中灑滿溫暖的陽光。此外,小作者用筆細膩,麻雀啄米的情景躍然紙上,形象可愛,童趣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