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積累
妙語佳句
1.感動似水,晶瑩的水,洗凈我們心中的雜質;感動似光,明亮的光,照亮我們心中的黑暗。
2.感動是一種幸福。當命運多舛、人生飽受挫折的時候,感動猶如天毯,自九天而下,用力地裹挾你,去抵御浩瀚星空下的孤獨,在若隱若現的天籟中去與靈魂傾談。
3.感動因為真摯,在物欲橫流的塵垢中,它顯得那樣的清新與質樸;感動因為博大,在人生的路上,它是那樣的頑強與深邃;擁有感動,就擁有幸福。
4.感動是一種珍惜。正是基于這種珍惜,我們才會毫不吝嗇地給予他人一個微笑,一聲感謝,一雙援手……只要心存感激,一切做起來竟是那么簡單而質樸。
精彩故事
1.血色母愛
一次,羅莎琳和母親穿著淺色的衣服去山中滑雪,誰知迷了路。氣溫越來越低,情況非常危急。可天上搜尋的飛機怎么也發現不了她們。生死關頭,母親劃破自己的動脈,用鮮血在雪地上畫出一條紅色帶子……女兒得救了,母親卻獻出了生命。
2.黃鼠狼脫皮哺子
一位老農講了一個黃鼠狼脫皮哺子的故事:三年困難時期,他一家人經常找不到吃的。好在他會下夾子,偶爾也會夾到狐貍、黃鼠狼什么的。一天清晨,他去收夾子,見夾到一只黃鼠狼,拿起一看卻大吃一驚,手里只是一張皮,黃鼠狼脫皮逃了。他想,沒有皮的黃鼠狼肯定死在不遠的什么地方。于是,他沿著血跡尋去,在河溝里發現了黃鼠狼藏身的地洞,挖開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一窩還沒睜眼的小黃鼠狼,正趴在脫了皮的已經僵硬了的母黃鼠狼身上,不斷地吸吮著奶頭。他呆了許久,把那張皮蓋在母黃鼠狼身上,才含悲而去。
從此,老農不再下夾子捕獸。
3.斷指哺乳
唐山大地震中,一對母子被深深地壓在廢墟下,母親半個身子被混凝土板卡著動彈不得。七八個月大的嬰孩在她的身下安然無恙。幾天后,救助人員挖洞接近這對母子時,母親剛剛咽下最后一口氣,而那嬰孩口里還含著母親的食指,抱起孩子時,發現母親的食指只剩半截了。原來母親在危難中一直用乳汁延續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斷了自己的指頭,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了下來。
“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介紹及頒獎辭
1.丁曉兵:真的勇士
【人物介紹】20多年前的一次對越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干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他所帶領的集體,先后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辭】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
2.華益慰:大醫有魂
【人物介紹】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并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么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頒獎辭】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對得起病人。愛人知人,醫乃仁術,大醫有魂。
3.葉篤正:上下求索
【人物介紹】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學科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一句話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辭】定力與信念,讓他上下求索,天間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學。
4.王百姓:百姓平安
【人物介紹】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夸張。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辭】王百姓時時命懸一線,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5.季羨林:心在東方
【人物介紹】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辭】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6.孔祥瑞:工人有為
【人物介紹】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辭】在輕視鐵錘的時代,工人何為?他說:全世界的門吊,我都能開!在英雄輩出的年代,工人有為!
7.黃舸:陽光少年
【人物介紹】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辭】生命的倒計時,滴答、滴答扯動人們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陽光少年。
延伸訓練
★★★ 訓練1 ★★★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面對優美的自然景觀,你感動過嗎?面對精美的藝術品,你感動過嗎?面對崇高的精神和偉大的人格,你感動過嗎?面對真摯的親情、友情和濃濃的鄉情,你感動過嗎?面對古今詩人的名篇大作,你感動過嗎?請以“讓我感動”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抒發真情實感,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這是一則半命題作文題。
第一步,選好角度。題中的提示性語言,其實已經包含了相當豐富的信息。每一處提示,都是一個現成的寫作角度。所以最保險的做法,便是實行拿來主義,取其中一個角度,四平八穩,敷衍成篇。
但是,如此角度,凡能接觸到該信息者,大都會由此切入。那么能否既不偏離題目又確保其獨特性呢?具體做法便是用足上述信息,同時又盡量繞開原有的角度,另辟蹊徑,自成曲調。
第二步,巧設波瀾。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讓自己的文章使人眼睛為之一亮,就必須要有引人入勝的情境。那這種情境從何而來?這就在于詞語的優美,情節的曲折,情感的真摯。
第三步,將內心最真切的感受,通過典型的事情傳達出來。在這方面,特別要注重細節描寫。細節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寫作時常常能信手拈來。
第四步,結尾以議論、抒情恰到好處地加以收束,升華主題。
★★★ 訓練2 ★★★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白芳禮,一位平凡的天津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8年,省吃儉用、頂風冒雨奔波在街頭,把蹬三輪車積攢的近35萬元錢捐給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學,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而他的個人生活幾近乞丐,私有財產賬單上都是零。他把物質生活壓到最低點,卻把能量釋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沒歇過一天。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這不是神話,白芳禮傾盡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熱灑向了眾多需要幫助的學生。2005年9月23日早晨,93歲的白芳禮靜靜地走了。無數活著的人在口口相傳中記住了他——蹬三輪車的老人白芳禮。
白芳禮老人的事跡曾感動了無數善良的人,相信你也一定會被深深感動。請以此為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字數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
材料作文與一般作文在行文上沒有什么區別,所不同的、也是最難的在于立意。一般文章的立意有一定的選擇自由或隨意性,而材料作文的立意則受材料嚴格限制,要從給出的材料中挖掘和提煉,必須是材料所包含的某個或某些最主要、最本質的意義。挖掘這些材料的主要或本質意義的過程,即為文章的立意過程,需要認真下一番功夫。
具體到這篇作文,主題是贊揚白芳禮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命題、立意、寫作。比如可以從敬佩、感動、向他學習這些角度破題。